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穿越后周最新章节列表 > 二一一 陈抟轶事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二一一 陈抟轶事

这就成了?堂堂一契丹大国就这么并入我大周,不,并入大华夏,众将官心情大爽。

大家一起都并入大华夏而不是被我大周吞并,大家的面子都好看。当年先帝征南唐几年死伤将士无数劳民伤财,仅仅得到江北十四州;去年先帝亲征北伐也才收回幽燕十六州其三。想起国师在"地图"前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再看到耶律璟无奈的答应退回幽燕十六州并入华夏,估计用不了几年周边自立的诸国将都会并入大华夏,这可是比汉唐最强盛时期的疆域都还大得多。"大周"、"华夏",名号算什么?梁、唐、晋、汉,名号挺响亮,不也都没用几年就被换了吗?大华夏国王是我大周皇帝,新朝廷官员是我大周原班人马,这才是实实在在是实惠。

但魏仁浦、王溥、李重进等不这么想。华夏国王仅仅是个象征,你直接说傀儡不就完了吗?就这么把我大周给演变没了?我等回去后怎么交代?自秦化在地图前一番演说后他们就加急信使急报京城商讨对策,但他们就是用脚趾头也能想象出范质等人会给什么样的答复,肯定是严词拒绝。

拒绝?说的轻巧,那位秦老兄根本不是跟我们大家商量,这本来就是人家事先早已决定好的,咱们傻乎乎的带着干粮跟着人家就出来了,被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王著啊王著,你说他们一片忠心一点没野心,这下咱们掉大坑里了,连爬出来的机会都没了。若出来之前咱们还可以在国号商定之前拒绝出兵、可以讨价还价,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要说魏仁浦等人上来就跟华军合作、跟秦化他们"精诚合作"的确冤枉,他们答应出征是因为这些"叛军"及各级将官留在京城实在是一大隐患,能在晋阳城下消耗一部分也能分减朝廷压力,即便他们能拿下晋阳城也好,南下的契丹援军再跟华军死磕,等他们两败俱伤也好得渔人之利。你华军强悍有什么用?我们可以在你软肋、悄悄来那么一下...直到楼烦关峡谷一战之后他们才彻底打消了此念头。

符后的心情更加复杂。自从赵匡胤逼宫、"禅让",早朝还俯首称臣的文武百官下午却在自己的眼前跪拜在赵匡胤脚下高呼万岁,那一刻她已心如死灰。

还是那一刻,希望又重新被点燃。雁儿她们似从天降瞬间便控制了局面,众将官变色龙般的又重新跪拜在她和宗训面前,现在她对"国师"的依赖已远远超过对众臣的期望。

是他们不仅让自己赚足了面子,还一身戎装在众官及众军面前树立起威严。她永远也忘不了晋阳城下在众军面前策马狂奔、众将士排山倒海的欢呼声中登上将台那一幕,尽管点将出兵都是拟定好的稿子自己照本宣科,但亲自下达命令的那一刻的威严让自己竟然有了一种自信心爆棚的感觉,若这种感觉提前一个月赵家兄弟还敢在自己面前放肆吗?自出征到现在的所有战事,所有给周军的命令都是由自己下达,尽管知道自己仅仅是个傀儡,但并不觉得他们有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用心。以前不也是这样吗?以前所有的圣旨不都是众官拟定好再由自己盖上玉玺传达下去的吗?好像没什么分别...

只是国号大周挺好,为什么要改为华夏?大周是太〇祖、先帝创立并为之奋斗的,怎么能说改就改?

众人对陈抟老祖竟然跟耶律璟一起出现甚感疑惑,你一个中原道士、大周子民怎么能跟蛮夷搅合在一起呢?不是我大周不重用你啊?当年先帝曾多次请你入朝为官,是你坚辞不授。就算你看破红尘不问国〇事也就算了,可也不能"叛〇国投敌"投靠契丹啊?

还有就是你国师不是跟陈抟老祖很熟吗?怎么仅仅点个头也不寒暄几句是要装作不认识吗?不过国师好像也没有因为老祖的到来对耶律璟网开一面。

陈抟(871-989)自幼熟读经史百家之书,《诗》、《书》、《易》、《礼》、《春秋》,无所不通。原本想踏入仕途报效朝廷,造福天下百姓。适逢唐末乱世朝纲荒废,各地烽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几十年功夫朝廷换了好几个,报效朝廷?报效哪个朝廷?他深知一己之力无疑于杯水车薪,想救民于水火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早早便看破红尘不问世事。

光启四年(888年)陈抟应召入阙,唐僖宗欲留他在朝**事,年少气傲的他不屑于天天陪着朝臣聊天打P辞谢不仕,最后被赐曰"清虚处士"。

此后他便四海为家到处云游,经吕洞宾、孙君仿、麞皮处士等人点拨,隐居武当山九石岩修学《老子》、《庄子》等。晋天福丁酉(97年)他云游到西蜀时幸受邛州天庆观高道何昌一指点,学胎息内养气功。受麻衣道者启发,开始《易》学研究,活动于天庆观、鹤鸣山老君阁等处。晋末(947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

直到广顺三年(95年)在河阳遇到那个命盘奇特的王皓轩,他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自己潜心钻研几十年才设计出的紫薇星斗中的很多异象,于是便把他带回华山悟道、相互探索。

他多次拒绝朝廷相邀,但显德三年(956年)世宗皇帝竟命王皓轩的父亲前来邀请他入朝。并下诏委任"谏义大夫"。虽说你柴荣也是百年来少见的好皇帝,虽说你也知道爱民,可你也不顾国力空虚穷兵窦武四处征战,你就不能先踏踏实实为改善百姓生活做点实事吗?

陈抟辞谢不仕,柴荣只好下旨赐他"白云先生"放归华山。

自大船到来后,亲眼见到秦化他们救济灾民颇有普度众生之道,若他们能坐天下才实实在在是百姓之福。可紫薇星斗在他们身上竟然失灵了,竟然算不出他们日后的任何作为。特别是他们那些人跟王皓轩竟是那么的相似,而且浩轩跟他们也没有一点生分。

得知秦化他们带周军北征,命盘又显示契丹有难,陈抟便带着众多徒子徒孙中比较顺眼比较喜欢的徒孙周桐紧急北上,希望能说服耶律璟以避免生灵涂炭。

百年来几十个大小皇帝哪个不是杀人如麻嗜血如命?而眼前扎堆出现的孟昶、李璟、李煜及耶律璟就是少有的几个能随遇而安、不四处征战、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好皇帝"。可孟昶、李璟父子只沉溺于诗词歌赋,根本没有统一中原的愿望,再过些年、若换一嗜血好杀的皇帝,中原百姓不还得陷入战火之中吗?他甚至冒出过辅佐嗜酒如命的睡王耶律璟的想法,只是一个中原人支持一个北蛮总有点别扭,甚至还会被国人骂作汉奸。只能私下引领他参悟道家思想、教他修炼锁鼻术,若他能长命百岁也就能保北方百姓几十年平安。

当年皓轩不是说他们那儿有个老马主张的什么共〇产主〇义就是没有国家、不分国籍、只要是爹妈父母养的都是天下百姓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自以为"天子"占地为王、圈一大块土地称皇帝呢?

那位老秦说的就不错,不使用武力、让天下诸国统统并入大华夏,选天下能人志士来统一治理,从此不再有战争,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符合我道家思想,若真能这样,我就舍下这张老脸去游说那些秃驴、牛鼻子还有那些隐居、或整日云游四方的老家伙也过来帮忙出一分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