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次元 > 千古一相:管仲传最新章节列表 > 第十一章:江河驻胸天下宽(下)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十一章:江河驻胸天下宽(下)

齐桓公三年(前68)仲春,鲁国得到来自宋国的消息,宋湣公因南宫长万被鲁国活擒,决定发兵进攻鲁。鲁国准备应对。这消息也到了齐国。上卿国氏上奏:今年戊戌年,干什么都顺,主公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利用鲁宋两国的矛盾趁火打劫呢。齐桓公觉得有道理,磨刀霍霍,决定趁宋鲁开战之机,近距离占领鲁国城邑,屯兵静观“争斗”明朗,借跳板远程讨伐宋国。而讨伐宋国的“名义”,就是宋湣公转嫁宋妃给蔡侯献舞一事。

朝议中,高傒提出,应该先与宋联合攻打鲁国,理由是,宋国大将军南宫长万是在与齐联军进攻鲁时被擒的。

齐桓公觉得在理,问大家有什么想法。

好事者提出,十万火急给宋国去信,让宋在鲁的南边开战,齐在北边宣战,南北两边夹攻,鲁侯姬同一定受不了。

好!齐桓公当场让几位将军准备南下进攻鲁国。

好战的将军们叫嚣,把齐国的边境线划到鲁国国都城下!

甯戚看着王子城父,又朝宾胥无挤眼,让他关注管仲的表情。而鲍叔牙与隰朋交头接耳,也向管仲看去。管仲知道他们在看自己的态度,偏偏一语不发。

耐不住的齐桓公看到这一切,提了提嗓门朝管仲问:我打完鲁国,去教训宋湣公,可否?

不可!管仲严厉制止。

管仲如此强硬态度说话,令齐桓公很不高兴。齐桓公看看大家,忍下了。因为管仲的坚决反对,此事没结果地退朝。退朝后,管仲看到鲍叔牙与隰朋要与自己说话,便没马上离开。其他想煽动齐桓公动武的文臣武将见管仲不走,只好怏怏离开。齐桓公走过来,带着情绪说:师傅,人家宋国是因为我才丢了南宫长万的,他出兵去救了,我能不去助一臂之力?于情于理也说不通啊!还有,那个昏君子捷,让我蒙受何等耻辱啊!你说他楚王熊赀得了美人息妫,那是何等快活。后宫戏妃戏到昏厥的宋侯子捷,竟然把我的宋妃送给蔡侯献舞,让他跟楚熊一样乐!是可忍,孰不可忍!他蔡侯献舞离我太远,一时奈何不了他。既然要攻打鲁国,顺道教训教训宋侯子捷,有何不可?

不可以!管仲坚决地说。

齐桓公说:你说国野分治,我依了你。你要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我又顺从了你。这个制度虽然实施不久,优势与威力已彰明较著,动兵有何不可?

管仲:你只看到了外表。国野分治,形式上容易,真正起没起效果要看经济。军政合一、兵民合一,都要从经济实绩上体现。下一步,就是如何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再深一步,那就是加重盐商茶业的税来填补其他农业方面减少的税收,使国家收入保持一定的稳步增长。不到一定时机,切不可说动兵。就是动兵,也不是说动就动的。

说到这里,管仲缓了缓语气,告诉齐桓公:想干大事的人不能在小事上感情用事。不能老是想着个人耻辱的小事。尤其是国君。成大事的国君,不是以多打仗、多进攻别人来显耀自己的威风,更不忌恨受辱的事,不袒护自己的过错。这样,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反之,国家就危险。树敌过多,必然危险就多,这个道理不用我说,主公早就明白了。

齐桓公反问:依你说,我该做什么事?

管仲善意地劝道:应该修好与鲁国的关系,将王姬娶过来。搁那儿十年了,人家姬同有情有意地替你养着。王姬虽已二十四五岁,但还是年轻的嘛!

齐桓公听不进,生气地走了。

隰朋也觉得管仲对齐桓公不敬,鲍叔牙走过来对管仲说:你这样硬顶不是好办法。

管仲对他们说:主公错怪我了。我知道主公是位胸襟宽广的君主,虽然对我不支持他打仗的事很有意见,但他丝毫不束缚我管仲在国家事务上的做法,使我得以推广多年探索出来的治国决策。从这一点上讲,我很感激。请你们转告主公,我不是与他唱反调,我正在与他的想法一步步磨合。

话传到齐桓公那里,他恼恼地回道:寡人等不及啦!寡人让隰朋随我出征,教训乳毛未长全的姬同……

鲍叔牙赶紧劝说:主公,姬同是你同父异母姐姐的儿子,你嫡亲外甥啊!且娶亲成家有后,年虽二十三,在位也有十一年了。再说,鲁国与我国先祖封国时,周天子希望齐鲁两国代代和睦相处……

外甥就不能教训啦?瞧他那熊相。这回我看他躲哪里去。你啊,也别跟我去了,就在家待着,替我筹备后需物资!齐桓公说完,一意孤行去做他的事了。

结果,不出管仲所料,齐桓公兵逼鲁国长勺,鲁国有备而迎。

鲁国得悉宋齐两国从南北两边向自己动干戈,鉴于上次宋国吃了败仗,鲁师有些麻痹大意起来,兵力侧重倾向北边。不料,鲁宋两军在鄑邑(鲁国西南方位,今山东汶上)一开仗,鲁国就输了。鲁庄公慌了,他深知消息一旦传至北边,齐军加速进攻,后果就会再来一次历史上宋庄公冯拆郑国太庙椽子修宋国庐门的故事。万分危急之际,曹刿提出,放南宫长万回去,缓和与宋国的关系,集中主要兵力对付齐军。鲁庄公明智地采纳了曹刿的意见,对宋实施和解,将南宫长万放回。

宋湣公得到了南宫长万,目的达到,班师回朝。

鲁国重整三军,星夜起程急赶近三百里,会合预先潜伏于距长勺不远处的鲁军,举一国之力,与齐桓公抗衡。鲁军有备,士气足,一交战,齐师便败。

战败后的齐桓公找理由对管仲说:我的兵力还不足,如果我用多于他三倍的兵力,看他臭小子还怎么抵御我。

管仲心里非常明白,这一刻的齐桓公被那些朝中好战分子抬得忘乎所以,自己再说什么话,齐桓公都不会听。只有当这些好战分子都死伤于战场上后,自己的话才有可能入齐桓公耳朵,也才有人会认同他管仲所提倡的:国与国之间,并不一定要靠战争才能称霸!各国间只有和谐交往、和睦相处,民众才能真正摆脱贫困饥饿。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眼下的管仲还只能以静待动,静观其变。

就在齐桓公继续积极备战之际,诸侯国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宋国遇到百年未见的大水。因为鄑邑之战,鲁宋两国修好。鲁庄公派人送物资前往慰问受灾的宋国。宋湣公亲自出城迎接。

《左传》上这样记载:

使者代表鲁庄公施礼:“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

宋湣公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消息传到齐国,齐桓公不乐,在朝廷之上发牢骚。管仲却认为是好事。

齐桓公不满道:这是什么好事。

管仲说:四邻修睦,天下苍生高兴!主公可以迎娶王姬。王姬到了,您与周天子就是嫡亲关系,鲁侯还会不敬你这嫡亲的舅舅?

齐桓公想了想,回说:你去办吧。

有他这话,管仲修书一封,送达鲁庄公。鲁庄公上台时接手的这只烫山芋,一焐就是十年!换了你齐国的主公,还不早早就先尝了,尝足了味儿再退给周天子,让人家重嫁!鲁国是礼仪之邦,不干那种事,替你养了十年,你该不再对我撒野了吧!

齐桓公迎回了待嫁十年的周天子家公主。虽说当初天子许给的是齐襄公诸儿,如今换成了弟弟小白,但反正也是齐侯,王姬还是高高兴兴出嫁到了齐国。一踏入齐宫后园不久,就给小白生了个白胖胖的公主。

鲁庄公以礼厚待的宋国将军南宫长万终于回到了宋国。

这件事,管仲另有看法,他对隰朋说:应该让南宫长万到齐国来。此人勇猛,但无头脑,调教得当,一定是员很好的大将军,回到宋国未必是好事。隰朋把这话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邀管仲喝茶对弈时,着意询问其中奥妙。

管仲坦率地说:我让他到齐国来,只是不想让宋国遭受一场无故之灾。正以炮开局的齐桓公闻而大惊:师傅竟然有先知先觉之能,顷刻之间就能知道宋国有难?那么,你也一定有破解之法。管仲摇摇头。齐桓公又道:那你一定知道大难何时降临齐国!

管仲笑笑不语,架以双马挡住炮阵,示意继续下棋。

齐桓公举棋不动:师傅为何不语?

管仲:我说大祸临头,你信吗?我说祸在你手,你信吗?

齐桓公放下棋子道:师傅笑话我?

管仲说:臣不敢。说着,手抽回一匹马,改顶中心卒。嘴里说:臣一直以为主公聪慧,能够自己省悟,不需要别人点拨。

齐桓公见管仲留半壁棋路于自己,倒也大度地让过,走了一步闲棋,接话道:鲍师也这么说。是你告诉他的,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悟出其中的奥妙啊!

管仲笑笑:快了。

这时,有人进来在管仲耳边嘀咕。

齐桓公喊道:主公在此,敢耳语乎?

那人立刻给齐桓公施礼,说:相国让我去核实南宫长万回到宋国的情况。宋侯果然对南宫长万很冷淡,还说,当初我敬重你,是你勇猛无敌,现在你作为鲁国俘虏而归,我不再敬爱你了。这是他在大堂之上当着大家说的。

这个子捷,如此无知。齐桓公说。

管仲两眼一亮道:依主公该怎么办?

齐桓公:人家被擒,并被敌国礼为上宾,你发兵救回,他本身就已经很自卑,作为主公的子捷此时只能安慰,激发他的斗志,让他再立新功。哪有落井下石、当面奚落的道理!

管仲击掌赞同,连连说:所以我觉得天下的勇将、名士都应该到齐国来,齐国的国君才是天下胸怀最宽阔的人!

来人又说:当时南宫长万听了宋侯的话,羞惭难当,悄悄退于庭角,不再说话。退朝时,大夫仇牧私下进谏宋侯,告诫他,君臣之间,应该以礼相交,君不可戏弄臣子,不然枉生悖逆。宋侯全然不当回事,回说:我只是与长万开个玩笑,没什么。

管仲又一击掌:祸生也。

齐桓公:他生祸,与我有什么关系。

管仲:主公能够挑起担子称霸天下的时候到了。

朝中值日官来报:天朝来讣告!

齐桓公赶紧起身前往正堂。

几乎同时,宋、鲁、陈、燕、赵等各诸侯国都收到了周庄王姬佗去世的讣告。别的诸侯国都没出“精彩故事”,单单宋国出事了。

宋湣公与宫人在蒙泽(今河南商丘东北)的离宫内游玩,本来玩得很开心,忽而宋湣公提出让南宫长万与自己掷画戟为戏。南宫长万掷画戟是绝活,能掷戟高数丈,转而用手接住,百无一失。长万奉命玩耍了一会儿,宫人都夸赞不已。宋湣公看得手痒痒,上前接过画戟玩起来,玩了几下,怎么也掷不高,心中不服。旋即让内侍取来博局与长万决赌,并言明输者大斗喝酒。赌博是宋湣公的强项,南宫长万勉强应付。结果,南宫长万连输五局,罚酒五斗,醉至八分,心中不服,要与宋湣公再赌。宋湣公嘲笑他说:俘虏是常败之人,怎么可能胜于我!让开,让别人上!

南宫长万一时无语,退守一旁,心怀怨愤。

就在这时,周庄王姬佗去世的讣告送达。照理,宋湣公应该去正堂接受,可这一刻他赌博正上瘾,竟然看也不看,挥手说:周朝更立新王,我当派人前往吊贺。

站在一边的南宫长万上前奏请:臣未见过王朝都城的繁荣,愿奉命前往。

宋湣公抬头看看他笑道:宋国难道无人,用你这个俘虏奉使?

一侧观玩嬉耍的宫中妇女闻而哄然大笑。南宫长万面红耳赤,由羞而怒,乘着酒劲,一时性起,不顾君臣礼仪,大骂道:无道昏君,你知道俘虏也会杀人吗!

宋湣公大怒道:贼子怎敢无礼!夺戟去刺长万。

南宫长万也不去夺戟,提起赌盘,掷过去,将宋湣公打倒在地,扑上去连挥老拳。那宋湣公平时贪色,早已身虚体空,怎经得起武将的拳头?没几下,便四肢一展,断了气。

南宫长万与宋湣公搏斗之时,宫人妇女皆逃开,一路大呼小叫。大夫仇牧闻讯纠集卫士赶过来,在门口拦住。仇牧执剑责问长万:为何如此?

杀人红眼的南宫长万并不回话,上前用臂搬开仇牧,仇牧不让,南宫长万竟用拳头将仇牧头敲碎。卫士们见状,无有一人敢上前。南宫长万走到东宫的西门前,遇到大宰华督,不等华督说话,上前就刺。华督自然不是他的对手,三下五除二解决掉。这时的南宫长万自己驱车由离宫赶回都城,喊来党羽南宫牛与猛获,一番商量后,尽逐戴、武、宣、穆、庄之族,推出他们认为满意的公子游为国君。群公子见状纷纷出奔萧邑(宋属,子姓。今安徽萧县西北十五里)。公子御说逃奔亳城(即薄邑,今河南商丘北四五十里)。群公子出逃,猛获与南宫牛着急,南宫长万却说:群公子中,唯有御说文而有才,又是子捷嫡弟,今日逃到亳城,必会纠集力量反我。若杀掉御说,群公子则不足为虑也。大家觉得在理,随即派南宫牛同猛获率大军攻打亳城。

这是周庄王十五年(前68)秋八月初十。

萧邑有位叔大心,见大批宋国公子来他的地盘上避乱,见义而为,就宋国内乱向诸侯求援。

特使到了齐国。管仲见了特使,高兴地说:我国君集中精兵十万、战车五千,怕是正为解宋国之围。萧邑特使精神大振,急急随管仲赶到齐桓公那里。谁知齐桓公对特使说:这件事可以等几天,让他子游也过几天主公瘾吧。

年已四十八岁的管仲不解地悄悄问:主公,你这精兵强乘上哪去啊!

齐桓公避开萧邑特使,耳语道:不是与你说了吗,这回准备了超过鲁师三倍的兵力,一定让我那外甥姬同对我这小娘舅服帖服帖!

听到这话,管仲哭笑不得,顾不得面对萧邑特使,仰面长叹:齐国真正的危险到了。

特使辞行时,管仲与他耳语。特使明白管仲叮嘱的重要,回去即向叔大心禀告管仲的问候,并奉上管仲手书!叔大心依管仲手书所言,向戴、武、宣、穆、庄数族请求私人武装,秘密聚集曹邑,会合宋都逃来的公子们联合击杀在师(亳城附邑)围攻太子御说的南宫牛。一场激战,南宫牛战死。猛获见南宫牛死,大势已去,奔卫国而逃。叔大心帅旗猎猎,军威大振,直扑宋都商丘。途中,戴叔皮献策于公子御说,假用降兵旗号,谎称南宫牛等已克亳邑,擒了公子御说得胜回朝,哄开城门。公子御说以为好计,授权先遣数人一路传谎直达商丘而去。待这边兵临城下,南宫长万确信不疑,未设防御。城门洞开,旁路杀出群公子兵卒,一拥而入,大喊单要拿逆贼南宫长万一人,其他人不必惊慌。城中兵将闻而纷纷不战自溃。

南宫长万得悉,急奔朝中,欲奉公子游出奔。见满朝俱是甲士填塞,有内侍走出,告他,子游已被众军所杀,拥立太子御说为主公。南宫长万见大势已去,思考出走,何去何从?诸侯国中只有陈国与宋国无交,欲奔陈国。想到家中还有八十余岁老母,长叹一声,天伦不可弃也!复翻身至家,扶母登车,左手挟戟,右手推车而行。至城门破门而出,其行如风,竟无人敢拦阻。从宋国都城商丘至陈国都城淮阳相去二百里,南宫长万推着车,一日便到。如此神力,古今罕有。

消息传到齐国,管仲急急见齐桓公,向他献策:出面平息宋国之患!齐桓公不解地问:我现成的鲁国不去,舍近求远跑宋国干吗去?

正是主公为天下立功的机会到了!管仲告诉他,宋国之难虽然是叔大心出头灭了几个邪头,但乱根未除。诸侯各国都想趁机展示一下,但实力不如你,如果你不出面,这头功给了鲁国,你说,相比你动兵去教训外甥姬同好,还是用平宋乱的业绩向诸侯各国炫耀好啊!

齐桓公听了,觉得有道理。管仲见齐桓公听进去了,便提出他的设想:先派细作打入陈国,要陈国除了南宫长万。只有南宫长万不存在,宋国之危才能彻底解决。

管仲向齐桓公推荐的细作竟然是女人,不是别人,正是管仲的夫人田靖,随她而行的是齐桓公从宫中派给管仲的女佣。齐桓公觉得奇怪,问其究竟。管仲说:据消息,御说的儿子眱好喜武力,年虽五岁,常常与仆人女佣角斗为戏。贱内田靖,机警敏捷,她作为跟随特使的使唤,必可接近公子眱,用语逗公子眱。不费一兵一卒,以童言达到除南宫长万的目的。此人一除,宋患可减大半,那一刻主公出兵举臂一振,天下诸侯应之。平宋患之头功,能落别人头上?

甚好!齐桓公依了管仲之见,立刻派使者去宋,使者带上田靖与女佣。

使者一行到了宋国,得悉宋桓公不在朝中,便往后宫而去。宋桓公接待使者,田靖便与女佣去寻了公子眱玩耍。

宋桓公与齐使说话。齐使提出齐桓公的看法,并且告诉他将号召天下诸侯联军平宋患。宋桓公担心其中有异。使者笑道:主公不必有虑,焉有跳过鲁国而取宋为粮邑的道理?舍近而取远,兵家最忌,我家主公一片坦诚,请不必多虑。

正说着,五岁的公子眱过来了,侍于宋桓公之侧听着他们说话。

宋桓公告诉使者,已拜戴叔皮为大夫,选五族之贤者,为公族大夫。叔大心因救宋有功被封萧邑,人称“萧叔朝公”,仍归守萧邑。

公子眱在一边听着,笑语插话道:父亲,怎么不见长万来矣?

宋桓公诧异道:小孩子家何以知之?

公子眱说:长万的臂力很大,我们不要他,陈国就捡了个宝!你不信,问这位齐国使者,是不是啊?接着,他对齐使说,刚才随你来的女佣们说,齐国的女人都想嫁长万这样的男人。我问为什么。她说,可以生下许多强壮的勇士!

宋桓公:这么说,我一定要把猛获与长万擒回国内。

公子眱说:长万勇猛,天下久闻。派个人去,空空两手,一张嘴,人家会给你?

宋桓公顿悟,问齐使:小儿之见可对否?齐使告宋桓公:路人皆知长万之雄猛,而陈侯贪财,哪有棒打送财神的理啊!宋桓公明白,乃命使臣多携带贵重宝物以贿赂之。

宋国使臣至卫国,卫惠公姬朔与他见过面,请他于驿站休息,次日朝上,卫惠公向群臣问道:宋使来要猛获,我们给与不给?

群臣纷纷开口,有的出列请求:人家急难之中来投我,一定会为我效力,不能弃之。

偏偏大夫公孙却耳谏道:天下可恶的事,只有一个,那就是宋人恨的,就是我们恶的。我们留下宋国恨的人,闹不好,宋国发兵,五百里伐我卫,有何益哉!从卫宋长久和好上考虑,不去庇护一个宋国恨的人,得大于失吧。

姬朔认为有道理,便暗中着人绑缚了猛获,让宋使押解回国。

陈宣公妫杵臼有个特点,不在朝上接待客人,好在偏室相见,所以来者都知道这是避众人耳目,也因此知道他妫杵臼贪财。宋使出手大方,姬杵臼顿时心动,当场答应送回南宫长万。使者提醒他:南宫长万绝力难制,必须以计困之。

妫杵臼连连称是。宋使离开后,陈宣公妫杵臼让公子结代表自己去对南宫长万说:你能到陈国来,是上天对我们的恩宠啊!胜过我们得十城。宋国已经多次派人来,要我们把你交给他们。我怎么愿意呢?但我们又怕你哪天会嫌弃我们陈国偏小,要到大国去。到那时,我们既亏又无颜面啊!我想请你宽容数月,让我们给你专门打造车乘,你看如何?

南宫长万不知是计,赶紧回答:陈侯能容我,已是我的幸运,不敢再有什么求的。

公子结听到他这话,让随从提来好酒,就席而坐,畅饮为欢。酒过三巡,公子结提出与南宫长万结为兄弟,南宫长万欣喜而从。

第二天南宫长万亲至公子结之家道谢。公子结复留款待,大宴伺候,酒喝到一半,公子结一个眼色,一群美女依次而出,频频劝酒。南宫长万不知是计,以为酒量大,欢饮大醉如泥,卧于坐席不能起身。公子结见状,让力士用犀牛皮将南宫长万包裹起来,再用牛筋捆住;又到南宫长万住处囚其老母,星夜传送宋国。

至半路,南宫长万方醒,奋身挣扎,但革坚缚固,终不能脱。快到宋国都城商丘时,犀革俱被南宫长万挣破,手足皆露于外,押送军人赶紧以大棍击之,令其胫骨俱折。那边接到报告,早早赶来的宋军将南宫长万与猛获一起绑至市曹。宋桓公看也不看,令人将他们剁为肉泥,并使人治为酪(肉饼),遍赐群臣,告诫道:人臣有不能事君者,视此酪矣!

南宫长万之八十岁老母,亦并诛之。

南宫长万被除的消息传来,管仲告诉齐桓公,该是举义旗的时候了。依管仲的意见,齐桓公号召诸侯各国出兵,用联军维护宋国安定。

召集天下诸侯之军,平宋患,这样的大事必须是周天子授权才行。所以,管仲建议齐桓公先礼周天子,对姬胡齐成为周天子表示祝贺,稍稍提一下宋患之事,表示自己很关注。齐桓公不高兴地说:我就告诉他,想去平宋乱,看他怎么说。管仲赶紧制止说:你忘了郑庄公的教训了吗?郑庄公太霸道,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结果怎么样?我们只有打出维护周天子的旗帜,才能实现你成就霸业的梦想!

齐桓公想想也对,发话说:那就请师傅起草一份国书呈周天子姬胡齐,首先向他道喜接位……说到这里,他还是忘不了出兵的事,提醒管仲一定要提到他小白愿意代表周天子去平息宋国的不幸。

姬胡齐接到齐国的来信,没任何表示,只是问了一下太宰:齐侯真的把王姬娶回去了?太宰回说:是的。便没下文了。

从己亥(前68)冬十月一直到庚子(前681)正月,齐桓公的焦急等待毫无进展。周天子姬胡齐既没对齐桓公的祝贺答谢,更没对齐桓公想借他的名去平宋患的做法表态。

齐桓公急了,问管仲。管仲也在着急,然而,管仲急的是另一件事。

这是周釐王元年(前681),齐桓公五年春上。管仲已经是四十九岁,任相国也已进入第五个年头。面对着万物复苏的庭院景致,管仲颇有感叹,他轻轻地、不可见地在袖中紧紧地攥着手掌,形成一个很硬的拳头,手臂慢慢地曲起,随着脚下的缓行,他此刻站在一棵树前,眼光朝四下看去,目光所及,无有一人,他抬起了手臂,露出那只强有力的拳头,朝树干猛然击去,然而,就在触到树皮时,戛然而止!

树干比拳头大好几倍,此拳击去,皮破拳败,何利之有?管仲看着树干,自语道:我管仲的抱负焉能与此可比!只有笨蛋才做这种傻事。他笑着走开了,步履顿时变得轻松起来,脑子里涌满了五年来齐桓公点点滴滴的故事,尤其是与他有关的几件事,令他刻骨铭心。其中之一便是他就相位三个月以来一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他想调整一下朝廷官员,选拔可信有用之才挑起国家重任。后来,齐桓公愿意了,说:你说说吧,想提拔谁啊!

管仲说:遇升官或降职之事,讨论法度制裁,言语刚柔有节制,说起来应该由隰朋把握最好,他应该担当对诸侯各国大事的大司行[①

大司行:官职,相当于外交部长。多数文载“大行”。《管子·小匡》:“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

]①长官。开垦农田,修建城邑,增加人口,征收军粮,使土地与民众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方面甯戚有他独到的专长,请为大司田[①大司田:汉朝称司徒,相当于农业部长。

]①。平原千军百乘指挥裕如,鼓响三军士气贯长虹,斗敌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他任大司马[②大司马:相当于三军总司令。

]②。判决适当,不杀无辜,不诬陷无罪之人,宾胥无比我强,请任命他为大司理[③大司理:相当于司法部长。

]③。敢于持理直言,不怕冒犯主公,这种劝谏忠心之士,非东郭牙不可,他胜我百倍啊!

齐桓公看看他,扳手指数了数,说:你提了五位重臣。有了他们,你这相国还有事可做吗?

管仲回道:把国家治理好,有这五个人就够了。

齐桓公不乐道:那还要你做什么相国。

管仲:你让我去**们五人的事,我是不干的。主公想成就霸业,那用我一个就足够!

齐桓公想了想,答应了。

答应是答应了,但在朝中议事,决断大小事,那五人的定论总是被朝中卿士们否决。拿到管仲这里,管仲上朝提出,还是被卿士们攻击,有的甚至被齐桓公婉拒!管仲暗中细细察访才明白,朝中还是上卿国氏说了算,高傒声音震朝野。但毕竟数次的对外扩张战争,让公族中好出风头的人已折损几无,国氏的实力最强大,剩下的也只是几具老残之躯了。高傒一支要好些,但也锐气大减。如此之时,管仲觉得,是该向齐桓公摊牌的时候了。如果再不摊牌,相国的权力还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齐桓公的霸业那就无从可言。主意拿定,管仲下决心开始做准备。

现在,就是一个好机会。

周釐王不给齐桓公崭露头角的机会?好!我管仲给。

正月刚过,桃叶刚刚绽芽,柳枝也开始摆动着吐尖尖。齐桓公的花园里,太阳晒得暖暖融融。亭台上,齐桓公与管仲晒着太阳下棋说话。

齐桓公焦急地问管仲:姬胡齐这小子怎么不回话。管仲看看他,提醒说:任何时候,作为臣,都要对天子有敬畏之感!这样做,对你没损害而有大益,别人知道你对天子的敬意,也会对你更加敬畏。

齐桓公点点头:师傅提醒得对。你觉得天子会不会给我回复?

不好说……管仲说,离桃花汛还有一段时间,你可再派快乘去天子那里一趟,一旬来回,并不耽误。如果天子还是不回复,你就不必顾忌啦!

齐桓公立刻派快乘去周天子姬胡齐那里。

快乘第三天就到了成周都邑,将齐桓公的呈文送上。姬胡齐阅后看看太宰,太宰明白告诉姬胡齐:天子可不能忘记郑庄公啊!关于郑庄公的故事,姬胡齐耳里灌了不少,他明白地点点头:人家又来信了,不能再不回吧!太宰笑笑:你可以告诉他,替天子解忧,乃诸侯之分内事,不得天子之令,擅动干戈,乃周礼之忌。就这么回他,让他自己去思考。

回到齐国的快乘,将姬胡齐的话原原本本传达。齐桓公问管仲怎么办。管仲笑道:这是天子对你不放心,你可以假借天子之名送信于诸侯,集结诸侯之兵平宋患啊!

如果有人向天子告状怎么办?齐桓公问。

管仲:会的,一定会的。而且必须有人这样做,你才师出有名。

齐桓公:天子告诉人家说他没同意,怎么办?

管仲:上面没有天子授权,下面也不是诸侯中的伯爵,能够会诸侯去安抚弱国、拯救水火之中的民众,有什么不可以?谁给你权力?是上天给你齐侯的权力。

好!齐桓公击掌道,就这么做。

当下,齐桓公发信于诸侯,要他们派兵与他一起平定宋患。各国态度不一,但还是有邾国、蔡国、陈国、曹国主公表示愿意参加。依管仲的看法,尽全国之力,集兵十万,向宋国进发。

周釐王姬胡齐元年(前681)春上,天气很好,齐桓公很快就到了北杏(齐境内,今山东东阿境内),看到宋国派来的特使已经恭恭敬敬迎候在路边,齐桓公很是高兴,下车再查点,邾国、蔡国、陈国、曹国主公都已亲率大军到达,还有一些小国没到。

宋国特使前来向发起国国君齐桓公禀报情况。

齐桓公关心宋侯怎么没先到。特使报告:国内事务多,我主已过桃丘到留舒,约有半日时辰就到了。齐桓公高兴地说:那就等他到了,再让他宴请。我今天晚上先请大家。各诸侯国都高兴,陪着齐桓公巡看各国军队,只见军营里乱哄哄的,狩猎、角逐、角球、赌博,还有人招来妓女……

作为召集主盟国的国君,齐桓公还是想到了管仲在他临出发时的叮嘱:这是你首开“由诸侯国名义主天下会盟之政”[①胡安国语,见冯梦龙著《春秋衡库》。

]①。依《周礼》“九命作伯,得专征诸侯”,你没有得到天子的准允,这是心目中没有周天子的做法。但这是正义给你的力量,是天下民众给你的权力!你的一言一行,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你的大国风范。什么叫大国风范?齐桓公心里当然明白。他立刻下令,禁嫖、禁赌,准允健康的娱乐。这一来,各国主公都感到诧异,大家都知道齐国国君好女色,焉有你齐侯出来就做正人君子的事?但齐桓公说到,齐师就能做到,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齐桓公请大家喝酒,温文尔雅。大家都诧异齐桓公不是齐襄公的弟弟吗?真是龙生九子,个个不同啊!

有齐桓公作出尊王表率,消息传开,各诸侯国不敢小视。宋桓公到后,联军向宋国进发,由于北杏集结所传出齐桓公严肃军纪的话题,进入宋境,几乎没有任何抵挡,所到宋属各邑,无不开城迎接,宣布尊周王、敬宋桓公。齐桓公好不开心,他生下来到今天,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好事,各国主公也从来没这样开心过,大家尊称齐桓公为“伯”。齐桓公不敢领受,连连推辞:此天子授,方为正。

齐伯桓公回返的路上,可谓是意气风发,一路所经葛、戴、曹、阚、宿、郈、鄣等邑均受到国礼相待,犒劳的物品装满一车又一车,有的国家还送美女给齐桓公。齐桓公得意之时,突然发现属于鲁国的属国遂(今山东宁阳西北),大军路过时,毫无动静。他感到奇怪,派人去问遂君。遂君正在后院戏美女,并没把齐师路过的事放在眼里。他认为自己是唐虞之后妫姓,商汤时的封国,周天子敬我而礼遇,你敢怎么样我?

齐桓公闻后大怒,问鲁庄公:你意下如何?

鲁庄公回说:遂乃我属国,我已经派兵并亲随,你应该不再计较。

齐桓公怒道:不成!我们就� ��较量,你若胜我,听你的,你若输我,把遂交我处置!

鲁庄公以为齐师骄矣,战斗力一定不行,便接了战书。

齐桓公问隰朋:明日与鲁师相会,胜数有几?

隰朋回说:我得问将士,他们这一路吃喝玩乐,快活成神仙了。

齐桓公狠话道:必胜,若败,就地斩尽杀绝,一个也不要回去,丢人现眼!

隰朋得了此令,将齐桓公的话通报三军。曾参加过长勺之战的诸将士气得嗷嗷大叫,个个发誓要洗刷长勺之耻,加上这一路并没丢下训练。待与鲁军相会,齐师不再理会曹刿那种一而再、再而三的把戏。一开战,便风卷残叶般向鲁军扑去。鲁国人讲礼义,何曾见过如此虎狼之师,不到两个时辰,鲁军大败而逃。齐桓公的车乘于鲁军前方,横戟拦住主帅车乘,迫使鲁庄公下车同意由齐侯惩治遂侯。

趁热打铁,齐桓公率师直扑遂邑,不费吹灰之力,攻下遂城。把遂君绑来,齐桓公问他知何罪。遂君昂头回说无罪!申述道:我乃唐虞之后,周朝始王封我王城百里外划二百里周圈,保留我妫姓遂国,世代掌四郊,各掌其遂之民数,而纠其戒令,听其狱讼,察其辞。周天朝有我官职卿士,遂士中士!你敢无礼?你背周天子之名而自作主张召集天下诸侯,你才是该斩之叛逆!

齐桓公哈哈大笑道:此天下乃周天下,小白只是替周天子主持了一回公道。有道是,宋国有难,天子初位,有所暇顾,齐伯为周天子安抚天下苍生,当视如天子之令!谁敢抗令,与宋乱者同罪而治!遂君辩解并提出要面见周天子。

你太不知轻重了。齐桓公闻而大怒,抽出剑,一剑刺入遂君胸脯,遂君当场倒毙。

齐桓公宣布:遂邑成为鲁国与齐国交界之邑!并修书呈周天子,同时报告鲁庄公,让他来与自己办交割手续。

姬胡齐收到齐桓公上报书,看了看,连叹气的表情都没有,扔到一边,去做自己的事了。

鲁庄公气得嗷嗷叫:没想到你身为舅舅,做事这么绝,比楚熊还狠啊!

班师回朝的齐桓公第一件事就向管仲报告这次出行,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他戒斋数日,还请祝师选了一个好日子。

见面的场面是热烈而欢快的。齐桓公言语间的欢意,无以言表。管仲却不动声色,表情一如平时的刻板。渐渐地,齐桓公感觉到了那种用热脸贴冷屁股的味儿。他甚为奇怪,以为是礼节不周,重新与管仲施大礼相见:师傅在上,请赐教。

啊呀呀!折煞老夫也。管仲赶紧回礼。

齐桓公:师傅竭力支持我出行替宋平难,寡人大胜而归,师傅却不乐,这是为何?

管仲:主公平宋患出师大捷,夷吾当然应该祝贺。但夷吾另有心事。是否主公说过一句话:从此平原驰骋,谁敢小视我?

齐桓公:不错,我是说了。我有你管仲辅政,焉不雄视诸侯?

管仲:错也!称霸之业,任重道远,万水千山之阻还是小事,焉能步未迈先夸海口?

齐桓公:有师傅,我有何惧?

管仲摇摇头说:我以为你目前有三难。一是个人好胜而少智,这使你难成英主;只有英主才能做到替天子释难。真正的霸业是属于英主的。

齐桓公:这我可以改。

管仲:民众生活贫病交加。

齐桓公不解地问:师傅的许多好政策不都一一惠民了吗?难道寡人给你设阻了?

那倒没有……管仲解释说,禾非一日成粟,一木一树不成林!民众要养,国家要蓄,非朝夕之能也。

明白。齐桓公又问,师傅说的三呢?

管仲:我想竭尽全力成就您的霸业!可我在朝上说话,没人听;我想对民众的贫病交迫施予主公之泽,有人却说我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我想惩治恶人,彰显你主公的善德,但却推不动全国的力量来做……

齐桓公终于听明白了,他想了想,对管仲施大礼道:请师傅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调整好一些事,然后再回复你,好吗?

管仲说:主公想好了。我也可以好好与主公说说古贤如何辅助帝王成大业的故事。只是主公愿意听,我才能讲啊!

齐桓公说:我吃斋、沐浴数日,就是想来听你教诲的啊!

管仲摇摇头,说:主公心头的事很多,静不下来,就是我讲了,你也听不进去多少。还是改天吧!

好吧!齐桓公见管仲这么说,他作为国君也不能强人所难啊!管仲离开后,隰朋来了。齐桓公问他:我待管仲不薄,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朝上说话没人听;他想推行他的一些想法,我全力支持,他说他推不动。他推不动是我的责任吗?隰朋说:主公不用怀疑夷吾的忠诚。夷吾说的,我也看到了,确实如此。依我看,还是请主公多找一找原因。齐桓公想不通,见了鲍叔牙,还是提出这个问题。鲍叔牙不满道:如果是我,早就搁下不管了。齐桓公问:为什么啊?你说具体些吧。鲍叔牙说:“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①见《管子·权修》。

]①

齐桓公:我给他权力了。

鲍叔牙:他推行贤德之政,没人听,那就是说你没真正给他权力。“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不足恃也。”[②见《管子·立政》。

]②说完,鲍叔牙给了齐桓公一捆简册,是管仲刚刚写完的。齐桓公展开读起来——

贿赂带进朝廷,赏罚不守信用,男女无羞耻。这样的社会,要使民众安于危难,送子弟去为国捐躯,可能吗?朝廷没有赏罚,贵贱没有区别,服制不能按等级规范,要使民众尊重主公,听命于官吏,那是不可能的。统治国家,首先是统一民心。民之纯,国之兴;臣不为,民不越……

齐桓公越读兴趣越大,高兴地念出声来:君主不能以民众的利益为前提,而是靠巫术求神灵,这样的统治没有不败的。结果是,功业不能成就,声名不能显著。它的危险造就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孤家寡人。这个国家的民众也将贫病交加,这个国家在诸侯间没一点点声望,这个国家的主公一天不如一天地混日子……

处于高度兴奋中的齐桓公,停下来对鲍叔牙看了看,说:你说得对极了!接着,沉思片刻问道,鲍师,要说我再给他权力,给什么权力?他已经是相国,还需要什么权力?我只有国君这个位置了。如果能够让齐国强大,我可以把国君的位置让给他。

鲍叔牙:主公错也。他不是想你的国君之位,他只要作为国相,能够令行禁止。说句老少皆知的话,他夷吾开口说话,有人听,听了有人愿意就去做,即可。

齐桓公:就这么简单吗?我在朝堂上宣布一下。

鲍叔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行则规,事有矩!

齐桓公想了想说:鲍师不会忘掉那些擅权夺位的血腥故事吧!

鲍叔牙一下明白过来了,管仲在朝堂上的言令行使受阻挠,看来还是与齐桓公有关,于是真诚地对齐桓公说:别人怎么样,我不清楚。管仲我知道,他不会做那种事的。

齐桓公轻轻舒口气道:我相信,但你得给我时间。

不是齐桓公给他鲍叔牙时间,而是鲁国让齐桓公真正认识了管仲的智谋与胆识。

鲁庄公姬同一生气便睡不着,在榻上辗转反侧,满脑子是齐国舅舅们令他又惧又恨的作为。曹刿虽然为他赢得长勺之战,结果又如何呢?包括杀遂君在内,齐国数次侵犯,夺走鲁国大片土地。用曹刿的话来说,齐强鲁弱,齐国侵占鲁国贪得无厌,再这样下去,鲁国城墙倒下就能压着齐境。

朝堂之上,鲁庄公问大家:从国都到齐境只有五十里,鲁国的存在岌岌可危。怎么办?

曹刿气宇轩昂大叫道:不灭齐威,焉能立于世间。

文臣们胆怯地看着那群武将,武将们挥臂支持曹刿对齐动武。朝堂之上,乱哄哄如小儿逗趣。公子偃实在看不下去了,出来大声道:齐国的实力一直比我们强,你们忘了齐襄公的霸道吗?小白上台,如此迅猛侵占我国,凭我国国力根本不是对手。动武之说,休也!如果动武,国必亡!

鲁庄公急了:公子你说怎么办?

公子偃看看曹刿,问:您有何良策?

曹刿:如果主公愿意听我的,齐威必削。

满堂之上,一片惊叹。谁都知道这个曹刿的长勺之战,削了齐国的锋芒,现在又能有什么好的主见,救鲁国之危?

鲁庄公温和地说:赖你的功德而使鲁国稍稍振作,不料此后,齐桓公把我这个外甥当猴耍。眼下,只能依赖先生出力。请告诉我,若由你去削削齐威,需要多少兵力?

曹刿:一支少而精的卫兵,以一当百,百人足矣!

众臣又是一片惊叹。

鲁庄公看着大家,迟疑不决地问:够了吗?

曹刿:只要依我的谋划而行,必操胜券。

朝堂之上一片欢呼。

鲁国大堂上的风,通过齐人安插在鲁国的细作,很快就吹到齐桓公耳边。遗憾的是,曹刿之谋的内容无法知道,齐桓公有些干着急。心细如丝的管仲分析了细作这则关于鲁国朝堂之议的消息,劝齐桓公慎重考虑,没有充分准备,宁可放弃也不要盲目行动。没想到齐桓公发威道:小子胆敢在大堂上议论与我抗衡!偏偏这时,隰朋带来了鲁国特使。

齐桓公宣鲁国特使在朝堂见。朝堂上,鲁国特使送上国书。

齐桓公让隰朋打开鲁国国书并宣读。在鲁国的国书里,鲁庄公提出,既然遂已经被你灭了,那就顺你的意,我们在柯会盟,办理交割手续。

哈哈哈!齐桓公放怀大笑,对大家说,怎么样?征服四海就得靠武力拳头!

一朝大臣听说鲁国愿意将遂邑永久割让齐国,皆弹冠相庆。只有管仲不语。齐桓公看看,并不把管仲的态度放在眼里。

齐桓公问特使:你们主公还有什么话要你带到的吗?使臣摇摇头。

管仲还是从使臣坦然的外表下,证实了自己的担忧。他捕捉到使臣嘴角那不可见的一丝冷笑,不由得打了个战栗。

隰朋正要开口说话,甯戚却抢先问:贵国愿意割让遂邑,我们当然高兴,只是你们割让的是空城还是有民众的城啊!

特使没想到甯戚会问这话,倒是答不出来了。这个事,以他所知应有密谋,他能说什么呢?

大司理宾胥无出列说:主公,使臣连这都说不清楚,可见鲁国割让遂邑一事纯属乌有国之闻。还请大司马王子城父事先备好兵乘,以防万一。

使臣听到这话,慌了,赶紧说:我们主公说了,我们是小国,会盟不带军队,就连剑也不佩。希望齐国国君拿出大国的风范。

齐桓公想也不想地说:可以!

使臣:随从人员也不允许佩剑。

齐桓公:当然。

东郭牙赶紧出来谏言:主公万不可轻信。

齐桓公不高兴地回道:众卿不必再言。

东郭牙:我身为谏臣,不能不谏。他还想说下去,管仲却向他使眼色,东郭牙明白了什么地退下去。齐桓公看到了这个细节,退朝送走鲁国使臣,招呼几位重臣到暖亭说话。一番讨论,管仲赞同朝上持反对意见的几位大臣,他认为目前鲁庄公没到心甘情愿割出遂邑的地步,一定暗藏阴谋。

大司理宾胥无提出:这次不能排除鲁庄公为父亲报仇的可能性。

隰朋也劝齐桓公考虑深一些。

齐桓公恼道:我就不信他有那胆子!

管仲再三恳请齐桓公收回成命。现在,诸侯各国对齐都不友好,不带剑赴盟,不如退出!

齐桓公看看管仲:有这么严重吗?

是的!管仲说,主公想通过会盟来削弱鲁国,诸侯各国能不把主公当作贪婪之徒看吗?以后发生战争,小国就要强硬,大国就早早作戒备,这对齐国有什么好处!

齐桓公不听。

管仲又劝道:主公一定不能去。依我之见,鲁国出席的人员,不可能不佩剑。别人不说,单就曹刿,那是个省油的灯吗?为人强横狠毒,完全不是一个守约之人!

鲁国礼仪之邦,焉能做那等下流龌龊之事。齐桓公如此回答管仲。

这场讨论以齐桓公的坚持而告终。为了保证齐桓公的安全,也为了见见这个曹刿,管仲将相国之职托付于鲍叔牙,并交代好一切应变之策,自己随齐桓公而行。依管仲的意见,大家还是带着精干卫士。

寒风凛冽,水滴成冰。

柯邑(今山东东阿)一处向阳的高坡上,中央设坛,四周无遮。离盟坛五十丈处,鲁国军队严阵以待,近处百名骁勇之士虎视眈眈地注视着齐国来人。齐桓公带着二十余名身怀绝技的卫士毫无畏惧,且面带微笑从鲁国军队面前经过,不时向列队的将士示意。鲁师被齐桓公的威武与胆识镇住。到了坛前十丈处,面对鲁国百名骁勇之士,走在齐桓公后面的管仲暗示王子城父,王子城父依事先的暗号迅速传递,每个人手攥剑柄,准备战斗。那百名骁勇之士见齐桓公到面前,急切想动手,但长官陪着齐桓公,如果动手,管仲一剑即毙长官之命。此时此刻,双方卫士狼目虎视,谁也不怕谁,只要动手,第一个倒下的必是前来迎接齐侯的鲁国上卿,这是谁都明白的事实。鲁将只能再等待下手之机。坛前,齐侯的队伍被拦住了,告知随从与卫士均在此停下。管仲目测了距离,如果发生意外,一个卫士冲上去,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怎么办?齐桓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时他才清醒意识到管仲事先的坚决反对是对的。他朝管仲投去求援的目光,管仲暗示不理睬!齐桓公把手一挥,卫士冲向前去,又过去五六丈。这时鲁国大夫公子偃过来横剑拦住:何等人,敢闯我盟坛。

王子城父也把剑一拔回道:齐国大司马城父在此侍候我国国君赴盟,你敢阻拦!

双方随从武士拔出武器,一场小战一触即发。

鲁国走出曹刿,对公子偃道:休得无礼。立刻向齐桓公施礼,然后说:我国特使到贵国已经说明了大家都不带剑。所以,大夫偃只是执行鲁国国君的旨意,请你们能够理解。

管仲提出,我们的卫士就在这里。

曹刿想了想,答应了。

曹刿与公子偃都离开。鲁国那位下盟约书的使臣出现了,随之出现的是笔墨锦帛与桌几。齐桓公问:这是干什么?使臣说:我国国君提出这次盟会,旨在向北离开国都五十里地另设关防,由此向齐称弟,拥有关内侯的地位即可。条件只有一个,希望鲁国与齐国世代友好,永罢干戈!齐桓公答应,然后笑道:你这是用来订立盟约的?使臣说:是的,鲁国是小国,会盟时一定不带剑,这是双方约定的规矩。带剑赴盟,传至诸侯就会以交战国的面目出现,于齐国不利。如果您要带剑赴盟坛,不如不赴。齐桓公微笑道:请你撤去这些。我在国内时,已经答应过你了。使臣并不罢休,提出一定要订立。齐桓公看看管仲。管仲出来对使臣说:我们主公言必行,请你相信!这时,齐桓公转脸对随从们说:大家都不要带剑,把剑放下,交给王子城父保管。

使臣看到齐国来者均卸了剑,朝远处站立的人投去一眼。

管仲顺势看去,那儿站立的正是曹刿,脸上放着阴冷的微笑,心里明白,此次赴约凶多吉少。他琢磨出了曹刿出此策的目的,越发证实自己事先的猜测是对的,暗暗庆幸自己早早备下应对方案……

这时曹刿向特使示语,让订盟的人员撤出,齐国人员登坛。

齐桓公从左边登坛,鲁庄公从右边登坛,双方到坛上相见,施礼,然后入席。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依会盟规矩,双方互施国礼时,巫祝应该出场,先进行祭天等一连串活动。此时不但没有,场上也没祝师,显然是有意为之。齐桓公正欲开口问原因,只见鲁庄公从怀中掏出短剑,跃身而起,左手举剑对齐桓公,右手指着自己道:鲁国弱,你就经常欺负我们,迫使我鲁国国都到你齐境只剩五十里。今天的会盟,就是设局。与其让你侵占,一个时辰即可灭我鲁国,不如我们两人现在都死。我与你拼死在坛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变,齐桓公平日里目空一切、处处以胜利者自居的气势一扫而空。只见他吓得脸色发黄,浑身打战,说不出话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管仲飞快登坛,欲保护齐桓公。曹刿见状跳上台,抽出剑,拦在管仲与齐桓公中间,严厉道:两国的国君想做什么事,别人最好不要介入。否则,我的剑不认!接着,大声说道:请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

事发仓促,左右投鼠忌器,全都眼睁睁地不敢上前解救。

管仲怒斥:你们事先口口声声宣称互不带剑,还要我们立据为证!可你们君臣均以剑要挟,传至诸侯,你们没想到后果吗?

鲁庄公正欲回话,曹刿大声抢先说道:我们反正是弱羊搁在你们案板上,死前挣扎一下,有什么不可以。

你们这是要我国主公的性命。管仲大声说着,回头对齐桓公道:主公,请还给他们地吧。你对他们说,我们以汶水为界,好不好?

曹刿听得很清楚,问:管夷吾,你是说,鲁国与齐国,从此以汶水为国界,这可是真?

管仲:当然是真。

曹刿:那直线就近百里啊!

这时,齐国大夫甯戚从坛下赶来,大声告诉齐桓公:我们出发前,管相让我带上版图。主公,就此划给他们吧!

齐桓公见状,想不答应,如何可能?年轻的鲁庄公已经将剑逼到自己的喉结,命在旦夕!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这样做,我暂时让你,明天我一定会加倍让你划给我,让你像遂国一样从版图上消失!嘴里嘀咕道:还给你就是了。

别人听不到,鲁庄公听得真切,抽回剑,说:你说话可算数?

齐桓公:当然。

曹刿见劫持得逞,马上扔下匕首,退归面北的臣位,面不改色,辞令如故。

对于齐桓公小白来说,作为堂堂大国之君,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众目睽睽之下,受此莫大的耻辱,顿时气得喘吁吁地说不出话。当他看明白自己已经摆脱了曹刿的挟持,立刻恼羞成怒,站立高处喊王子城父过来,要杀掉曹刿并悔约。管仲急向前阻止:不可!弃信而杀曹刿就会失信于天下诸侯,且人可言你贪小利而背信,更会失去天下的人心!请主公相信我的话,我们虽然暂时失去一些过去夺来的地,而后一定会获得比这更多的利益!

经过管仲再三劝说,齐桓公按下怒火:好吧!我相信师傅。

曹刿见势朝公子偃发话,请上文房用具,与齐侯订约。

在坛下的公子偃手一挥,几个美女抬上了桌几,置于齐桓公与鲁庄公两人前方。书者由齐国大司理宾胥无担任,书写完毕,管仲先看了一下,感觉提法有些问题,提醒宾胥无:就写自齐侯任职以来占鲁国北疆之地,悉数归还,即日起两国境界以汶水始……

鲁庄公听得真切,赶紧站起来,正要说话,那曹刿却瞪大双眼怒视鲁庄公,声音如雷:堂堂大国侯爵,岂能儿戏!鲁庄公立刻坐了下去。管仲看得明白,温和地说道:竹直而质脆,刚烈之物总难长久啊!曹刿自然明白管仲话里的意思,羞愧地低头退后而去。

齐桓公恼道:师傅,说给他们就给,别说那些废话!

管仲把宾胥无写的契约双手捧了递给曹刿,话里带话说:这里还是你说了算啊!曹公对鲁国胜过当年隋国的季梁啊!曹刿不乐道:季梁会打仗吗?他能三击鼓而退你齐师十万兵?

当然不会,应该说,先生胜过季先贤。管仲用挖苦的腔调补上。

也许是冬季的寒风,把管仲的话送入大家耳中变了调,大家都明白地咋舌。曹刿过来对管仲说:我以为还是先请齐侯看。说着,大步走到齐桓公面前,双手捧着敬上:请齐侯过目。齐桓公气得脸煞白,依他的性情,恨不能跳起来把眼前这个人手撕羊肉一样给撕了!此刻,齐国所有的随行人员都看着他,特别是坛下的王子城父和那些精干的卫士,只要他一个眼神,必会冲上来。再看管仲,却温和地投过来一笑,软话提醒他:好事不在忙中取,凑热闹的事,我们不做。齐桓公听明白了,看也不看地说:滚一边去,小人!

那鲁庄公很知趣,赶紧起身过来,对齐桓公施礼:小舅虽是国君,也是姬同的亲舅,如果不是亲舅,您是不会这样做的。外甥姬同今天上了一堂课,知道以后如何孝敬小舅!

齐桓公恼道:快快看罢,我要上路。

鲁庄公认真地看罢,对大夫申温言道:可让司理书写同样一份,交给管仲。大夫申应诺去办。很快,写好过来。管仲与曹刿共同核对两份契约文字相同,相互对视,异口同声:可以了。并转身面对各自的国君。齐桓公与鲁庄公同时起身,面对他们接过契约,过目后,交给管仲与曹刿。此时,音乐起,奏起鲁国的音乐。齐桓公突然把手一挥:停!奏周曲!

所有人一怔。

曹刿喊:周天子未亲临,也没派使者。不可!

管仲脑子转得快,大叫道:我国国君深知天子之威大于一切,如此重要场合,焉能离开周天子的恩泽!普天之下,皆周之天下,天子虽未派太宰,可他们在看着啊!

鲁庄公无语,看着鲁国随从的大臣们。大臣们私下窃窃私语,并无人出来支持曹刿。鲁庄公明白,这是齐桓公在起雀头搅事儿,赶紧吩咐:周天子的权威永远与天地共存,奏周曲。

奏毕,管仲喊:请奏齐乐!

鲁国巫祝看看鲁庄公与曹刿。

齐桓公喊:看什么看?奏!

巫祝也就开始奏齐乐。

在齐乐与鲁乐声中,管仲与曹刿互换了契约,齐国书写的交与鲁国,鲁国书写的交与齐国,两国司理接受后退走。

齐桓公准备离开,鲁庄公却走过来,向齐桓公施礼:多谢小舅之恩!

哼!齐桓公睬也不睬地从弯腰的鲁庄公面前走过,对管仲说,要这东西干吗?看紧那曹贼,拿他的头颅给我祭祖!鲁庄公听了,顿时双腿一软,侧倒于地。管仲赶紧提醒齐桓公:不可,此地不要再说话。好汉不吃眼前亏,他们已有准备,我们更不能鲁莽。从长计议,从长计议。说完,管仲对远处的申喊道:你约好时间,我们的大夫甯戚与你们交割城池。

申应声而去。

心有怨气的齐桓公一直闷闷不乐。

队伍刚刚进入齐境,有快马来报,说:鄣、铸、曲池、郕、盛、菟裘、卞等国派特使专来问候。齐桓公有些恼怒地对管仲道:都是来看我笑话的!指着前面的堂阜道:我们去那里休息,如果他们想看我的笑话,就到堂阜来见。

管仲吩咐在堂阜官驿安排齐桓公住下,自己便告辞回国都去。齐桓公问他为什么不留下,听听人家会说些什么,管仲告诉他:人家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想!上古时,尧舜禹都曾经用礼义替代过战争!从那时起,英明的君主就明白用礼义替代杀生的战争是最好的手段。我相信那些前来看你的小国国君一定是站在你一边的,你说让他们出兵,他们不会含糊。我得先回去替你准备你想动武的兵乘!

王子城父在一边帮着说道:相国应该赶快回去准备。鲁国如果想灭掉齐国,他现在集全国兵力把我们一举消灭在堂阜是完全可能的。

齐桓公想想也对,说:其实鲍师在家也完全能够办到的。你不想看到我在那些小国面前出丑,也好!那你就回去吧。

令齐桓公想不到的是,这些小国的使者一到堂阜,就向齐桓公恭恭敬敬行大礼,都说:我们都知道了鲁国的国君姬同让曹刿使下流手段,迫使您作出让步。但是,齐侯您并没把当时的胁迫看作坏事,事后集结兵力教训鲁国,而是真正履行契约。这就是您的宽仁与大度!我们大家都一致要求周天子封您为“伯”,有您在,我们就有了靠山啦,今后就不再怕别人欺负了啊!

齐桓公听到这话,恍然大悟,想起了管仲的话。他沉思片刻,笑着对众使者说:我们齐国自从有了管仲任相国,就放弃了靠战争来成就霸业的想法。我要告诉你们,“尊王攘夷”是我们高举不衰的旗帜!从今往后,齐国不再向鲁国乃至各邻国扩张,我们要和睦相处。我们要把精力真正集中起来,尊周天子为天下之尊,坚决打击不尊周天子的言行,创造和谐的太平世界……

这些小国的使者,听齐桓公这么说,都很惊诧,也不敢相信有这样的事,交头接耳嘀咕。

齐桓公:甯戚在吗?

甯戚:主公,臣在。

齐桓公:你听着,立刻着手将我上任以来,靠武力占领的土地清查出来,退还给人家,如果他们不要,另当别论。从今往后,只有他国自愿献出版图的,我们还要认真查清原因后才能接受!

各国使者这才相信这是真的。

齐桓公还没离开堂阜,诸侯各国的问候使者源源不断赶来,齐声颂赞齐桓公在与鲁国柯邑会盟中以德报怨的高风亮节!齐桓公在陶陶然之中,彻底信服了管仲。

回齐国的路上,齐桓公与隰朋等人共坐一乘,一路商量着如何尊重管仲,按照管仲的意见,“修于政,不此伏彼起于兵革,自圉,辟人,以过,弭师。”[①

见《管子·大匡》,大意为:努力整顿国内的政事,不再加强战备,只自守边疆,发掘人才,不再做错事,息兵停战。

]①

当齐桓公到达国都时,鲁国的国书也到了。鲁庄公以国家的名义宣布鲁国成为齐国的小弟,像其他诸侯国一样尊齐为“伯”,随时听命于齐侯调遣。

齐桓公心中大快,抬眼看到管仲走过来,赶快下丹墀,快步过来迎接管仲,敬重之情远远高于往日。他搀着管仲的手一直到朝堂上,命人在他的左侧设席,请管仲入席。这是周朝先宗姬昌敬重有功重臣的举止。

众臣见状,都纷纷向管仲行大礼。

齐桓公借此机会宣布:在齐国,管相的话高于我小白!国事听命于管相!管相有权推翻我小白下的决定!从今而始,吾小白,敬称管相为“仲父”!

退朝后,大臣们都走开了,齐桓公却把管仲与隰朋留下来说话。这时,有两只鸿雁从窗外飞过,齐桓公看到了,有些感叹:这个季节,鸿雁南飞或者北往,时而这里,时而那里,想到哪里就哪里。这是因为它们有翅膀啊,它们就能将自己的意愿通达于天下!是不是这个道理哩?

管仲、隰朋无语。齐桓公感觉奇怪,问他们为什么不说话。

管仲:你有成就霸业的心愿,而我不是能成就霸业的臣子,因此不能回答你啊!

齐桓公:仲父何出此言?成就霸业是你一直劝我的,现在你怎么又这样说话呢?你为什么不能对我直言,让我有方向、有奔跑的目标?在我的心目中,仲父您就像鸿雁的翅膀,渡河的舟船。如果仲父不发一言来启引我,我虽长耳朵,又从哪里获得治国之道;我虽然有嘴,又怎么学到治国之法?

管仲:你真的想成就霸业,好事啊!可你愿意从根本开始吗?

当然愿意……说着,齐桓公感觉君臣位置似乎对管仲不敬,赶紧起身,换到另一屋里,以平等友人的位置来与管仲对话。他问管仲:仲父所说“根本”是什么呀?

万物以天地为本。国以人为本。管仲说,齐国的民众就是你的根本。没有齐国的民众,你做什么主公,称什么霸呢?

齐桓公恍然大悟,连连施礼道:仲父所言极是,还盼仲父明示。

管仲:如今租税很重,民众饥寒交迫;现今的刑法没有规矩,民众错案冤魂;当下借主公名义下达的劳务很多,民众负担过重。这些,你都看不到啊!你能不能减轻民众的税赋、宽缓刑罪、削弱太多的义工使民众有时间种地啊!

齐桓公想了想,对管仲说:仲父说的这三点,我的确也想到了。但我不能擅自更改,这都是祖上留下的,我得到宗庙敬祭祖先才行。

管仲听他这么说,高兴地站起来:我这就去告诉百官,让大家把认为现在不合理的规矩梳理一下,你好一次性向祖宗祭拜,请求开恩啊!

齐桓公应允,吩咐百官回去准备。大家都削好版牍,备好墨笔,准备祭拜祖先时记录。

三天后,齐桓公领文武百官到宗庙祭祖,面对列祖列宗,他再次宣布管仲事相的权力。在太庙门庭朝见百官,颁布新的法规——

从即日起,符合纳税者只交百分之一的税;对孤儿幼女不准施刑;对平时不准开放捕鱼的河池,定期开放,准予捕鱼;通关卡口从现在起,只是检查,不准征税;进入市场的农工商品,只是记录,并不征收费用。

……

管仲见齐桓公真心治理国家,很是高兴,即席表态。他颇有些感慨地说:再过两月,我就步入五十岁了。古人到这年龄,是知天命、安命、颐养天年的时候,想不到今天还能得到齐侯的信任,授予无上的权力。夷吾决不敢辜负齐侯列祖列宗,一定殚精竭虑帮助齐侯完成“尊王攘夷”的霸业。

离开宗庙时,齐桓公拉管仲同乘一车。

齐桓公坦诚地对管仲说:经过柯邑会盟,我是真正明白仲父为齐为我的好。对于称霸,对于治国,我一直有些犹豫。主要是我有三大缺点:一是好打猎,二是好饮酒,三是好女人。男人染上这三点,什么事都做不成。君主沾上这三点,那就是庸主,无以完成祖宗交给的事业!思前虑后,我决定学先贤的做法,把国家交给你,由你来完成我们祖先的愿望。现在,我的第一步就是赋予你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我不能治理国家,无法支持你时,你可以将我推翻,另换主公。

管仲听罢,连连道:你身上的三样缺点,都不是最要紧的,可以容忍。

齐桓公诧异道:你连这三样缺点都可以容忍,那么,在国君说来,别人最不可容忍他的缺点是什么?

管仲率直地告诉他:不了解贤人;了解了贤人而不加任用;虽任用了却又� �相信;即使相信了却经常使小人掺杂其间。这对于国君来说,才是最可怕的。

齐桓公笑道:照你这么说,我还可以坐这国君之席。你是贤达,我对你敬重又寄予大望,你能否再告诉我,怎样才能让天下诸侯都听命于我?

如此说来,你还是有点霸业精神的嘛!管仲坦然一笑,说,你认为天下都能听你的吗?南边的楚熊、东南的吴越、西北的秦虎?

齐桓公:是的,他们时刻都想替代周天子。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希望仲父告诉我,怎样才能让他们听命于我,与我一起去实现“尊王攘夷”的大业。

管仲:“欲用天下之权者,必先布德诸侯。”[①见《管子·内言》。

]①你的柯邑之举以德报怨,即为布德之举,完全能够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同和尊敬。我们先王的原则就是有所取得,必有所付出。好比人欲前跃,必先屈退,然后才能舒展一跃得更远。明白了这个道理,必能使天下之权应用裕如。

明白。齐桓公道。

管仲又道:一般人都明白,军队打仗的胜负主要靠指挥者,指挥者自然又看他的权力大小,权力大小又是看他拥有土地的多少。土地多的可以有充足的养料去供给军队,精兵壮士多,打胜仗的概率就高嘛!

齐桓公乐道:能够得到地利的人,权力就归他所有;失去地利的,权力就失去。

管仲摇摇头说:争夺天下,说到底还是争夺天下的人心,有人心才能守得住土地。从这个道理上讲,不用战争,而用道理,一样能够取悦天下人心。人主所向,天下归一。周公吐哺,正是这个道理。用战争得到土地,与用小人计谋得逞都是一个道理,只能一时之快,久之必失人心。失人心,即失天下,只是时间迟早罢了。

齐桓公觉得很有道理,问:依仲父所言,得不到天下大多数人拥护者,就不可以成就王业!能够得到天下半数人拥戴者才可以成就霸业?

是的!管仲说,古圣贤王总是谦卑有礼地对待天下贤士并加以任用,均分利禄来吸引天下民众顺从他的统治。从这一点上看,至尊的天子拥有天下的财富,而不被世人认为是贪欲,因为他需要治理天下所必备的物质。正因为如此,他们拥有再多的物质都不为过!有为天下人谋利的心愿,加上天下的财富,再靠自身的修炼,这才能体现权威的震慑作用,达到聚合天下权力、治理天下而四海诚服的目的。

齐桓公:明白了。权威如何震慑,又如何聚合天下的权力呢?

管仲:用广施恩德的行为,来结交诸侯,使他们心甘情愿附属于你;用严惩奸佞的罪行,来规范天下的行为人心。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借天下的威势推广明君的功绩,讨伐逆乱的国家,赏赐功臣,树立圣贤的榜样与威望,彰明天子的德行……

齐桓公:民众在这样的环境下,当然就安宁啦!

正是!管仲点头道,所以啊,先王们夺天下的经验说到底,就是靠功德!这个功德就是道理。道理啊,也就成了实实在在的“物利”关系啦!这就是正道,有这样正道的国家经常没有忧患而名利双收,君主还要被人称为圣贤;国家遇到危难能安然渡过,人们称这个国家的君主叫“明圣”!

哦!难怪常说,先王师法的是神圣,尊崇的是明圣。齐桓公恍然大悟。

管仲提醒他:一句话能保全一个国家,不听或反之就灭亡。这是大圣人的话。

齐桓公看看管仲,心里想:你说得太对了。柯邑会盟就是你仲父一句话,成全了我的权威。以后我还要多听你的……

管仲告诉他:千乘之国如果掌管得好,他也可以让诸侯诚服,拥有天下。万乘之国如果掌管不好,也可能丧失国家。这就看你治国的能耐了。有三种情况,能够展示国家高度危机的征兆。第一是人家都安定,你的国家却动荡不安;第二种情况是,诸侯都能相互合作,唯有你被排斥在外,这样的特立独行者能不被诸侯联军灭掉吗?还有一种就是危险出现,邻国都在积极准备战争,你却还在歌舞升平。

齐桓公点点头:我明白了,治理国家与诸侯间的联系很重要。

是的!管仲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英明的君主为天下匡正时势,已经成为天下诸侯的共识。抑制强国,扶助弱小,抵御暴虐,制止贪欲,保存亡国[①指拯救被别国侵略欲亡的国家。

]①,安定危局,继承绝世,这就是天下拥戴、诸侯亲附、民众得利的好事。今天天下的趋势就是,支持这样做的君主成就王业。智谋超越天下,果断称绝当世,才能震撼四海,也才能辅佐王业。换言之,千乘之国完全可以取代万乘之国而行天下,关键在于谋与义!也可以说,义取天下,并不需要你是诸侯伯还是附庸,更不提你是天子还是诸侯!

仲父说了这么多的道理,就是阐明“无德而欲天下者,后果必败”的道理吧?齐桓公说,又问道,我们用什么标准来看一个国家的盛衰呢?

管仲:观察一个国家的角度是很多的,路过时,路边的庄稼会告诉你这个国家拥有的民众状况;你去会见它的国君,仪式会告诉你,它是真正富有还是空虚;从军队出来的步态更能看出战斗力……没有土地想富有,自然不可能;没有德行想称霸,自然就有危险;国土不大,却建了许多都城,徒增游手好闲的人,必然会让阴谋分子有篡弑之隙……

车乘行至宫门前,大家下了车。

齐桓公拉着管仲的手,说:仲父,我听你的教诲意犹未尽,今天太阳也正暖暖地晒着,我们边散步边继续聊,如何?

管仲:当然可以。

齐桓公吩咐:前面草堂备下温酒,我与仲父在那里用餐。走,请仲父继续刚才的话题。

草堂上,三面暖壁,一面迎着太阳,整个亭中暖暖的,让人想睡觉。酒菜上来,君臣两人对饮。齐桓公说:仲父,我还是希望你把治理国家方面的事说细一点。

管仲放下酒器,侃侃而谈:一个国家应该君贵臣荣,君主威严尊贵,臣子卑贱恭敬,方可政行令止,这个国家的治理就到了最高的境界。你可以设想,天下有两个天子,天下还怎么治理?这好比一个家庭里有两个父亲,那个家还能好吗?动物里面也讲一山不可有两只虎王。尧舜时代的民众,并不是生下来就听命治理的;桀纣时的民众,并不是生来就要**。关键还是君主的管理。霸业起步,第一步就是治理民众,治理好了本国的民众,国家才能稳固。民众**,国家危亡。英明的君主是明白个中相互关系的,他们使用仁惩并举的手段,使臣子敬服,政治宽平,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对军队教化和谐,将士勇猛善战。所以周穆王伐徐国,迫使楚国取消称王都属于正道之举!

齐桓公听得津津有味,竟然握着筷子悬于半空而忘掉放下。

管仲继续道:君主能够使用能人,国内百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亲近仁人则君主没有危殆,任用贤士则诸侯能够诚服。从这个角度去看霸业,霸业的形势是怎样的呢?在实行德义、运用智谋、兴兵作战、利用各种外部条件等各方面,与诸侯各国相比都处于优势、优越地位,这样的君主能不称霸吗?管仲换了一下坐姿,继续说下去:善于“尊王攘夷”的国君,会利用大国的势力,并在逐步利用中渐渐使大国神不知鬼不觉地缩小;利用强国的权威,悄悄削弱它;利用重卿的诸侯国,表面顺从,暗中减弱它的势力。天下强国多,那就联合强国削减有劣迹的弱国,以实现自己的霸业;天下强国少,就联合小国来攻打大国,以实现王业。强国多时,谈论王业是极愚笨的;强国少时,施行霸道是败坏事业的馊主意。神圣的国君,总能观察清晰天下走势,掌握准确的诸侯国动向,权衡得失祸福的门径。这样的国君认为:强国多时,先举事危险,后举事得利;强国少,先举事称王,后举事必亡。好战之国多,后举事则成霸;好战之国少,先举事可以称王!成就王业者的心,方正而不偏执。列位不排斥贤人,选贤不只看年龄地位,而重才干与智慧。先王们争夺天下时,靠的就是方正的态度;建立天下,靠的是整齐的号令;治理天下,靠的是民众一看就懂的政策;发布政令要符合民心,奖勤罚懒一定公平无私,兴举大事必要顺应天时地利……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管仲谈兴不减,齐桓公更是如饥似渴、全神贯注地倾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