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明末逆夜行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留遗书 松锦大战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一百三十九章 留遗书 松锦大战

公元1643年,大明崇祯十六年,这是非常让人迷惑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波云诡谲的历史事件,正是这一连串的事件,让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自公元1368年,朱元章在应天称帝,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驱逐蒙元;

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喊出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攻入北京,灭亡明朝,明朝一共统治了二百七十六年。

又是一个四月天,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时。

江东千户所的千户官萧慎行,十分难得的在今天来到了茶山坳镇。

看到自己老爹的脸色十分难看,萧铭中赶忙将他迎进了已经筑造成型的“江山堡城”。

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自从萧大千户将茶山坳镇,这个萧家最为重要的地方交给萧铭中打理后。他就再也没有插手过这里的一切,也不轻易来这个地方。

给了萧大公子很大的空间,任其自由地发挥。

今天,在没有让人提前知会一声的情况下,萧慎行这次的突然到来。肯定是有什么大事情,要同萧大公子商议。

堡内的一间明堂中,二人才将将坐定,萧大千户就将一封厚厚的书信递到了萧大公子面前。

萧铭中接过来打开一看,这书信是用来两种纸张,由两种笔迹书写而成。

一种纸张较次,信纸上面尽是水渍(也许是汗渍),在纸上甚至能肉眼可见一些血迹。

这类信纸数量有足足十张之多,所书字体铁划银钩,不难看出这应该是出身军伍的武官之手。

令一种纸张则是用了上好的雪花笺,其上字迹苍劲有力,雄浑厚重,有此意境,如此笔力者,必定是由一位老者所写。

萧铭中花了有足足一炷香的时间,才把这两封合二为一的书信看完。

信上的内容很是驳杂,主要讲了两件事情。

其一,为一名叫作萧铭瑄的九边副将,在临终赴死前所留下的遗书。

从这个名字上看,萧大公子就知道此人跟自己的关系应该不浅。萧铭中从老爹的口中得知,这位叫萧铭瑄的九边副将是自己的一位堂哥,是二爷爷萧如惠的孙子。

另一件事情在书信上,零零落落地记述很多。让人看过后几,有种看战地日记的感觉。

书信上面主要记载了,自己这位堂哥在松锦战场上面的一些军情战况。

松锦大战,就是这场大战,彻底地断送了大明朝最后一支重兵军团的战役。

作为酷爱读历史的后世穿越者,萧铭中对这场影响力深远的着名战役,还是颇为了解。

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三月,洪承畴从北京出发前往锦州,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

洪承畴向朝廷陈情:“大敌在前,战事十分凶险,想要急于解围锦州,兵马形势实在难以平缓。战死的士兵刚刚掩埋,受伤的战士也没有痊愈。半月之内,请再次下令决战,来缓解锦州之急。”

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促洪承畴进军,崇祯帝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到了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领八位总兵官,携十三万人马,于七月二十八日,抵达了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

明、清两军在乳峰山进行大战,双方刚接战便进入了白热化,战事十分胶着,满清的兵马在交战中死伤甚多。

初战清兵失利,几至溃败。

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气勇略,两年来,以清廉和英勇大大振奋辽东兵马的勇气,作战的气势更足,特别是此次作战战功犹多。”

二十九日,洪承畴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

此时明军士气正锐,皇太极对清兵失利心急如焚。

该年八月,皇太极带病急援锦州,萧铭中从后世记载上知道此时皇太极正身体有恙,不停地流着鼻血,但皇太极不顾急病,昼夜兼行五百余里,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

也正因为如此,皇太极这位满清的英主在大战之后不久就翘了辫子。

皇太极登山岗观看明军阵式,见洪承畴的阵势布置严整,十分感叹地对身边的八旗将领们说:“人们都说洪承畴善于用兵,果然是这样的,我们的兵将一定要小心”。

皇太极在阵前观察了很久,他苦苦思索,见明军用“重兵集结在前,但是后队的疏漏很大”,便想出了破敌之法。

在心中有了定策后,皇太极终于可以长处一口气了。

他对身边诸位八旗将领道:“洪承畴的兵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以攻破了。”

于是乎!清军根据明军首尾不相顾的弱点,定下掘壕围困断敌粮道之法,壕深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极狭窄,仅可容趾,马不能渡,人不能登,有掉落的,没有容纳脚的地方,不能再次出来。

在二十日这一天里,清兵拼命掘壕,从锦州西面往南,穿越松山、杏山之间的通道,一直到海口,连掘三道大壕,将明军包围起来,切断了其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和粮饷供应。

二十一日,洪承畴统兵进攻,双方激战,明军未能闯壕。

洪承畴与清兵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秘令和硕贝勒阿济格突袭塔山,趁着海水潮落时,夺取了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

此时,论兵力,双方人数相当,明军火器超过清兵,本可以决一雌雄。尤其是又已被清兵断绝了后路,只有拼死厮杀,方能死中求生,正是处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遇。

照理说,此次跟随洪承畴前来参战的八位总兵官,应当督兵奋战了。

可是,十几年来的连战连败,朝廷腐朽无能,调度无方,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使得各级将领早已丧失斗志,彼此间又各怀鬼胎,只知保命逃窜。

于是乎!一场彻底断送了大明朝国运的大败,就如此十分迷幻的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