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都市 >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章节列表 > 第356章 背景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356章 背景

“清姐是你的形象顾问和商业伙伴,陈松青是这栋金门大厦的业主,你今天走马上任,他们送牡丹送竹子都的过去。******| ..”沈冲踱到窗台前,拣起一朵玫瑰,在手上转了一圈,问道:“林秀峰怎么会想到给你送花?”

“你不是看过新闻简报吗?佳宁置业上周宣布,准备以11。8亿港币的价格,把这栋楼75%的权益转让给百宁顺集团,百宁顺是林秀峰和他弟弟林秀荣联手开办的公司。”李开元一边看文件,一边解释道:“据公报这笔交易将在下个月完成,也就是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业主就变成林秀峰了。”

沈冲这才恍然,感慨道:“金门大厦真是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换了三个主人。”

在香港岛中西区的东部,位于中环和湾仔之间,有一块风水宝地,叫做金钟,以前是驻港英军的海军船坞,二战之后受填海工程的影响,海军搬去了添马舰,这里就空了出来,1970年代初,金门建筑击败实力雄厚的置地集团,抢下了金钟的一块地皮,于1975年建成金门大厦,就在同一年,怡和洋行借股灾之势,乘虚而入收购了金门建筑,把刚刚建好的大厦揽入囊中。

1978年1月,置地集团以7。15亿港币的价格,从怡和洋行手上买走了金门大厦,一年之后,置地集团为了应对包玉刚对九龙仓的狙击,又决定把这栋大厦出售,陈松青闻讯立刻赶过去接洽,在短暂的接触之后,于1980年1月10日,以9。98亿港币的价格,买下了金门大厦,并改名为佳宁中心。

置地集团左手买,右手卖,一年之内净赚。8亿,是香港开埠以来盈利最大的一笔单项物业交易,消息一经传出,立刻轰动全港,媒体和民众不仅羡慕置地集团大赚特赚,也都惊讶于陈松青的雄厚财力和奢遮豪气。

陈松青在收购金门大厦的同时,还在股市上兴风作浪,斥资4。78亿港币,收购了一家壳公司,把佳宁地产改名为佳宁置业,然后借壳上市。

7月11日,佳宁置业号称“如期”支付了最后一笔款项,并且有买家愿意出14。亿港币收购金门大厦,才半年时间净赚4亿多,再度震撼了全香港,佳宁置业股价大涨,从6月底的每股5。05暴涨到每股7。6,市值接近1亿港币。

7月9日,佳宁置业宣布已经和有意购买金门大厦的商家“深入谈判”,价格约为15亿港币,此后市场上谣言纷纷,有的金门大厦已经卖给了来自英国的买家,有的还没出售,买家是华人,但不管什么谣言,售价都很高,刺激佳宁置业的股价进一步上涨。

8月14日,佳宁置业宣布和百宁顺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出售金门大厦75%的权益,售价为11。8亿港元,订金已付,交易完成时间为9月1日,受此影响,佳宁置业股价再度上涨,每股接近1港币,市值超过0亿港币。

佳宁置业在一个月内,市值从1亿飙升到0亿,膨胀的比吹气球还快,堪称神话,要不是沈冲在美国搞出了个天卖4亿的gameboy神话,他的“财神”名头不定就被陈松青抢走了……

“百宁顺,bylamson,b-y-lam是林炳炎的名字缩写,原来百宁顺就是林炳炎之子的意思。”沈冲念叨了几句,道:“林大少倒是孝顺,用父亲的字号为公司命名,可惜寓意虽好,架不住瞎折腾,人家半年前用9。98亿买100%,他现在用11。8亿才买75%,林老先生要是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做生意,估计都要气的活过来揍他。”

林炳炎是恒生银行的创办人和首任主席,三四十年代纵横香江的商业巨子,据他在1949年去世时,留下了价值亿港币的巨额遗产,其中亿被指定用于文化事业,林秀峰在70年代入股佳艺电视的时候,用的就是那部分遗产。

“林先生已经仙去多年,别乱话。”

沈冲凛然,合十忏悔,然后道:“这些玫瑰花我拿出去丢了。”

“随你。”

沈冲撇了撇嘴,捡了几支色泽鲜艳,花瓣完美的玫瑰,插在他的那瓶百合花中间,道:“还是留一好了,美人如名马,如果没人追逐的话,会很寂寞。”

“又在胡八道!”李开元抬头白了他一眼,道:“陈松青想约你去打球。”

“这大热天的,打什么球。”

“你似乎对他没好感?”

“没有啊,我只和他见过一面而已,连朋友都算不上,再我打球水平差的很。”

“这里以前叫金门大厦,现在叫佳宁中心,陈先生是这间办公室的业主。”李开元放下文件,转动办公椅,面对着他,揶揄道:“他只不过是抢了你一个月的威风而已,别太家子气,你难道想天天都霸着香港各大报纸的头条?”

头条可是拯救地球的大事……

“我这人最爱虚荣。”沈冲做了个不知所谓的鬼脸,道:“好吧,等哪天有空了,我就去打球。”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喜欢他,但是你既然不喜欢他,就更应该去钓鱼,否则不定哪天我妈就把他请到家里做客了,你知道,我妈买佳宁的股票赚了不少,现在全香港除了你之外,就看陈先生最顺眼。”

沈冲苦笑,真是作茧自缚……

刘婶在春节的时候,拿了一笔以前街坊邻居们凑的钱,让沈冲帮忙投资,沈冲拿过去放高利贷给李嘉诚,等这笔钱收回来之后,他又鼓动刘婶去买佳宁置业的股票,当初入市的时候才5块出头,等到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1块多了,两个月的时间,翻了一番还多,乐的刘婶合不拢嘴。

“你妈没有拿自己的钱去买佳宁置业的股票吧?”

“没有,我妈对你言听计从,你什么就是什么。”李开元狐疑,追问道:“你既然看好佳宁置业,为什么对陈松青敬而远之?又不让我妈多投钱去买股票?”

陈松青的生意经很简单,就是用借贷来的资金制造轰动性的大交易,炒作公司股价,然后拿股票当钱用,大肆收购,疯狂扩张,这种经营模式,如果股市一直看涨,倒也问题不大,但是股市一旦出现波动,资金链就会断裂,最终玩完。

香港经济在70年代末飞速发展,年均贸易额增长率超过0%,股市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亚洲最受关注的大牛市,许多外国金融公司涌入香港,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房地产需求,中环级写字楼的租金从1975年每平方英尺6港元涨至1980年的0港元,半山豪宅价格从150万港元涨至800万港元,恒生指数从不到800涨到100以上,股票交易额从1979年的70亿港元涨到1980年的970亿港元,在这种环境下,陈松青如鱼得水,混的风生水起……

现在整个香港都弥漫着乐观和兴奋的气息,沈冲自然不能明年中英谈判陷入僵局,股市会掉头暴跌,他打开神棍模式,信口开河的道:“陈松青鹰视狼顾,并非良善之辈,跟着他拣便宜没问题,但是不能与之深交。”

“你还会相面?”

“刚学了皮毛,还在研究。”

“你就喜欢干神神叨叨的事。”李开元也没深究,她看完文件,站起来道:“走吧,先回家。”

沈冲嗯了一声,把散乱丢在窗台上的玫瑰收起来,道:“丢了太浪费了,拿回家哄天宝。”

“你个气鬼!”李开元走过来,从花瓶里抽了十几朵百合,道:“你买的太多了,拿一些回家养,对了,我刚才进来的时候,你在写什么?”

“没写什么,只是画了几张图。”

“什么图?”

“摩天大楼的外形图,画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