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穿越后周最新章节列表 > 二三一 训练场(二)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二三一 训练场(二)

课间,工部侍郎张正及几个对自然科学有兴趣的大臣向王莉等人咨询自然科学内容,答复令他们大吃一惊:她们的解释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但也解释了他们多年来的困扰...比如日出日落、月亮变化、雨雪冰雹、潮汐、地震等。她们边讲解、边比划,在地上、黑板上画出图例图解...以至于后来他们专门过来询问有关自然科学事宜。

经过后来的详细了解,他们知道营地所有后勤女眷分别给几个高级班教授不同科目,连文科生都过来教授力所能及的科目。用林岩、赵一方的话说就是连方宇都可以给高级班上数理化课目,尽管方宇才六年级。

他们也给没有课的女眷、亲戚及部分军官上课,如曹宗池、雁儿、夏翰及肃州等"亲属"进行进修教育,他们叫"军官教导团"

经过几天参观查看他们逐渐了解到高级班有三个,机加工、工矿等部门的"技工""技术员",授课内容主要是数理化初级教程;军事高级班也就是"军官团"的雏形,或者说是士官生。所有士兵接受扫盲教育外,对成绩优异者进行进一步教育,包括野外勘探(侦察)、绘制地图、测量、测距、风向、风速等

特别是他们对各类匠师、民夫等的工资分了极细的等级:一到九级技工,连种地的农夫和做饭的厨子都有等级,叫什么农业技术员,也是一到九级技工,全称是三级农业技术员、五级车工、二级木工、六级厨师等,等级越高工钱也越高。

等级用不同颜色的布条镶嵌在服装上,让人一看就知道级别(类似军衔)。

等级最高的好像是肃州、长安过来的几个铜匠、银匠,五级铜匠、铁匠,六级银匠等。而且他们带出来的徒弟如果晋级,做师傅的也有相应的奖励。这样极大的鼓励了带徒弟的主动性,而且基本上杜绝了秘籍不外传的弊端。

他们的考核标准是按照他们的图纸和样品,在机器上照样制作出来,按照制作的精度、速度评定等级

对自行制作出他们还没有、但实用的机件的匠师有特殊奖励...即便是制作不出来,只要有想法,他们叫"创意"的,都有奖励。

两台原装机床只用来制作、加工相对"精密"东西,其余物品均由克隆的简易车床、铣床、镗床、刨床等单一功能机床代替,使工人加工在每道工序的工艺简单化,只有简单才能提高精度,只有简单才能使量产最大化。

蒸汽机带动的空气锤比抡大锤效率高多了,而且是很大的锻件

经营地同意,魏仁浦等命人把军营的铁匠、匠师叫过来一并参观。工匠表示不能制造,但都对新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参观车间,小小的螺栓竟然由六台不同的冲床、车床制成,他们称作"流水作业",每个人只做简单的一道工序,技术含量可以降到最低,普通工人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上岗作业。

后来他们才知道石门镇西边山坡上还有一处比这边大得多的军营,所有实弹射击等训练都在那边进行。魏仁浦王溥等人向林岩试探性的提出想"观摩"华军的实弹训练,没想到林岩想都没想便同意了。

到了训练场他们才发现那些"天雷"的发射架原来是一个个带孔的石墩子或几根铁管组合在一起的铁架子。他们先观测目标距离、再扔几片碎纸片查看风向、风力,接着调整"发射架"的高低左右角度,然后几个人拿着"棒子"样东西按旗语填装到孔内,按旗语"点火",倒出来后继续练习。

最令他们惊奇的就是士兵扛着、或两人抬着一根约三四尺的铁管快速奔跑,到达地点后用特简易的支架支起,然后填入"棒子","点火",倒出后继续练习。

那些棒子样的物件应该就是那惊天动地的"天雷"。

北征一趟众将官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士兵射击,认为他们拿的长枪有点华而不实、而且太笨重,远没有周军的长枪、长刀看着威风、用着顺手。到了训练场他们才发现士兵们把长枪前边的刺刀取下插入裹在小腿上的刀鞘后,手中的长枪也是真正的"火枪",他们从腰间的皮囊里掏出什么东西装进去之后,便能打中远在二三十丈外的靶子上,甚至还能发射小型天雷!

他们一直以为华军士兵手里的长枪是在不得已时用来近距离格斗的,没想到竟然也是杀伤力巨大的火器。难怪他们敢藐视契丹骑兵和铁鹞子,虽说这次北上的前后有五六百华军,撤退时才发现他们北上的足足一千多人。参战的仅仅两三百人就击溃阿剌的数万人马,又在云州城下迫使耶律璟和谈,现在两处军营从营房规模看应在一千五六百人以上,可看到的仅仅五六百人,难道他们在别处还有军营?

后来经王潇介绍才知道营地平时只有两三百士兵,其余人员都是矿、厂的民夫,他们叫民兵预备役。平时就在矿厂干活,做工五天军训两天,所有民兵轮流训练,军训期间不仅工钱照发还给补贴。他们说准备让肃州过来的那些士兵也轮流到矿厂劳动、学一技之长,即便是将来退役也能做工养家。这次北征的预备役担任后勤,负责物资运输,按咱们的叫法就是辅兵。但他们也都经过严格训练,一旦战事紧张他们也能参加战斗,实力绝对不亚于战兵...

李洪义等武将甚至还有幸被允许试射步枪,在士官的指导下每人试射五发子弹,部分将领还试射一发枪榴弹。

不得不说这一时期的武将对火枪使用有着极为惊人的天赋,他们几乎都能枪枪命中目标。虽说枪榴弹试射时因不能完全掌握弹道及弹着点未能击中目标,但对于任何一个士兵就能随心所欲的把小"天雷"扔出百多丈、甚至几百丈远更加钦佩。

见过天雷的威力,见过单管发射架的灵活性,见过单兵步枪及枪榴弹的威力,见过华军惊人的行军速度,众将官终于意识到这时候没有人能与华军对阵,无论有多少人。华军想要去的地方没有人能挡得住,无论城墙多么高大坚固。

王溥、魏仁浦等人在北征途中已经多次询问过李会封,详细问过嘉峪关营地的情况,毕竟王著上次过去对营地的了解有些片面,特别是营地与周边官府及村民如何相处等问题。

李会封说那些法师一般不管周边百姓的事情,百姓之间出现的邻里纠纷等事件还是由乡村士绅或当地官府负责。但有很多百姓在觉得官府断案不公的情况下,也会向营地方面喊冤。倒是营地的那些女眷们很热心为周边百姓"主持公道",她们会督促官府重新审查、重新断案。

久而久之,周边村民有纠纷时就第一时间把"状子"递给营地后勤,但营地方面也只是把"状子"帮他们转交给官府而已,一般情况下他们从不私自断案。

当然,喊冤的人并不是都冤枉。也有部分百姓觉得自己跟随营地时间长,觉得营地会给自己撑腰,或者说部分喊冤的原本就是刁龘民,而官府迫于营地方面的压力也会把原先并不冤枉的案子重新变成冤案。

真正被冤枉的人也不是每个都人品差到所有人都唾弃的地步,总会有一些人为被冤枉者鸣不平。

营地法师及其女眷最大的优点就是从不避讳自己的错误,知道错了以后会尽快更正、弥补犯下的错误。

早在北征途中,范质等人就迫不及待的他们传书让魏仁浦接见各路使者以便了解情况。

众大臣也都知道此次北征随军的那几位蜀、唐、南平等客商绝不仅仅是客商那么简单,知道他们肯定都跟他们的朝廷有着密切的关系。

行军途中、晚上扎营,他们分头很随便的与各客商、使者闲聊,以表示关心慰问送温暖。

到了石门镇营地以后,他们更是一反常态没有把各地使者、客商凉在客栈、鸿胪寺等待几天,甚至一两个月。而是在次日午宴刚结束,王溥、魏仁浦等人便悄悄派人跟各路使节、客商联系"宣召",告诉他们宴后便可召见他们。

幼帝尚幼、太后新婚,他们几个辅政大臣可以理所当然的召见。

特别是召见甘州回鹘使者和归义军节度使监军时,不仅魏仁浦、王溥、王著亲自参加,甚至还叫上了李洪义、等人。

回鹘使者先是递交了"国书",大意就是可汗景琼表示愿意做中原的属国,并且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云云。

他们详细询问了法师们在西域的各种内幕情况。

归义军节度监军使曹延晟也为法师们辩解,说他们不是不帮先帝,而是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他说法师里边仅有的几个从过军的人也从未上过战场,在西域的几次战役中每次都全体出动。如果前来中原护驾,那么西域那边的"建设"必将全面受到影响。

自从得知韩城这边的消息后,他们才决定进入中原等等。

曹延晟说自己对这个秦将军不了解,仅仅是从亲家那里知道这个秦将军才是他们中唯一一个上过战场的"职业军人",说西域那边的法师们对秦将军评价很高,说他文武双全,一个人能秒杀他们所有人...

魏仁浦等人甚至还私下跟海思、萧护思、萧思温进行了会晤,探讨了新天朝的未来走向、发展前景以及可能会发生的种种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