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穿越后周最新章节列表 > 二零零 赵匡胤必须死的理由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二零零 赵匡胤必须死的理由

回到点检公署秦勇抱怨老爸和林岩,说你们早就知道符后、范质等人肯定会杀掉赵匡胤为什么不早作防范?为什么要默认朝廷处死赵匡胤全家?咱们昨天在百官面前答应过不杀他的,为什么要食言?赵光义已经说了这一切都是他和赵普策划的,说赵匡胤念及太〇祖、世宗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应当竭力辅佐幼帝一直反对兵变的。

"事实是兵变已经发生,幼帝也被他辅佐成郑王了。"秦化反问秦勇:"咱们早上到大殿的时候他们还遮遮掩掩的说全部流放沙门岛了,但赵匡胤他们犯的是死罪,诛灭九族的死罪!哪个朝代能容忍谋反的人?更何况赵匡胤已经兵变成功、已经把柴宗训贬为郑王,他若不死还有谁该死?"

返城的八万大军中还有多少个中高级将领?如果说谋反篡位都可以不处死,那么为什么不也出来一试?这成本也太低了!法师宅心仁厚不杀人,如果成功那么可以连带法师一并收拢,全家即可成为皇族;即便是不成功,那也没什么,反正死不了,继续为臣就是了。就像两块钱买彩票一样,中奖了就是五百万,不中奖也没什么,不就是两块钱吗?就算小小的"豪赌"一把买一千注也才两千块,中奖了可就是五百万啊!换到这儿就是皇位!人为降低犯罪成本就是纵容犯罪。

所以必须杀!以儆效尤。

你给我搜集了那么多的史料把我的手机装的爆满你又看了多少?怎么看的?赵匡胤全盘接受前朝众臣,没错;因为他不可能上台就换掉全部大臣,否则他根本玩不转。"太〇祖(赵匡胤)与诸将入内宫,六官迎拜。有二少儿被抱入宫,亦拜,经询问,系世宗庶二子纪王熙谨和蕲王熙诲。太〇祖顾问诸将曰:'此复何待!';左右侍卫将二皇子捉出。二子惊呼哀号。卢琰目睹惨状,即向太〇祖进言道:'尧舜授受,不废朱、均。今受周禅,安得不存其后?';时潘美一手捏殿柱,垂头不语。太〇祖曰:'汝也以为不可。';美曰:'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耳。';帝乃命追还。卢琰与潘美各抱其一。"

赵匡胤若念及世宗恩惠善待柴家后人就是了,还用问部下怎么处置这俩孩子?

——他想斩草除根!而且还想借刀杀人杀掉他们,幼帝太后是符彦卿的外孙、女儿,(宗训生母不详,有传大符后去世之前,小符后已是柴荣的嫔妃,柴宗训有可能就是小符后所生,也有人说宗训是大符后所生,但都没证据。)赵匡胤就算想动也得掂量一下,正值范质等人求情或者说是召集百官前的附加条件,赵匡胤顺水推舟假惺惺的答应了。赵匡胤想借刀杀人杀掉熙谨、熙诲才故意问诸将,若他们说杀,赵匡胤自己就又没有责任了,他还是"被逼的",这是他第二个必须死的理由!

潘美、卢琰为二子求情并各自收养一个,这是放过潘美的理由。

"宋之多奸臣,始于赵普。宋之兵孱国弱,亦始于赵普,何也?曹翰欲取幽州,承周世宗一日取三关之余威,而辽国多隙,取之必矣。赵普亦知翰之能,而嫉妒之心蓄于内,阻抑之巧形于口。而太〇祖亦知五代之弊,畏难苟安,现时愒日,故从其言。而金元之祸,中国人类几绝,中国之地几为匈奴人牧马场,皆普一言,丧宋社稷,而兆数百年之祸也。其渝金匮之盟,罪犹在此下乎!"

还有那个赵光义,阴险狡诈,特别是他攻下太原城后下令纵火焚城,你知道那场大火烧了多长时间吗?史传断断续续烧了三年!烧完还不算,又引来汾河水淹没,让那座一千五百年的古城彻底将变为废墟。

昨天咱们确实说过有罪的是他们几个,与其他人无关,虽没明确说明保全他家人,但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总觉得赵匡胤保留并"善待"了符后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回城的八万大军这个隐患,所以必须杀鸡儆猴的问题,任由范质他们处置杀了他们。

秦化说他从不认为赵匡胤统一了中国,指着地图: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都在契丹手里;而且在宁夏又将分离成立了一个西夏;再往西的黑汗、回鹘、南边的吐蕃、大理,还有刚立国的交趾。赵氏宋朝的国土面积大概只有三百万平方公里。

就因为他们窝里斗收拢了南方诸藩镇并且统治的时间长了点儿就能说他统一中国了吗?

连赵匡胤自己都不接受群臣请加尊号"一统太平",说:"燕(幽云)、晋(北汉)未复,可谓一统太平乎?"通俗一点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他努力了吗?他在位十七年,为什么不去收复幽燕十六州?

对内他"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对外又变成了"一榻之外,皆他人家。"

不是赵匡胤胆怯,也不是他不勇敢。当年淮南战场上他几千人马就敢去挑战对手几万人马,而且几次都打赢了,战场上赵匡胤的确是个大英雄,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是他皇位得到的太容易,生怕部下也效仿他再来一出,所以他一门心思都用在如何防范手下,至死都没决定如何谋取幽燕,一直没有定下用武力收复失地的决心。

大唐高宗时期疆域151万平方公里,现在呢?就算灭了北汉、统一了南方诸节镇国也不过三百万平方公里。

别说赵匡胤建国的基础不好,柴荣刚登基时不是比他还差?刚上位就被北汉联合契丹来砸场子,御驾亲征刚开战就有人临阵投降。两军对垒此时周军只有汉军的一半,而且处于下风处,旁边还有杨衮的三万辽军,一个必败的局面生生被柴荣反败为胜。

再看大唐:先后有东西突厥、薛延陀、后突厥、回鹘、吐蕃、南诏等一系列强大的敌人,最后都被一一搞定;而赵宋没有在李继迁死后趁李德明年幼无才无德,举族投降时乘机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反而放任李元昊东山再起;再看譠渊之盟:八万辽军主力受阻于天雄名城,名将被杀,锐气大挫,后有三关三十万大军包围,黄河上还有有禁军数十万,重重包围,进退不得,为什么不按寇准的主意重创之,还要签订城下之盟?后来还舔着脸说赢得了和平的时机云云...

特别是赵匡胤制定的以文抑武更是祸国殃民,到他的子孙手里竟然能让成千上万的军队在几十个金兵面前丢盔卸甲、仓皇逃窜,他这样的窃国皇帝有什么理由不阻止他?

所以,制止陈桥兵变是必须的!而他的死是他咎由自取!即便他不是主谋,但从他默认赵匡义谋反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全家被抄斩负责!

他家人是无辜的,难道韩通、李筠、李重进的家人不是无辜的?

经过赵氏兄弟多次修改过的史书中都记载,他老娘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儿素有大志,今日果然成了"当然,这句话也可能是说赵匡义的。

他老娘不知道谋反是灭门的死罪?《尚书V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老太太默认儿子谋反就应该有被灭门的觉悟!

愿赌服输懂不懂?但人家就敢把全家人的性命押上去豪赌一把,而且还赌赢了!

只可惜这次有咱们在,咱们不但作弊偷走了底牌还开了外挂...

别只说柴荣攻陷楚州屠城、赵匡胤爱民不乱杀人。

赵匡胤在伐蜀的时候任由王全斌屠杀抢掠,攻打南唐时纵容吴越兵抢掠焚烧,等等等等

秦化收起被秦勇装满各种资料的手机问张迪:"那些资料都是赵一方准备的?资料挺全,你说你准备技术性资料也就算了,干嘛还有这么详细的历史资料?早就知道会穿越?"

不等张迪回答林岩接上话头:"末日!知道吗?如果咱们是幸存者,咱们不能让历史成为空白,这是老赵,你那个同学的想法。而且世界史的资料他也有。甚至还有岛国的动作片。"

"啊?我这么没看到?我回去得再找找..."

秦化一巴掌没拍到急忙闪开的秦勇:"你小子还没说一大早跑哪儿了?怎么会被那太监抓住?"

"还不是为了你?!!"秦勇委屈的说早上顺着你的视线也看到那个"长发及腰"的背影,说真的很像妈妈。明天咱们就要离开,最起码咱得知道那人是谁对不?所以我就...

秦勇一转话题说非常崇拜雁儿杀人后的那种淡定。

本来他在说服李神福时已经渐渐定下神来,只听到一声枪响一小股血渍带着余温溅在身上,一个大活人瞬间就在自己眼前倒下,而且他瞪大的双眼和未闭上的嘴巴视乎还在质问:我已经松开了你脖子上的菜刀...几乎就在尸体倒下的同时,秦勇自己双腿一软差点儿倒下,若不是雁儿和老爸同时伸手拽他,恐怕比李神福倒下的还要快。

雁儿望了萧阳一眼淡淡一笑,没什么,见的多了你就习惯了,当你经常对着一片无头尸体及一大堆人头给属下记录战功的时候你就会习惯了。

当你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你也不会害怕;特别是你刚砍下一个冲向你的敌人,他那无头尸体随着惯性从你眼前冲过,脖子里还往外喷着鲜血;你根本来不及害怕,因为还有人举着刀冲向你,你会习惯性的挥刀去砍下一个冲向你的人,

当你有时间想的时候,你心里想的已经不会是害怕而是庆幸,庆幸自己比他的手快、技术高,否则没脑袋的就是你自己。

一场大战下来,你会被同伴及敌人的鲜血浇的面目全非,敌人的血渍会留在你身上很长时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