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明末逆夜行最新章节列表 > 第十三章 连唬带蒙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十三章 连唬带蒙

“锃”

一声宝剑出鞘声响,萧铭中挥剑斩断了一支左军抛上来的飞爪绳结,

大喝道:“敌袭!全员迎战。”

"湘江号"船首上的黄铜双头钟被人扯动,摇的"铛铛"作响,发出了急促的示警钟声。黄好武所带领的二十名童子营少年整齐划一的拔出斜挎在腰间的戚刀,将左军抛上来跳梆攀爬的牵绳飞爪尽数斩断。

咣当……咣当……咣当

随着一阵炮窗开合声响,这艘巨大的战舰终于露出了隐藏着的獠牙。"湘江号"右舷一排隐藏着的炮窗快速打开,从里面升出来十六支黑洞洞的炮管,齐刷刷指着左军的苍山船。

我了个去,和左军这只装备着两门佛郎机小炮的苍山船比起来,面前这艘巨舰简直武装到牙齿,这是踢到钢板了?

左军哨官见巨舰上的一个黑大个,用一支从来没有见过的火器正指着自己,莫名惊出了一身白毛冷汗,只觉得喉结"咕哝哝"的阵阵蠕动,一时语塞,吓得说不出话来。

苍山船和走舸上这些左良玉的水军,平日里也就勒索一下过往的商船,欺负一下小船都没有几支的江匪流贼,哪里经历过这般状况,船上兵丁顿时大乱。

"扑通……扑通"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慌乱中,几名左军兵丁从船上失足掉落江中,在湍急的江水中拼命扑腾着,发出声声哭泣哀号。

"罗头,有兄弟落水了。"

左军哨官的身后一个年轻兵丁大声喊叫着提醒自己的哨长。

一个激灵,身穿红色鸳鸯战袄的左军哨官那吓得出壳的灵魂终于归位,将双臂举起勐挥双手,口中急切大叫道:"误会!误会!切勿动手。"

萧铭中目光轻蔑的看着这面色已经被吓得刷白的左军哨官,叹了一口气后说道:"钟声且住,听听这厮如何说道。"

见湘江号上止住了示警钟声,左军哨官那颗满负荷扑通狂跳的心脏稍感平复,双手抱拳,躬身颔首道:"小的罗明一时鬼迷心窍,冒犯贵人,实属罪该万死,还望贵人原谅则个。"

萧铭中见这左军哨官已经服软,将黄好武唤到身边,轻声嘱咐道:"你让人将落水的左军兵士救起,再去准备五十两白银拿来我用。"

黄好武面上露出不解之色,不过他一贯对萧铭中唯命是从,立马领命而去。

萧铭中背手面带和煦的笑容,朗声道:“将军言重了,我家祖父在南直隶应天府为官,与你家大帅的恩主侯老大人交好,说起来我们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萧铭中口中所言的侯老大人,侯恂,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字若谷,号六真,明朝太常卿侯执蒲长子。曾历任户部尚书、总督保定等七镇军务。

崇祯二年,侯恂收左良玉为帐前杂役。时值冬至,文武百官拜祭皇陵,御赐饮宴,作为候恂身边随员的左良玉喝得大醉,丢失了四只金酒杯。左良玉请求侯恂治他的罪,但侯恂不仅没治他的罪,还破格提拔他为裨将。

崇祯四年九月,侯恂又提拔左良玉为副将,挂帅印。后来,左良玉屡建战功,成为领兵大元帅。左良玉常念侯恂旧恩,奉为恩主,为众人所知,并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

萧铭中所说自家祖父与侯询交好,这话纯属瞎扯,萧铭中的祖父萧如止,官任提督南京教场、都督佥事负责训练应天府南京驻军的练兵官。相当于宋朝时期,京师八十万禁军教头。

一个是位极人臣的文官,一个是中底层的将门武官,基本上属于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

左良玉如今正领军在川鄂交界处,参与围堵流窜进入蜀地的流贼“八大王”张献忠残部。萧铭中心中清楚自己这番连唬带蒙,对面这个小小的左军哨官根本无法求证。

哨官罗明干笑着说:“哈哈!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能够就此结识贵人,实属罗某人平生之幸。”

“救上来了,救上来了。”

……

传来了一阵喧哗之声。

只见从“湘江号”上抛下的数具渔网中,网住了几名落水的左军兵丁,正在缓缓拖拽,将几人搭救上了巨大战舰的甲板上。

萧铭中来到了几人面前,这几个被救的左军兵丁知晓来人是这艘战舰的主事人当前,齐身叩首称谢。

“好了,无须再谢,你们这就回去自家船上。”

萧铭中拿过黄好武手中的朱绫布包,递给一个年龄最大,外貌有些忠厚老实的左军兵丁,正色的嘱咐道:“将这个包裹交给你们大人。”

目送着被搭救的左军兵丁离开,黄好武在一旁滴咕道:“为何送这些贼厮鸟银子,依着我的脾气,就应该将他们全都送去喂鱼鳖。”

“这里离省城武昌近在迟尺,我们可能够悄无声息的将他们全部拿下。”萧铭中反问道。

黄好武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不加思索的说道:“不能。”

“既然不能,那就别再纠结,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这些虫蚍。”

此时,站在苍山船头的左军哨官罗明将手中的包裹在手中掂了掂,撇了撇嘴,抬头看向萧铭中,大声喊道:“多谢公子赏。”

“水上行舟,风寒雾重,这些许银钱是我一番心意,权当请诸位喝上一杯水酒,润润嗓子。”

“公子爽利,在下这便领人离开,某驻扎在甑口水寨,公子若有事,可来寻我,某定鼎力相助。”哨官罗明抱拳拱手一礼。

萧铭中也抱拳还上一礼,回应着:“得空,我一定前去寻罗兄一起饮宴。”

随着左军的苍山船和几只走舸划拉着,渐渐远去。躲进船仓的刘衡、易少泽、方为汉、邹兆南四人重新来到了舰首的甲板上。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眼前这四位和萧铭中连保具结的同窗学子,在与左军的冲突发生时,第一时间便选择了藏身躲避的行为,让萧铭中这个已经在大明朝混迹了十多年,对这个时代深有了解的穿越客来讲,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意外。

明末的传统文化中充斥着趋吉避凶的理念,使得这个时期大多士子文人的骨头普遍偏软。

“没想到铭中小友还是一位机辩之士,三言两语便消弥灾祸于无形,实在是令为兄叹服。”四人之中,年纪最大的刘衡说出了此等钦佩之言,似乎还流露出了几分惭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