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次元 > 皇帝奋斗日常最新章节列表 > 59、第五十九章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59、第五十九章

第五十九章

慈安宫里, 傅太后和荣贵太妃一起,看着几名女子的小像,对照着下面的姓名、出身、年龄等信息, 逐一进行品评和筛选。

因为是要将其册封为公主, 所以出身也不能太低。否则做派太小家子气的话,嫁出去也是给大齐丢人。

傅太后按照选秀的标准,向京城正五品以上的官宦之家传下了懿旨,给自己挑“女儿”。

和预料当中的一样, 自愿远嫁的姑娘并不多,尤其是嫡女, 简直是凤毛麟角。

相比之下, 倒是有不少庶女呈上了名册。傅太后有理由怀疑,她们是不是被家族所逼迫的牺牲品。

荣贵太妃觉得傅太后完全没有必要纠结这一点:“要我说,也是您和皇上都太过心软了。能被册封为公主,这是天大的荣耀, 哪里由得她们挑挑拣拣的?直接像选秀一样,把全国各地的适龄女子都召进宫来就是了,那样的话选择不是更多?”

傅太后摇摇头道:“不仅仅是因为心软。姐姐你也知道,外族与我中原风俗迥异,如果不是自愿和亲的女子,嫁出去之后若是哭哭啼啼,或是对夫家摆脸子,岂不是反倒坏了大齐与外邦的关系?还是自愿的好,起码她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会做出那种糊涂事来。”

荣贵太妃愣了愣,恍然道:“原来是这样。您说的也是……女子远嫁他乡,所能依赖的无非是丈夫子女。若是还不懂事,得罪了夫家,自己过苦日子事小,若是坏了两国的邦交,反倒麻烦。”

傅太后点点头,继续看向那些画像。

荣贵太妃也顺着她的视线看了过去:“这些姑娘里头,出身最高、样貌最好的,莫过于魏首辅家的七姑娘了。要说这魏大人还真是舍得,那孩子我也见过,样貌才情,样样出挑,真是个难得的妙人。”

傅太后略显无奈地笑道:“是啊,本宫当初也见过那孩子,本想着她年纪还小,留两年再让她进宫服侍殊儿的,却没想到魏家把一个庶女送进了宫……都是一个父亲生的,这姐妹俩可谓天壤之别啊。最后阴差阳错的,这会儿却是要便宜了契丹人了。”

荣贵太妃奇道:“契丹人?这么说来,魏姑娘已是定了要嫁去辽国的?”

“八、九不离十吧。其实这次说是要同多个外邦和亲,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属辽国和吐蕃。”

傅太后和荣贵太妃是打小的交情了,所以这些话,她也不怕和荣贵太妃说:“辽国和北夏也是邻国,两国向来交好。万一北夏和大齐开战,辽国是有很大可能帮助北夏的。可若是我们大齐也和辽国交好的话……局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荣贵太妃微微皱眉道:“那这么说来,这个嫁去辽国的女子,必须非常有魄力、有手腕,能够具备影响辽国皇帝的能力才行。”

傅太后闭了下眼,表示赞同:“所以说,魏氏应当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荣贵太妃点点头,将魏七姑娘的画像拿到了一边:“那……吐蕃呢?”

“这也是殊儿同我说的。吐蕃虽然不与北夏相邻,但北方开战之后,如果吐蕃从后方偷袭我大齐的话,大齐就会腹背受敌。所以和吐蕃搞好关系,也至关重要。”

“那这么说来,送去吐蕃的女孩儿,身份也不能太低了。”荣贵太妃翻了翻,发现竟是一个合适的也没有。

“再等等吧,消息才放出去没多久呢。”傅太后揉了揉太阳穴之后,又将目光放在了那些画像之上,“先挑几个备选的,回头叫进宫来瞧瞧吧。”

……

与此同时,公孙府。

公孙先生一生对大齐的影响极大,所以在他去世之后,太上皇追封其为襄成伯。

由于这个爵位是追封的,所以并没有世袭到公孙明的头上。

不过,这对于公孙家来说无关紧要。

公孙明是和裴清殊打小一起长大、有从龙之功的伴读,是裴清殊最倚重的大臣之一。有他在,公孙家的地位甚至都不输于某些国公府。

更何况,公孙家还出了一位奇女子,公孙明的母亲公孙夫人。她所创办的华文书社,现在不仅在大齐各地都有分社,其作品甚至还跨越了国界,远销外邦。

所以现在不仅仅是在大齐境内,就是在吐蕃、在高丽等国家,公孙夫人也是赫赫有名的。

左三姑娘一直觉得,自己能得公孙夫人青眼,被她收为义女,是自己今生最大的幸运。

她和公孙夫人向来谈得来,两人是先成了忘年交,而后才做的母女。

但左三姑娘没想到,自己想要远嫁外邦的事情,连她的生身母亲承恩公夫人都同意了,公孙夫人却是坚决反对。

对此,左三姑娘很不理解:“我知道您舍不得我,但遥儿仔细想过了,现在大齐只是表面风光,实际上危机四伏。皇上若想要清除积弊,所需要的时间,远远不止一年、两年、三年……”

“那你也不能去。”公孙夫人向来尊重他人的意见,对小辈也是如此。可是今日,她却是难得的坚决。

“为什么?”左三姑娘不明白,“在遥儿看来,您并非寻常女子,应当不会感情用事才对。”

“我不是感情用事,只是遥儿,你和别的女子不同。”公孙夫人看着左三姑娘,有条不紊地说道:“你有能力,有才华,不是那种需要用身体作为筹码的女子。我不是说看不起那样的女孩子,只是如果能有别的方式为国效力的话,我不希望你选择前者。毕竟在这个时代,像你这样能够独当一面的女孩子实在是太少了。”

左三姑娘好像明白公孙夫人的意思了。

“遥儿,你别忘了,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发展一个书社而已。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还要开办女学,让更多的女子拥有读书的机会。你若现在远嫁去了外邦,我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婆子,又该如何实现我们的理想呢?”

“这……”提起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左三姑娘开始犹豫了。

“远嫁和亲,是报国;留在大齐,在大齐境内帮助皇上改革创新,也是报国,并没有高下之分。今日若说你就是看中了那外邦的皇帝,非他不嫁,那我不会拦着你。但你并不是。遥儿,你要沉得住气,会有比你更适合和亲的女子出现的。”

这个时候,左三姑娘已经基本被公孙夫人给说服了。她笑了笑,自我揶揄道:“也是,遥儿的年纪大啦,就算我想去和亲,人家还可能不要我呢。”

公孙夫人慈爱地笑道:“婚姻是要讲究缘分的。当年我嫁给你义父的时候,也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在我看来,女子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可以凭着自己的本事,掌握自己的人生,决定自己要嫁的人,或者不嫁人。遥儿,你已经做到了。”

左三姑娘苦笑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其实,不是她不想嫁人,只是当初她想嫁的那个人,不能娶她啊……

……

八月中旬的时候,傅太后和荣贵太妃终于挑选出了几个和亲的人选,在栖凤园里举办了一场宫宴。

为了让裴清殊也能正大光明地参加,傅太后把所有的太妃和后妃都叫了过来,省的裴清殊尴尬。

宴会开始之后,傅太后象征性地说了几句开场白之后,便进入主题,让这些候选的姑娘们挨个上前自我介绍,并且表演至少一样才艺。

按说这些姑娘都是正经人家出身,不该让她们当众表演才艺的。不过这回特殊,是为了挑选和亲的人选,所以必须检验她们的才能。

第一个上场的,是这些女子当中出身最低的一个庶女。大概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大人物”的原因,这位姑娘显得非常紧张,说话磕磕巴巴不说,弹琴的时候还明显地弹错了好几个音。

傅太后摇了摇头,对近侍使了个眼色,示意换下一个。

傅太后和荣贵太妃是按照出身,从低到高定的出场顺序。所以第二个上场的,也是庶女。不过从仪态上来看,这个姑娘就要比先前那位大方多了。

如此这般看了七八个姑娘之后,裴清殊心中便大致有数了——这些人里,有些是家族想要出风头,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所以不顾姑娘本人的意愿,抓了个庶女丢进来的。

这样的人家,裴清殊肯定不会选。

还有一些庶女,应当是她们本人想要进宫的。裴清殊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她们脸上的目的性非常明显,简直是把想要“出人头地”的这个愿望写在了脸上。

这样的女子,比之前那类要好些,但也不是最好的人选。

裴清殊比较看好的,是那几个看起来淡定从容,不显山不露水,却进退得宜的女子。

这样的女孩子不多,但也有那么四、五个,已经足够了。

这些人里综合条件最好的,当属魏青松的女儿,魏僖嫔的嫡妹魏七姑娘。

按照身份,魏七姑娘毫无疑问是最后一个出场的。和其他那些表演歌舞和弹琴的姑娘不同的是,魏七姑娘展示的是书法。

让人颇有些意外的是,这个看起来娇小可人的姑娘,却写得一手骨力遒劲的柳体。

裴清殊不得不承认,这样才貌俱佳的姑娘,整个人都在发着光。就连他都有一瞬间,情不自禁地对面前的这个小姑娘感到欣赏。

这样的姑娘,才该是当朝首辅的女儿嘛!

可首辅的另一个女儿魏僖嫔,见到自己的嫡妹这样大出风头,却是差点咬碎了一口银牙。

魏七姑娘虽然比僖嫔小一岁多,可从小到大,魏僖嫔这个姐姐都被妹妹抢尽了风头。

魏僖嫔本以为进宫之后,自己成为天子的女人,就算是翻了身,这辈子可以狠狠地将嫡妹踩在脚下了。

却没想到,魏七姑娘竟然要被封为公主,嫁去辽国,还非常有可能做皇后。

一想到这里,魏僖嫔嫉妒得脸色都变了。

不远处的谢嘉妃瞥见她这个样子,讽刺地微微牵起嘴角,在心里头骂了一句“蠢货”。

同样是自家有妹妹要去和亲的,人家皇后可不是淡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