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玄幻 > 天路酬勤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旨乾坤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旨乾坤

整个学堂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都注视这江怀若。尤其是后面跟来的一票人加上迅速闻讯赶来的书院院长,夫子,看热闹的百姓都惊讶了。

对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报馆记者们,这两年报馆发展迅猛。朝廷以多个借口,多种手段都没能止住这股风。于是各种报纸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有某大商会办的私人商报,有某个衙门办的专属衙报,有一个行业办的行报,甚至还有某个官员办的官方小报。。。不过最近一年多皇帝竟然没有下过圣旨,这倒是让以报道新鲜资讯的报馆们有些不解。有小道消息说是因为皇帝改革触动了官僚集团的集体利益,现在当今是在以一己之力对抗所有的官僚,这不,下旨的权利都被挤兑了。不过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因此这道不为人知的圣旨着实让报馆记者们兴奋啊。

好了,回到圣旨上来!这颁圣旨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子?这是要逆天的节奏啊。是犯事了还是有赏啊?

江怀若不愧是出去经过历练的,现在有那么一种宠辱不惊的意味了。把拿起的笔轻轻放下,这才整了整衣服上前。看的一些人是着急啊,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慢腾腾的了,小心得罪了这位公公,这可是圣旨啊。不过也有一些清流人士暗自点点头,没丢读书人的脸,现在做官的读书人,还有几个能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微臣江怀若接旨”,因为被御封八品秀才的缘故,虽然无官无职,不过江怀若还是得自称微臣。

那老太监一看自己传旨之人居然就是眼前这个小子,非但没有倨傲,还变的异常客气,这倒让人不解,这不符合大家对宫廷太监的印象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品秀才江怀若,于游学期间进谏上书,针砭时政,举措得当,此举利国利民,其赤诚忧国之心为天下游学子之楷模。朕切盼莘莘学子勿忘读书之目的,游学之风尚。此为功!然,江怀若游学期间,私闯国境。无引渡条擅入邻国,已引邻国大使馆交涉,此乃触犯刑律。按律当收监,此为过。功难抵过,须受惩罚引以为戒。念其一片赤诚之心,着,江怀若在明年大考之年至少取得贡士功名,为国效力,以补其过。否则,收回金碟文书,服役一年,以观后效!戒天下学子以正当途径出国游学,以护律法之尊,以保生命之全!钦此!”托了老长一个音调,这位公公总算把圣旨念完了。

“江怀若,接旨吧!”把圣旨卷好,递给看不出喜怒的江怀若。不过这旁边看热闹的人们可就激动了,学子,学长,夫子,打杂的,百姓,记者。。。一个比一个兴奋,像是打了鸡血似地,似乎这件事情让其生活波澜大惊。

不过仔细想想,这一道圣旨实质内容基本可以说是没有,而这一切对江怀若来说,似乎除了多了一层曝光和多了一层看不见的枷锁压力外,对其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诚然刚才听到圣旨前面自己兴奋了,后面心一下瓦凉了,这是拿自己当典范啊。不过随着最后,江怀若慢慢悟了,平静了,无论如何这对自己是一次提醒。而这道圣旨背后的东西着实是耐人寻味啊!

这道不疼不痒的圣旨虽然没有给江怀若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在第二天就见报纸了。不仅是郡报,州报,学报,士林报,但凡涉及这方面的都报道了这一圣旨的内容。而皇帝的旨意也是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被众人所知晓了,前两年除了官报没人敢越雷池一步,而官报老实说在百姓之中基本没人看。

也因为此江怀若这才算是天下闻名了。同时他也是第一个被曝光的拥有本朝皇帝马应天御赐的金碟文书之人,同样随后另外两个拥有金碟文书之人也借着这个东风被曝光了,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总的来说这场风波对百姓来说就是看热闹呗。对学子来说那就是摆明了朝廷又要扶植游学之风了,看来有必要出去转转了。而对权贵官僚来说这可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了。

蜀都,王爷府。

“马王爷,你看圣上这一道圣旨弄的满城风雨是什么意思啊?”一诚惶诚恐的官员正请问王座上端坐的马王爷。这位马王爷乃是皇帝的兄弟,名叫马朝飞,也是当世蜀国唯一的一位王爷。只不过这位王爷从不上朝议政,也不喜官员来拜。反而倒是声色犬马,逍遥自在。传说,这位马王爷的**佳丽比起皇帝都还多,民间送的外号是花丛王爷。

不过。。。

“金亮,这点事你就跑来找我。要是被人发现了,我这么多年的隐藏可就白费了啊!跟了我这么多年,还是这么毛手毛脚的,这让我怎么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做。”上座的马朝飞低眉垂目,摆弄着手里的酒杯淡淡的说道。

搽了搽汗,这位金大人笑呵呵的说道:“王爷训斥的是,我府上还有一个金大人正在处理事情了。”

这才抬起眼睑,瞟了一眼金亮:“恩,算你长进了。这件事就让皇兄折腾吧。我们不着急!军权不在手,硬伤啊!”

“可是。。。”金亮似乎还有什么话想说。不过在马王爷的一声“恩?”金亮只能憋住。“是,王爷,那我先走了!”

听到背后突然传来的女子嬉笑声,金亮不敢回头,大步往前走。从王爷府诸多的侧门之一换了身衣服出去了。

蜀都,太傅府。

比起马王爷府的莺莺燕燕,这里可要安静的多。在一棵老树下的木屋里,榻榻米上坐着好几人,都盯着正在写字的一位老翁。看得出这几人很着急,眼睛是盯着老翁的笔尖,恨不得刷刷就搞定的样子。

总算,当几人耐心焦急的盯着老翁写完了。还没说得上话,就听见老翁开口:“巧儿,把这字让几位大人看看。哎,人老了,精力不行了,我得去歇歇!”说完摸了摸这女子的头就慢腾腾的走了。

“哎,爷爷!不要巧儿扶啊?”看到老人摆摆手。这女子把纸拿起来轻轻的吹了下。“喏,几位大人,爷爷写的,给你们。我去看看爷爷!”小姑娘乖巧可人,把这幅墨宝交给几人,就蹦蹦跳跳的走了。“谢上官小姐!”

几人目送上官巧儿走了,才把目光转向了这幅字:飓风过岗,唯草蛰伏。几人你看我,我看你,都哎了一声纷纷离开。

蜀都,太学鸿雁塔。

要是江怀若在这里肯定能认出这站在鸿雁塔上的背影是谁。

张清!

虽不曾直接教导过江怀若,可是其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江怀若。而且其济世救民的革新思想,算是为江怀若打开了一扇不一样的大门,引领江怀若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没有直接要求过江怀若,却在潜移默化中让江怀若选择了这么一条道路。是人格魅力还是远大理想,不得而知。

太学府贵为蜀国最高学府,其内的各种建筑可以说在蜀国若干书院中无出其右,而鸿雁塔更是出名。十二层石塔,除了皇城钟楼和天地祭坛外,整个蜀国没有比他更高的建筑了。站在鸿雁塔上可以俯瞰整个太学,也能较好的观赏蜀都,因此太学鸿雁塔是各方人士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

而如今站在鸿雁塔上的张清却是落寞的对着夕阳。重重的叹了口气:“怀若啊,没想到你才回来就把你拉进了这个漩涡,院长对不起你啊!”听着口气,似乎这件事情的幕后决策者就是眼前这位。进京两年了,这两年张清老了许多,脸庞也消瘦下来了,不复在方林县的壮硕。只是,眼神却更为明亮。

“爹,皇上宣召你!”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却是张德祥。说起张德祥来,如今蜀都不知晓他的人可能很少了。除了因为他老爹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还因为他当初一入京城参加京试也就是蜀州州试就一鸣惊人,博得满堂喝彩。以京试第一的成绩技压群雄,无可辩驳的证明了他的实力。原来的种子选手被张德祥以绝对的优势领先,这事让不少蜀州学子为之敬佩也为之憎恨。犹记得皇帝马应天当时召见张德祥说的:“你还真是舞台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啊。朕期待你后面的表现。”这句话成就了张德祥,但同时也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恩,知道了。走吧!”

跟在张清的后面,张德祥迟疑了一下:“爹,我们就这么把怀若当成了一个靶子好么?”

前面只传来一身轻轻的叹息。

虽然江怀若敏锐的感觉到了什么,可是以他现今的眼界和站位还看不到蜀国的这一盘国势大棋,也不知皇帝这一旨搅动了乾坤!他,只是刚好站在了这时代浪潮上的一只小蝴蝶吧,有人想借用他的翅膀扇出一片天地!

如今的他还在学院里面赶进度了。虽然游学让他见识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不过这些东西需要整理,沉淀。而另一方面书院的学习确实又落下了很多,因此这段时间的江怀若是尤其的忙。

圣旨带给江怀若的烦恼随着时间慢慢变淡,从一开始的名人,到哪里都有人指指点点还有人说风凉话,因为皇帝定下的不取贡士就收回金碟,这让很多人都等着看笑话了。贡士,那就是说要进入殿试才行啊。那可是全国最高的科举舞台呀!不过这一切都没能撼动江怀若一颗越渐成熟的心。

虽然不少人指指点点,虽然不少人说风凉话,可是也还是有些许人对江怀若感到由衷的敬佩。因为好奇,询问啊,因为不懂来请教啊,这一来二去,还真有些人成为了江怀若新的好朋友。而这其中,有一名女子,尤为让江怀若心跳加速!

那是一种不能控制的心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