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言情 > 大明新球长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百五十四章为难的马尼拉总督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二百五十四章为难的马尼拉总督

钱猛和正在养伤的大傻在兴致勃勃、春风得意的商量准备继续发起攻击,以便达成和牛虻、李定国他们三路大军围剿盛京城的大计划。

李定国把钱猛和“暴熊军团”的巨大战功通报全军,牛家军的将士们个个都是喜笑颜开,经过这一系列的战斗,牛家军的大势已成,大家都知道:这建奴鞑子是蹦跶不了多久了!

……

世事有正反两个方面,有人欢喜有人愁,而此时一轮新的危机,正悄悄地向着牛家庄笼罩而来。

马尼拉总督施尔瓦一脸落寞地站在港口码头,一队身着红衣白裤的近卫兵跟在他身后,两边站满警戒的心腹亲卫,虽说总督大人的脸阴沉得可以滴水,可是没人敢上前劝他。

总督大人正在气头上,谁敢上前就是谁倒霉。

“总督阁下”

这时一卫队长战战兢兢地走近总督大人,小心翼翼地说:“天快黑了,我们还是……”

这卫队长说不下去了,事实大伙都听得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叫总督大人保重身体,不要被那个什么“牛家军”气坏了身子。

总督大人闻言,抬头看看天边,只见夕阳西下,太阳已经下山,天边只剩下最后一丝余晖,估计不用二刻钟,天就要黑了。

看着那即将落山的太阳,总督大人突然有一种西班牙帝国如落山太阳一般,在坠落、在沉沦。

西班牙帝国现在占领了美洲很多地方,在那里获得了足够多的白银,每年源源不断的朝着菲律宾运送,作为采购华夏商品的资金。

这些白银多被铸造成了银币,称之为比索。这种银币因为重量统一,铸造精美,流通简单,而且含银量相对较高,据説含银量超过七成甚至最高的可以达到九成,很受华夏人的欢迎,在沿海一带是绝对的硬通货。

但是西班牙人好不容易掠夺来的这些白银,源源不断的被吸入到大明帝国,对西班牙帝国来説,也不是好事,所以现在的西班牙国王,不得不限制每年运到马尼拉的白银数量,规定不能超出定额。

现在马尼拉总督手中比索的数量已经不多了,他便撤回派往马尼拉到华夏航线上的掠私船,还给前往马尼拉进行贸易的华夏商船一个通行自由。

他们这些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存在价值,最大的体现就是他们和大明的贸易,如果这种贸易被切断的话,那么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但是西班牙人这些年来,和荷兰人不同,他们很少亲自驾船到大明进行贸易,而是坐等大明商人将货物送到马尼拉,他们再进行收购,转运到欧洲或者美洲等地,所以他们对贸易航线的稳定性要求更强一些。

因为大明货币政策太烂,大明官府虽然也曾经大量发行纸币,但是他们却根本不重视维持纸币的币值,只把他们发行的大明宝钞当做敛财工具,以至于最终大明宝钞信用尽失,彻底被大明百姓抛弃,迫不得已之下,只得又回到了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状态之下。

也幸好有这些欧洲人大批向大明帝国输入白银,使得大明可以拥有相对充足的白银作为流通货币,要不然的话,这大明帝国用什么做货币,还真是头疼的事情。

不过大批输入白银,也造成了大明帝国之中的白银贬值,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情况。

这个时候的世界处在一个没有游戏规则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哪个国家不想侵略别人,扩充自己的版图?如今的大国,哪一个不是吞并其他小国而形成的?

纵观历史上的华夏,强大的时期也要外出侵略、兼并,只有弱小时才以求和为主。这个时代,扩张是人性在国家层次上的表现,也无可厚非。

而现在大明帝国还在为“天朝上国”在沾沾自喜,却不知道已经落后了西洋列国太多。

是华夏的航海技术太落后吗?更不是。华夏人早就发明了指南针,起码在明代之前,华夏的造船技术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三宝太监”郑和能远航到东非沿岸,靠的正是先进的航海技术。

是华夏人缺乏冒险精神吗?是华夏人缺乏航海的传统吗?是华夏的内陆足够广阔,无需海外扩张吗?……显然这些都不是。

历来华夏的朝廷没有进行海外扩张,更没有去海外掠夺实现强国富民,仅仅是因为华夏人的黄土地文化。

洋人的智者说:“华夏占有耕地的人们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现在他们的航海——不管这种航海发展到何种程度——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文化,所以他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完全是由其他民族把它们寻找和研究出来。”

他们结论是:“西方文明是蓝色的海洋文化,而东方文明是土黄色的内陆文化。”

土黄色文化往往自闭,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制度作为最好的制度,认为其他国家与民族都是尚未开化的蛮夷。

仔细想来,保守的土黄色文化也并不是华夏固有的文化传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

虽然华夏传统文化的基础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到汉代成为官方正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但直到明代之前,还是那么保守,那么固步自封。

汉唐两代的强盛,正来自于开放。

尽管当时的条件下,主要是陆地的开放,但已为华夏吸收了从物质到精神诸多丰富的因素。

宋元两代,除了陆地上的文化交流外,又有了海上交流的内容。

尽管那时蔚蓝色文化还没有形成,更多是华夏文化的出口,但对外来文化决不排斥。

宋代的理学已经曲解了孔子的儒学,但还没有从思想变为实践,无论统治者还是人民,都只把它作为一种学说而已。

变化的关键是在于明初的海禁,放大了传统文化中的不利因素,保守、狂妄成为主旋律。无缘与蔚蓝色文化交流,偌大的华夏成为与世隔绝之地。

大明帝国对海上争霸重要性的毫无认识,决定了朝廷要实行严厉的海禁,也决定了民间对海盗的错误认识。

在这种背景下,大明帝国放弃了原有的海上领先地位,根本不可能扶植或支持军队去扩张,也不可能利用海上贸易来强国富民。

但是这个关键时候偏偏冒出来一个“牛家军”,不仅仅的把原来的“大员”岛、现在的台湾岛占据,就连台湾岛以北的所有大小岛屿,包括“东瀛群岛”也全部占据,断去了西洋列国一条巨大的财源。

而能够轻轻松松占据这偌大海域和岛屿的牛家军,无疑是相当可怕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