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都市 > 今古传奇·武侠版 第432期最新章节列表 > 流梨卷·燃萼楼(2)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流梨卷·燃萼楼(2)

(四)

在渔山镇,说起赵北客,那是人人佩服。即便有的人心里不以为然,嘴上也定是万分钦佩的。

虽然赵北客说自己不算好人,但人们大都觉得他不是坏人,因为他讲规矩,脾气也不差,顶多每月派人去各大铺子收些例钱,从不干鱼肉乡里的事。

只一样有些古怪,赵北客不喜南方,不待见江南人。

镇上有几家江南外来户开的酒楼,菜肴甜中带辣,赵北客从不去吃,让这几家酒楼交的例钱也格外多些。

赵北客喝酒只去春雪楼,吃菜只认咸。

有次镇上来了个南方小贩,挑了一担甜豆花走街串巷地卖,孩童们都争着要吃,让赵北客瞧见了。赵老大掏出大把铜钱,说你这豆花我全买了。

小贩还没来得及道谢,就听赵北客又道:“以后别来了,镇上没人爱吃这口。”

孩子们吃不着甜豆花,都不乐意,赵北客轰他们:“回家去吧,这玩意儿哪有烙得香喷喷的饼子好吃?”

若是有南方人敢到渔山镇寻隙滋事,那百姓们算是有热闹瞧了:赵老大打断闹事人的腿,那是轻的。重的就不好说了,或许走遍天南海北,再也见不着这个人了。

两年前,赵北客在江南的一位故交让人捎来口信,说是多年不见,想请赵兄去扬州小住几月,叙叙旧情。

赵北客对捎信人说:“南边雨水太多,整天湿漉漉,免了。”那人不住地劝说,赵北客烦了,“去了还得和南蛮子打交道,不去。”

那人一怔:“赵老大说笑了。江南读书人多,是礼仪之乡,怎能说是蛮子……”

“放屁,欺我没读过书?”赵北客瞪了眼,“礼仪之乡,那是说山东,孔孟都是那里人;江南么,蛮夷之地。”

那人苦笑,只得告辞离去。

秋天,又有人来请赵北客远行,不过这回是去辽东。

传话人是辽阳飞马堂的人,见了赵北客后说:“辽阳那边有个点子很是棘手,沈堂主与赵大哥是多年老友,知道赵大哥你手下能人辈出,想请赵大哥派个人去,帮忙料理了。”

“知道了,你回去吧。”

传话人有些懵:“那赵大哥是答应了?不知是麾下哪位高手随我回去?”

“你回去吧,我让老余给你备些盘缠,换匹快马。”赵北客没答,眼望着楼外秋光,心说这一趟去辽东,回来怕是得入冬了吧?

(五)

暴雨荒庙里,他和两个兄弟啃着干硬的饭团。北归途中错过了宿头,三人都有些郁闷。

张六说:“南哥,等赶到渔山镇,怕是快入冬了吧?”

他“嗯”了一声。

小七说:“这趟回家复仇,干吗不多叫几个兄弟,他们可都愿跟你北上。”

“复仇是我的私事,兄弟们连日厮杀,让他们在衡阳歇歇吧。”他哈哈一笑,“我本想自己回家,实在是没甩开你俩。”

小七也笑:“南哥,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三人烤了一会儿火,热气氤氲,他有些恍惚,隐约听张六道:“饭团硬邦邦的难吃,要是有碗热米粥就好了。”

他说:“等回到渔山镇,我请你们喝春雪楼的梨蕊粥。”

“那是什么粥?”

“梨蕊粥只有渔山镇才有,每年梨花开时,春雪楼的人便要出镇到梨树林子里采备整年的粥料,寻常粥都是紧火,但梨蕊粥是小火熏出来的,烧的是梨花萼片,费工夫,一日只出一小锅,透着异香!吃梨蕊粥有讲究,坐梨木桌,使梨枝筷,碗里撒上细碎的梨花蕊……”

说着说着,他悠悠出神:“小时候,常见春雪楼上泛起燃萼生出的烟,比寻常炊烟要黑浓得多。说起来,那粥我也没喝过几回。”

“别说了,把我说饿了!”小七道,“你家乡除了粥,还有什么好东西?”

他闻言怔住,良久才答道:“还有大风大雪。”

见两个伙伴似不以为然,他补充道:“江南极少下雪,但风雪天喝粥才香,懂么?”

小七道:“不懂。南哥,你给透个底儿吧,这趟回家报仇,有几成把握?”

“仇家刀法很高。”他只说了这么一句便沉默,心知没几分胜算,但他已等不及了。

万里山水归乡路,十年沐雨流亡人,他淋了十年的江南细雨,该回家看看疾风骤雪了。

吃完饭团,三人渐次睡熟。

半夜被脚步声惊醒,见破庙了来了十多名带刀的人,黑漆漆的刀鞘上绽有一丝白痕,像结了霜。

他知道,那是天霜堂的标记。

天霜堂总舵在庐山五老峰,分舵众多,声势惊人,算是江南第一大帮,近年更有染指北方武林之意。

“你是快刀南,刀硬,喜穿新衣,爱干净,没说错吧?”天霜堂的人开口了,“盯上你好几天了,正好,我等也要北上。”

交谈许久。他得知天霜堂要在冀州立分舵,今夜是来邀自己入伙。他说了自己的事,摇头道:“我须先回家报仇,恕不能从命。”

听明白后,天霜堂的人大笑:“想报仇可不容易,功夫得高,得有钱有人,这些你有吗?入我天霜堂,教你刀术,帮你报仇。”

庙外雨声轰然,震得他心头一片迷惘。

“当真?”

(六)

清晨,赵北客如往常一样出了赵府,走到街边卖老豆腐的摊子,扯过长条凳坐下。

摊主老汉从瓮里舀出一碗白如雪冒着热气的老豆腐,撒上虾皮、韭菜末、碎紫菜,浇上咸麻油,最后加了勺烹得滚烫的花椒油,搁在赵北客面前,又递上两个火烧。

赵北客道:“老豆腐就得吃咸,江南的甜豆花真是没法下咽!”说完低头大口吃起来。

老汉笑道:“谁说不是呢。”赵北客常来他这里吃老豆腐,有时吃完就匆匆走了,忘了给银钱,老汉当然不敢去要,他也不想要,只要赵北客肯来吃,就没人敢欺负他这个孤老头——有一回附近卖烙饼的王四嫌他抢生意,想赶他走,他扯着嗓子说了句“我这老豆腐,赵爷常来吃”,王四当场就哑巴了。

赵北客吃完站起,手下人已牵着一匹马来到摊子边,马上驮着行囊。

手下人付了豆腐钱,赵北客一跃上马,对老汉道:“有几回我是不是没给你结钱?你晌午去春雪楼喝碗梨蕊粥吧!”

老汉忙道:“赵爷说笑了,小老儿可不敢去哩。”

在渔山镇上,只有赵老大能喝梨蕊粥,这是十年的老规矩了。就算哪天赵老大没去喝,旁人在春雪楼点菜也不敢叫梨蕊粥。

赵北客笑道:“有什么不敢的?你去了就说,是我老赵请你喝。”

“那可太谢谢赵爷了!”老汉喜得眉梢打颤,又问,“赵爷这么早就要出门?”

赵北客道:“早去早回嘛。”

说完,赵北客纵马而去,孤身远赴辽东。

赵北客途中换马数次,踏过千里崎岖,赶到辽阳城外时,已是多日后的黄昏。

城墙角落里,赵北客按照约定的暗语和飞马堂的一个汉子接了头。那汉子低声道:“兄台是赵大哥的手下?沈堂主的意思是这事须做得隐秘,故而不宜大张旗鼓地迎接,便只让我来领兄台进城,见谅。”

赵北客:“好说。”

那汉子道:“沈堂主在城中得月楼备好了酒菜,兄台这就请随我去吧。”

“既要隐秘,那就不入城了。”赵北客四下打量,见不远处支着个棚子,是个卖汤面的野摊,“你让老沈来这个面摊子见我。”

那汉子面露难色:“这……沈堂主他老人家恐怕……”

“老个屁人家。”赵北客打断,“你就说,赵北客来了。”

那汉子一惊,躬身施礼,转身去了。

没出一炷香,飞马堂堂主沈骏匆匆来到面摊,头上斗笠压得低低的,遮住大半面目。

赵北客正在吃面,眼角一抬:“坐吧,给你也叫了一碗面。”

沈骏坐下吃了口面,道:“大哥,我本意是想借你手下高手一用,没想到你亲自来了,这面子给得太大了。”

赵北客:“我手下里没几个成器的,你说点子扎手,我就自己来了。杀谁?”

沈骏道:“那人叫刘江,剑术很高。”

赵北客:“凭你的功夫,也胜不过他?”

沈骏默然片刻,道:“我能胜他,我手下有几人也能,但这刘江和官府牵连极深,若给人查出是飞马堂下的手,我在辽阳就……”

过了一会儿,赵北客:“知道了。这刘江平日里出不出城?”

沈骏:“城外三里是条大河,刘江在河对岸有所别院,里面养了女人,每十天半月,他都会去那里。”

赵北客:“我等他去。”

沈骏:“需要什么?”

赵北客:“赶路不便,没带刀。再给我找身艄公的衣衫。”

沈骏欲言又止,片刻后道:“刀和衣裳,明晨我派人送来。”

赵北客:“我想早点回家,杀了人我就走,在此提前说声告辞。”

沈骏叹道:“大哥,当初……”

赵北客:“告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