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玄幻 > 窃取大清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十三章 秋闱(1840年)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二十三章 秋闱(1840年)

贵州建省之前,无权开科乡试,考举人要远道去四川应试。建省后,也未设立乡试,贵州生员改为到湖广考试,后又改到云南考试。由于贵州生员赴邻省考试,山高路远,极为不便。到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在京城担任户科给事中的贵州思南人田秋就向朝廷上奏请在贵州设乡试科场。

这个时候的人,进一趟县城都是出远门了,更别说去省城赶考。

全省各地的学子浩浩荡荡地往省城赶,就为了这三年一次的乡试。

能不能鱼跃龙门,成为“举人老爷”就靠这奋力一搏了。

因为路途遥远,一些偏远些地区的农家子弟,赶一次考就要负债累累!

而路途上,还可能出很多意外。比如有些劫道的,就最喜欢对赶考的学子下手。毕竟这些学子身上肯定是带着银子的,没有银子,赶什么考!

吴韵林这次去省城赶考安全上是有保障的。梅济鼎约了他结伴同行,梅济鼎的行李不多,只有一个木箱子和一个包袱,不过是些书籍和笔墨纸砚以及一些换洗的衣服,吴韵林就不同了,书童阿呆连点心茶叶药物都带上了另外还有三个卫兵以及阿呆。

看到梅济鼎好奇的眼神,吴韵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家中爷爷,总担心我在路上吃不好喝不好,还怕遇见劫道的又备了些仁丹,以防水土不服。”

吴韵林笑了笑,转移了话题,和梅济鼎讨论起学问来。两人就骑在马上,一问一答地出题测试,时间倒是过得快。

一路上可以投宿的客栈都是人潮涌涌,吴韵林第一次知道原来本朝有那么多读书人!

“历年来积压的秀才们,只要还没死心的都要参加乡试,这一省之中,怕是有几千上万了,这么多人竞争这几十个举人名额,我都有些心虚了。”梅济鼎站在客栈门口,对吴韵林感叹。

吴韵林也被这老老少少的赶考秀才们吓到了,饶是他一向自信,此时也不由得在心里求了一遍满天神佛。

正尴尬着,阿呆回来了,说是订了三间上房,梅济鼎和吴韵林一人一间,他们几个人挤一挤。

其他的人听了,就诧异地说:“我们刚刚问已经没有房间了啊?还准备去附近村庄碰碰运气能不能借宿呢,怎么还有房间?”

阿呆笑了笑,说道:“我们加了钱,就有了。”

梅济鼎笑道:“如今赶考的人多,客栈涨价不说,就是民居也不是那么好投宿的。不少人都只能在土地庙这些地方投宿呢。”

吴韵林闻言,默默地祝那几个他们好运了

好不容易到了省城,同样要面对住宿的问题。倒不是说省城住不下这些考生,而是省城居,大不易啊!

客栈的费用,只有比府城更贵的!

当然,各府的考生也可以去找自己的同乡会馆住宿。但是同乡会馆条件比不上客栈不说,房间也有限,没有一点人脉关系的,还争不上呢!

吴韵林自然没有去同乡会馆和别人争。出门前祖父可是给了他不少银子。

铜仁府的考生都聚居在城北的一家客栈里,这家客栈的东家和掌柜都是铜仁府人,到处是熟悉的乡音,大家心里也踏实些。

到了八月,关于乡试的种种规定也出来了。比如具体入场时间、出场时间,这些都是要牢记的。

另外,乡试是自带食物的。

“难道不怕带食物的夹带作弊?”有考生就嘟囔:“我听说有些厉害的,就是米粒上都能写字!”

“在米粒上写字的,也得有个西洋镜才能看得清吧?西洋镜是不能带进考场的,你放心!”另外一个考生就说道。

西洋镜指的是放大镜。

梅济鼎说道:“这是为了防止有考生买通伙房的人作弊。让考生自带食物,检查是很严格的,你要是带了糕点,都会给你捏成粉末。”

梅济鼎已经参加两次考试,很懂行。

大家听了也都理解了。

反正规矩都是一视同仁的,又不是只针对自己一个!

至于说规矩不合理?

还没考上举人呢,哪敢对乡试规矩说什么?就算中举了,读书人等级分明,岂敢轻易说上官的不是?

又临急抱佛脚地紧张了几天,到了考试这日,吴韵林就带着烙得干干的面饼、水煮蛋、肉脯去考场了,考场上清水是有的,吃这些东西正好。

贵阳贡院建在了今天贵阳大十字广场这片区域。是贡院就成了贵州专门进行乡试的场所。

贵阳的这个贡院规模很大、南抵狮子桥,北达翠屏山即今太平路一带,东临中华中路,西沿贯城河。老贵阳城中心的这一大片地区之所以没有其他建筑,比如官署、寺观、书院、民房等,就是因为明、清时期都属贡院范围。

检查比院试时更严格,特别是食物这个环节,所有人的食物都被衙役的黑手捏得脏兮兮的。

吴韵林是个小机灵,面饼和肉脯都提前切得碎碎的,就快成粉末了。

衙役看了他一眼,倒是没再下手捏他的食物,食盒是个藤篮,一眼看尽没有夹带,把他放了进去。

吴韵林看着,其他东西且不说,水煮蛋都被敲开了检查。

他实在想不明白,鸡蛋里面还能怎么作弊?

前面的考试都需要请廪生作保,乡试反而不用廪生作保了。因为秀才已是有功名的了,可以互相结保。考生结保都要选信得过的人,毕竟一人作弊,其余五人连坐!

吴韵林结保的都是书院同窗,人品可信的。

接下来又是搜身检查,当然也是没有隐私和人权可言。大抵在检查的衙役眼中,这些秀才公也都是一块肉罢了

这个冷厉的早晨,恩科乡试正式拉开了帷幕。乡试分为三场,每一场都要考三天包括晚上两宿,这样下来,三场总共需要九天时间包括六个晚上。这种考试是一个智力、体力、身体素质的综合博弈。对于考生们来说,这种博弈从早晨在贡院外排队时就开始了。大清早的甚至昨日晚上就有人来排队了,因为所有参加会试的考生都要在这个贡院考试,贵州这种教育欠发达地区人数超过了三千多人,密密麻麻排了好长的队,所有人都想早一点进去考场,一是熟悉下考场,二来就是这外面可不安全,人多就容易发生混乱,哪怕有衙役及全副武装的军士弹压,但贡院门外还是拥挤混乱,还没开考呢,昨晚就有十几个考生在拥挤中,挤伤了,头破血流啊。

考试虽然是隶属于提学都督的分内事,却又因为关系重大,这是抡才大典,一丁点都马虎不得的事,所以本省的布政使、提刑使和指挥使高官都已到了,铜锣开道,到处都是各衙的差役和兵丁,不过倒还有序,四周已经点起了火把,照的街面上灯火通明,而今贡院还未开门,因此驻留在外的考生们俱都在呼朋唤友。

天气非常阴冷,吴韵林穿的衣服也比较厚,相对于其他生员,吴韵林要暖和的多。除了衣服外,吴韵林还带了两个兔皮毡毯,这是在考场睡觉用的,一个铺,一个盖。当然。其他诸如食物、考试用品等也都一一带齐了,食物还很丰盛。凌晨三点左右。正说着,却是一声响鞭震耳欲聋,便听有人厉声道:“诸生静听提学都督口令,都苏静,列队入院。”

一下子,声音都戛然而止,每一个人都绷紧了脸,乡试不同于小考,小考某种程度,不过是入门考试,而乡试的意义却在于,它关系到一个人真正的荣辱,跨过了这道门槛,就意味着从今以后,真正的成了一个老爷。

许多人无数日夜的苦读,今日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检验。所以方才大家虽然都嘻嘻哈哈、呼朋唤友,可是本质上,不过是给自己壮胆罢了,而今真正的开始考试,几乎所有人脸色都凝重起来。

贡院的大门咯吱咯吱的打开,紧接着一队队本省的指挥使衙门兵丁明火执仗出来,倒列八字,肃杀之气也就弥漫开来。

几十个差役也俱都站在了门口,诸生鱼贯而入,开始任由差役们搜检夹抄,这种气氛,比之从前的小考要肃穆了许多,吴韵林跟着人群徐徐的到了贡院门口,几个差役有些惊诧,这个年纪的考生,大抵是应该出现在童试,即便是出现在院试都算难得了,想不到居然出现在了乡试上。

在门口负责核对考生的一位姓胡的考官将吴韵林拦住了,这位考官做事认真,用呆板或许更好一些。监考时按照名册,对考生的年龄相貌等,查核非常严格。

将东西都放到号舍内,吴韵林四下打量一番,跟上次院试一样,号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区别就是,现在号舍里还多了一盆炭火和两根蜡烛。炭火即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考场可是不管饭的,吃什么都要你自己解决,考场最多提供点水。在外面巡考监事的官吏,只是负责考场纪律,只要你不作弊,做什么都可以。

进入考场后直至考试结束,吴韵林都要在这个窄小的号舍度过了....考试有两位主考官,四位同考官,还有一位负责考场供给的提调官,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此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巡绰监门、搜检怀挟的官吏。开始考试后,那位年长的主考官向差役示意鸣鼓,鼓声响后考试正式开始。主考官及其他负责考试的官员有条不紊的开始了他们的职责,大部分人都是带着怀旧感的看着下面的众位考生,跟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看学弟学妹开学军训的感觉差不多。

响鼓之后,便有衙役小吏开始发卷了,试卷,草稿纸陆续发了下来。

今天是恩科乡试的第一场,按照惯例的话,这一场题量为:《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

今年和往年一样,这一场也是《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经义是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当然,你要用八股文体才可以。这些题目要在三天两夜答完,不管你怎么答,不管你怎么安排时间,只要你不作弊,就随你折腾。

这一场三天两夜的考试共需要做七篇八股文,四书八股文三篇,五经八股文四篇。这种题量因人而异,有的考生可能不到两天就做完,但是有的考生三天两夜也有做不完的。吴韵林看完所有考题,觉的自己晚上用不着就可以做完。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吴韵林就将第一篇八股写完了。写完第一篇八股文,吴韵林将写满字的草稿纸在桌上晾了会,免得字迹墨汁流淌沾染了试卷。

一天写了三篇八股文,剩下的四篇,自己闭着眼睛都能在两天写完。吴韵林满意的点了点头,将写好的草稿纸收起来,吃过晚饭,便铺上毯子,盖上毯子睡了起来。

在第三天下午五点左右,吴韵林已经将七篇八股文全部工整的抄写在了试卷上,检查数遍后,就等着交卷了。

这是乡试的第一场考试,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像是阅卷就是根据第一场的七篇八股文,阅后再结合第二、三场的情况。互阅商酌,取定中额。

在阅卷过程中,主考和同考官有明确的分工,去留在同考,高下则在主考。怎么说呢,同考官从三千多考生试卷中选出优秀的试卷推荐给主考官,主考官则在推荐的试卷中最终确定录取生员,确定录取生员的名次。

正副主考官一般只阅“荐卷”,从考官的荐卷中选择良好优秀的批中,但是也并不是说没有被“荐卷”的试卷就绝对没有机会了。在阅卷完毕,按照规矩,正副主考官有义务在没有被荐卷的试卷中搜检复阅的,运气好的,会被正副主考官欣赏,但是这也只是理论上,阅卷工作辛苦,正副主考官也并一定去搜检落卷。

数年如一日的刻苦用功,就将在几日之后,彻底揭开分晓,贵贱荣辱,也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