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三国从忽悠袁绍开始最新章节列表 > 第217章 孙文台袭占武关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217章 孙文台袭占武关

前番说过,汉末第一个英雄是出身边郡的董卓,第二个英雄则是袁绍,

董卓之后是袁绍,袁绍后面才轮到曹操和刘备,至于孙权,不过守成之犬罢了,平定江东的是孙策。

孙策若不早逝,说不定曹操连中原都无法统一。

至于孙策的老爹孙坚,勉强来说,叫做汉末打不死的小强,典型的好战分子,

在叶林前世,曹操是在董卓迁都后第一个领兵追上去的,但是被徐荣领兵痛击,几乎全军覆没,靠曹洪才救了一条命。

所以长沙太守孙坚,倒真还是第一个打进雒阳城的关东诸侯,并且是在多次击败徐荣的情况下,

所以孙坚孙小强,除了在华雄面前吃瘪之外,确实是能战敢战之人,当得起汉末一个小强的称呼。

大强自然是公孙瓒这个牛人,在罗老头的演义中,孙坚战华雄不过数合,就落荒而走。

特么公孙瓒可是敢挺枪去跟吕布单挑的牛人好吧,虽然数合不敌,却仗着白马神骏,依然全身而退。

后来公孙瓒在界桥甚至跟文丑又打过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饶阵而走,若换了孙坚,恐怕早被吕布或者文丑一枪戳死了好吧!

公孙瓒和孙坚都出名甚早,但是公孙瓒是一条陡峭的接近九十度的上升曲线,到后来甚至能揍的袁绍满头包。

孙坚呢?有生之日,一直只是依附于袁术的小弟,别说挑战袁术,连特么刘表黄祖都打不赢还送了命好吧!

孙坚的武力值只是和程普、黄盖、韩当差不多罢了,超水平发挥也就到八十七八的样子。

可以这么说,孙策文有周瑜武有太史慈,孙坚就麾下四个老兵,

孙坚自己又是个大老粗,甚至会对手下人说,吾身为太守,只会打仗,所以治理地方是不会的,只能去剿匪杀贼立功。

本郡没有山贼了,那吾只能跨郡去隔壁讨伐贼寇。

回过头来,再说这个被南路军孙坚偷袭攻克的武关,武关是长安和雒阳共同的南面门户。

俗话说,关中山河四塞,秦国百二秦关。

在关中西边是六盘山,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是秦岭,东边是黄河,冷兵器时代从四个方向进入关中都不容易,此为山河四塞。

北边黄土高原难以行军,是天然的屏障,西边从凉州进入关中,主要是从萧关。南边从汉中进入关中,主要走散关。

东南边从南阳盆地进入关中,主要走武关。正东边从黄河南面的洛阳进入关中,主要走函谷关。

黄河从河津往南,有一处渡口蒲坂津,是从东边西渡黄河的主要渡口。四关一渡,形成了关中对外的主要出入口。

黄河是山陕界河,夹黄土高原从北往南流,直到河津与汾河交汇。

黄河东面,河津以北都是高原地带,无法有效行军;河津以南直到潼关,

古时为河东郡统辖,是一片小的盆地,从此处行军可西渡黄河进入关中。在这一段最主要的渡口是蒲坂津。

渡过蒲坂津,一路向西,就能抵达秦国故都栎阳。

战国初期,魏国控制蒲坂,为防止秦国入侵,曾在栎阳和蒲坂之间修筑了一段长城,秦国统一六国后即被废弃。

所谓雄关漫道,这些关口,要么是依山傍河,要么两面都是崇山峻岭。

百二秦关,就是战国时期六国人士对秦国关隘的形象说法。一百万的部队进攻关口,两万人的部队就能守住,其险峻如此。

萧关位于六盘山,秦国时期在此建立长城,依托长城形成一个以萧关为核心的纵深防御体系。

这里是西北少数民族进入关中的主要通道,也是关中西出塞外的主要通道。

汉朝时,萧关防备匈奴,唐朝时萧关防备突厥,北宋时萧关防备西夏。汉文帝时期,匈奴就曾从萧关入寇;汉武帝时期,为经营西域,曾六出萧关。

函谷南边是秦岭(崤山),北边是黄河,中间只有一段狭窄的通道。

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后,即在此设置函谷关。东汉末废弃函谷关,于函谷路西侧建立潼关,取代函谷关的地位,成为关中第一门户。

“**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在函谷关发生的战争很多。六国合纵以叩秦关,叩的就是函谷关。无奈秦国仗着函谷天险,而六国又多是同床异梦,联合部队从未攻克函谷关。

唐安史之乱时期,安禄山军队从河北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攻占洛阳后,大军西进,直取关中。结果,叛军打到潼关就打不动了。

在潼关,哥舒翰(就是那个“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的哥舒翰)截住安禄山的叛军;

在山西,郭子仪收入山西大部失地,打通太行八陉的关口,出兵阻断叛军和范阳老巢的交通线。安禄山背腹受敌,一度想放弃洛阳。

安禄山抱怨史思明:“你说举兵反叛是万全之策,现在我们进退维谷,何来万全!”

唐玄宗晚年真是湖涂了,大好形势下,却强迫哥舒翰出关迎敌,结果自毁长城,哥舒翰一战被擒,唐玄宗被迫南奔巴蜀。

再说武关,武关把守关中东南门,是秦岭东段南对外的主要通道。

号称三秦要塞、秦楚咽喉。鉴于函谷一破,敌对势力可直入关中,秦朝对函谷关一直是重兵驻防。

由于函谷关太多险峻,且关中势力往往重兵驻守,东面政治势力常取道武关进入关中。

关中势力也往往从武关出兵,以达出其不意的效果。

公元前312年,楚国就曾取道武关,直逼蓝田,差一点就达到秦国都城咸阳。

秦末农民起义时期,刘邦遵从张良建议,也是从南阳(宛)取道武关,再进逼蓝田,最终围攻咸阳。

楚汉相争,项羽刘邦在荥阳、成皋之间反复拉锯。

刘邦就采纳了谋臣的意见,兵出武关,从南面牵制项羽,而不在正面战场与之消耗。汉景帝七国之乱时,周亚夫也是从武关轻出,出其不意抵达洛阳。

所以关东讨董联军,若从南路进攻,由宛城出发北上,攻克武关是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