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古代 > 彼岸繁花[综红楼]最新章节列表 > 640、扈三娘76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640、扈三娘76

柴进期盼的大显身手的献俘大典最终还是没有举办, 但是朝廷给北征伤亡将士增加的抚恤,比给因战功获得的嘉奖更让朝臣和百姓侧目。大元仍是采用募兵制, 但是女帝整合后的禁军,采用的走强兵的路子, 不是什么人想参军都可以在军营里混饭吃了。有年龄限制、要能吃苦、要敢拼命,还加了文化课考试,新兵还有三个月的试训期, 达不到要求会被退到辅助的后勤兵种去。至于去待遇最好的炮兵, 还要加考算学的。

骑兵的要求更多了,从来没骑过马、或者没天分的, 马军不收呢。

招兵的条件越来越严, 想入行伍的儿郎却不见少,女帝给普通军卒的饷银,就够养活在家不劳作的母子三人了。即便伤残了,也有这样的底数做保。朝廷的很多作坊,还优先雇佣从战场退下来的伤残者、立功者及他们的内眷和儿女。

北征大军灭了金国皇室之后, 百姓也在期待献俘大典。没等来大典, 却等来女帝在年后向西边用兵的消息。这消息立即盖过了第一次的女子参加科举的吸引力。街头的茶馆、赌坊开始用新的噱头吸引百姓博/彩, 猜测女帝要让大元达成什么样的版图。

汴梁市民触觉之灵敏, 让经常去军营督促军卒操练、让军卒更忠诚朝廷、顺便看看民情的女帝赞叹不已。怪不得皇城根底下的百姓喜好谈论国事,人家有这个本事啊。

百姓推测朝廷要对西夏用兵, 是因为从西夏过来的牛羊肉越来越少,贩卖马匹的商客也很难带过来好马。

不得不说汴梁的百姓见微知著的本事强大了。

扈三娘准备对西夏用兵,也是上一年就提到议事日程做过讨论的事情。扈三娘与林冲还有李纲、公孙胜、蒋进一起讨论了很多次, 只是考虑到西面和北面一起用兵,会增加朝廷负荷、会影响北征的力量,才暂时延搁下来。

征讨西夏、甚至将西夏所在之地收归到大宋的麾下,赵家的祖孙也是积极努力过的。在这努力的过程中,大宋利用西夏人口少、粮食要依靠大宋、补给不足的特点,采取蚕食政策,也进行了百多年的努力。

但因为辽国势大,宋辽的拉锯战反反复复。西夏就在宋辽的夹缝里,先向宋称臣,而后又投向辽国称臣,谋得了三足鼎立之势。

历史上北宋就一直压着西夏打,要不是金国的东路军突然攻破了燕山府、直达汴梁的造成历史上有名的“靖康国难”,怕是西夏凭着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祁连山,焉支山等天险的顽强抵抗,也挽救不了其在几年之内被灭国的趋势。

现在金国皇族被北征的禁军剿杀殆尽后,金国在名义上已经覆灭,战败后四散逃命的女真人,已经没有人能组织起有效、有力的抵抗禁军的军事行动。要不是扈三娘给秦明的指示是屠尽女真和在辽国边境残存的蒙古部落,北征大军都可以班师回朝了。

可扈三娘派了三十万大军在外,军队对畜力的需要、军卒对肉食的需要都增加了很多,而西夏居然这时候在榷场减少了牛羊和马匹的买卖数量。

这是明白着要拖慢了禁军灭金的速度,给大元禁军设置障碍呢。扈三娘派了户部负责榷场的官员去磋商,却没得到满意的结果。

其实西夏担心的也很对。

原来百余年很稳定的西夏、大辽、大宋的三国鼎立,这几年出现了让人目瞪口呆的军事变化。先是大宋和金国合作,金国以势不可挡的力量灭了辽国,成为实力最强王朝。西夏已经向金国上表称臣,准备借金国之力,抵抗大宋的威胁。

哪里想到大宋皇帝居然禅位了。

而金国呢,才灭了辽国,转回头就对得了前宋的大元用兵。大元打退金国的入侵,还顺势灭了金国。

突然崛起的大元,会不会在清扫了辽国、金国的残余力量后对西夏用兵,已经摆到“大白搞国”的面前,使得“大白搞国”的李姓皇室,不得不全面做好迎接灭国战争的准备。

哎呀呀,这灭国之战,让百姓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也让各国皇室经历从天堂到地狱的人间巨变。

摆在大元朝廷面前的西征,变成不得不立即进行的事情。

这一次扈三娘从北线调回了花荣为主帅,启用了前宋太原府经略安抚使张孝纯为副帅,用黄信为先锋、折可存为副先锋,领兵十万,配置了一营的火炮,目的就是一举平了西夏。

坤泰三年开年的西征,一路顺利。有了火炮的加持,花荣又有张孝纯、黄信、折可存这样的骁将相辅佐,顺利拿下了兴庆府。

战报到了汴梁的时候,恰好是坤泰年间第一次春闱的状元夸街。满城的百姓都挤着去看新科进士,尤其是新科状元,扈三娘点了一位女娘做状元。

这本也是朝臣和百姓预料中也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事情。只是这个状元女是蒋进的次女,出乎了蒋进的预料。

蒋二娘子得了状元,得益于她在算科成绩出色,在综合卷里得了高分,给她最后夺得状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本次的会试,扈三娘让六部直接提出自己需要补充的人手计划,先在太学已经学习很久的官员、还有前宋留下来的所有没有实职的官员里,进行了几次考试,择取到部分符合要求的合格者,先期分派去六部上岗。

然后在接着到来的会试里,她把九天的会试改成了三天,隔一天一考,不需在考舍留宿,全部是明堂考试,也取消了搜身。几百人一个大考场,各部的尚书和侍郎、郎中被分派去各个考场监察,查到违纪者剥夺举人功名、春闱考试期间在考场前枷号。当然了,以后再也不会其参加科举考试的。

更大的变化是扈三娘行使了帝王的□□权利,砍去了诗词歌赋这些历年春闱都要考的科目,并将会试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天的考试报考部门不同,考试内容也不同。报考户部、工部的偏重算学的测试,报考刑部的偏重刑律和案例的测试,报考礼部的偏重历朝历代的礼法测试,报考兵部的偏重兵法和各地气候、地形的测试。

全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考试。

隔了一天的第二次考试,用的是宰相和六部尚书出的综合题目,每部门出五十题。这张大综合卷,六部的事务都有涉及,全是填空和选择题。而且这一份综合卷是有标准答案的。很多人就是跌倒在这一份综合卷纸前。

最后一天的考试就是一道大策论、二道小策论题。

大策论就很坑,考的是女户对宗法、经济、社会治安等的影响。这个大家都还能理解。而后来的那二道小策论则分别是女性官员在产褥期的工作安排建议,另一个则是如何判定工作场合的异性调戏及应予何样处罚才能杜绝该行为。

这样的考试题目就怨不得男性应试的举人折戟沉沙了。与他们有同感的是考武进士的人,他们不仅要先答偏重兵法的考题,也要做那一份大综合卷,然后再去五军都督府参加术科考试。

这样选拔人才的考试,李纲为此在小朝会提出疑问。

“陛下,这样的进士,以后就难以在六部轮转了啊。”

“朕目前需要的是解决六部急需做事的人手问题。至于六部官员流转,那是为宰执、尚书而做的预备人才贮备,前宋还留有近万名的进士呢。”

提及前宋留下的进士,能来参加小朝会的人,都无话可说了。

那些候缺的进士,十三经熟读熟背,做诗词歌赋差不多是信手拈来,可是六部需要的是做实事的人。这些人和各部考核不合格的官员一起到太学学习,唉!提起他们李纲就犯愁,这些人怎么就不开窍呢。

难道还不明白女帝注重的是能干实事的、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吗?

在职官员占据了一部分六部需要的人手名额,新科进士实际只录取了六十余人,包括二十三名武进士。这些武进士全部是梁山出身,扈三娘的近卫占了大多数。虽有人对此有质疑,但是在看到所有应试举子贴在贡院外的大综合、还有兵法考试的卷面,比对标准答案,质疑的声音没有掀起任何波浪。

这次考试还限定了参加考试的年龄,无论男女以五十岁为限。最终的考试结果出来,年龄最大的青州妇人李清照以四十七岁的高龄,用吊尾的成绩,成为坤泰年间第一次男女科混考的一名女进士。

进士夸街后,扈三娘在集英殿宴请新科进士,见到历史上顶顶大名的李清照,知道她再没有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瑰丽诗篇的机会了。

也好,如此赵明诚也不必郁郁而终。如此她也能与赵明诚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不至于晚年流离、再适张汝舟继而讼求离之,被很多人用晚年失节来羞辱。

扈三娘将李清照如她所愿拨去礼部,从七品的书记做起。这份工作的内容就是考证历朝礼法对民俗的影响。恰合了李清照热爱金石、古籍研究的嗜好。至于同期通过礼部考核的赵明诚,则与妻子成为了同事。

进士分派到各部以后,朝廷和百姓的目光有专注到西夏的战场上。

花荣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占领了兴庆府,可西夏皇室却提前逃跑了。气得花荣整理大军,在后紧紧追赶。而蒋敬跟着花荣的征战脚步,向收归回来的兴庆府等地迁徙百姓的事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扈三娘建议先在大元征求自愿者,看看有多少百姓愿意迁徙。然后再领各地宗族势大者,分支迁入。

蒋敬把兴庆府作为收复来宣传,他从大唐的裂土演变成今日的天下各国,讲出天下之势分久必合的大道理。让人把他这番话印在邸报、还有汴梁的各种小报上。立即成为街头巷尾的新话题,真的也获得了不少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配合朝廷的优惠移民政策,汴梁及其周围迅速主动分流过去了近十万的百姓。

咳咳,蒋敬也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女帝给的移民优惠政策太好、太吸引人。再一个就是百姓认可了禁军的武力,将会很快占领西夏的全境。可不管怎么说,他蒋敬是漂亮滴完成了迁徙百姓的第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