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穿越后周最新章节列表 > 一九二 纠结的小符后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一九二 纠结的小符后

林岩满脸黑线,难怪你韩通为官、为将几十年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有你这么不识时务的吗?照你这么说赵匡胤登基后就会像秦皇汉武那样去开疆拓土啊?

我能告诉你说职业军人出身的赵匡胤自登上王位以后再没出战过吗?我能说他一门心思的拼命削减、回收部下及各藩镇军权,生怕他们效仿自己另行篡位吗?就连赵匡义登基后还收回了北汉,尽管在幽州城下遇伏负伤,只身乘驴车逃回。

穿越之事已经泄漏不少,好在大家惊魂未定还没人深究,现在既然已经解决了就不能再…他耸了耸肩转移了话题:"没错,赵匡胤的确是一员猛将,所以我们并没有打死他,而且还给他疗伤啊?!"。

"忤逆谋反是灭九族的大罪..."一时间众大臣便把话题全转到了怎么处置谋反的事情上。

"诸位大人们高义,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不诛灭他们九族也就算了,但满门流放绝对是最低限度的惩罚了,否则..."

林岩看了大家一眼,秦化、张迪只是耸耸肩,萧阳干脆就没有任何反应,只有秦勇跟他对视了一眼表示无奈:接受吧,要不大臣们会认为咱们干涉人家太多的朝政。

林岩一转话题:你们也别为刚才向赵匡胤叩拜而耿耿于怀,这年头谁都不容易,想忠诚?向谁效忠?文武百官及兵士也只能见风使舵暂时观望,以便随时倒向胜者一方。

变节?这年头变节这俩字根本就提不起来——基层官吏将士乡绅士子信誓旦旦要报效朝廷,一觉醒来皇帝换了,报效谁啊?五十多年来换了五代十几个皇帝你想不变节都难,朝中众臣哪个不是伺奉两三个以上的皇帝?说众臣及天下百姓都变节?

比如前宰相冯道,历仕唐、晋(契丹)、汉、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

别讥讽冯道墙头草"好臣不伺二主",你们换皇帝玩管人家冯道什么事?管老百姓什么事?

没有冯道的屈尊周旋,耶律德光能放过全城百姓?就算冯道大义凛然把耶律德光骂个狗血喷头然后慷慨就义就没有汉人再出来给契丹做丞相?

无论哪朝哪代,当政皇上都希望自己选拔的大臣是品德兼有最优秀的,冯道能…特别是在耶律德光面前为汴京百姓请命不惜得罪耶律德光而保全一城百姓

他把皇帝比作虎狼,"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老板已是胡人,向谁尽忠?总得有人为臣,"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若不是冯道委曲求全从中斡旋,耶律德光入城后就他们那秉性京城还不被屠杀一多半?欧阳修生在和平年代站着说话不腰疼大肆攻击冯道,说他…哦,穿帮了,他这时还没出生呢...

诸位没必要自责,以前谁没有拜过几朝皇帝?现在多拜一个又不会怀孕!

众臣想笑又不敢笑,一个个憋的脸色通红,这词能在这儿用吗?这儿是朝堂,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

林岩话锋一转质问范质:"范大人,世宗临终前怎么托付你的?你不仅拒绝了王著入相,而且还把韩通的相位给去了..."

"不是我斗胆违背世宗遗命,实在是出于无奈。王著贪恋酒色不说,脾气也跟韩通差不多,我们也是出于朝廷班子的团结考虑、商议再三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不过我们会尽快让王著、韩通、张美加入,让抱一也尽快回来参政,明日早朝我们就报请太后。"范质撇了一眼大殿角落的秦化他们:"诸位大人忙碌了一天也该休息了,我们明日再谈。"

范质、魏仁浦等人跟符后商议值夜事宜,韩通提议暂由刘延钦的控鹤军担任皇宫守卫。心有余悸的符后原本想让雁儿她们在皇宫值夜,可看到她们卷曲在椅子上休息的倦怠样子实在是不好意思和不忍心开口。

最后决定让林岩他们暂宿都点检公署,毕竟赵匡胤带回来的八万殿前军、侍卫军未做任何处置,万一有什么情况也有个照应。

经历了一天的跌宕起伏,符后彻底看清了众臣:潘美一句话就"解散"了早朝的近百文武官员,若不是自己追着范质、王溥、魏仁浦恐怕连他们也要走吧?全场人中仅有那个说话就讨人嫌的韩通说了一句人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来就只有张美带领几十个亲兵守卫后宫了。

树倒猢狲散,他们好像不能算奸臣吧?凭良心说他们也挺可怜、挺无奈的,连见风使舵的机会都没有——赵匡胤已经带着兵变大军进城了,而且已经穿上黄袍要登位,他们能做什么?先帝最为信任和器重的赵匡胤都能篡位,还有谁能靠得住?

多亏他们几个力挽狂澜,让宗训又回到王位上,但以后怎么办?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钱匡胤、孙匡胤、李匡胤?

可怎么才能留下他们?王大人不是早就给他们在京城置办了宅院吗?可是他们并不想过来。听王大人说他们在西域那边很是自由自在,他们根本不愿意参与中原这边的事物。

这些人很彪悍,就刚才的情况夺位绝对没问题,但他们没有。反而让众大臣重新拥立、拜见了宗训。难道他们真的是忠臣?可他们好像对自己这个太后并没有那么尊重,除了王潇他们,那几个没有一个向自己和宗训跪拜的,没有一点为人臣子的自觉性;他们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是想虚晃一枪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貌似有点儿多余吧?群臣拜见那个赵匡胤的时候被他们制止了,趁热打铁、趁汤泡馍他们当时完全可以让众臣拥立他们上位才对?...

买他们那犀利火器?万万不可!买回来后让谁使用?让谁拿着咱能放心?

先帝最信任的就是赵匡胤了吧?结果又怎么样?

——只有这火器在他们少数几个人手里咱们才能最放心!

那几个丫头身手不错,如果能留在宫里...

立皇后,现在。

只要她们愿意哪怕封她们为皇后、贵妃都可以,有她们在宗训的帝位会牢稳很多。

符后叫住了正要离开的范质、王著,由韩通、魏仁浦等领"法师"们去点检公署。

虽然宗训还小,但那几个丫头应该也只有十六七吧?…嗯,不就比训儿大十岁吗?我不介意,宗训现在还小也不会介意。等训儿亲政以后还可以纳妃的...对,就这么办!

"能不能让他们留下几个人?最好是那几个姑娘,多少钱都行。刚才他们六个人就控制了大殿及院子里的所有人。"

王著听了符后的话后冷汗直冒,太后啊,你也打听清楚再说好不好?那三位可是那个萧长官的老婆,你要是惹怒了他皇位可真的不保了。还好,没人听到咱们谈话:"恐怕…很难!他们不缺钱,而且根本不把银钱当回事儿。"

冷峻的秦化他们给符后留下的印象太深刻:"看样子他们并不像人臣..."

"没错,就像当年陈抟老祖不接受先帝封官挽留一样。"

"他们真不在乎皇位?"

"我想是的。如果他们想要的话刚才就坐上了,就他们那变〇态犀利的火器又有谁能挡得住?特别是那小天雷,打出去炸一大片。"

范质知道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因自己的失误造成的,眼下这些法师能扳回局面已经谢天谢地了。虽说他对这些"法师"并不是很了解,但从处事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并不觊觎王位。但他却不能像王著一样拍着胸〇脯保证这些法师的忠诚度。

正在这时太监带过来一个丫鬟说六小姐病危,很可能挺不过去...。【符氏六女"显德中许配赵匡义",赵匡义登基前两年就去世(941年—975年),年仅4岁,后被追封"懿德皇后",后来元曲在一戏曲中撰名"符金定"。】

原来赵家家眷天未亮时已被转移到都点检公署,符金定因病重且是太后妹妹就留在家中。后来韩通去缉拿赵家家眷时,赵家仆人怕泄露行踪便打晕了她,她醒来后又得知相公重伤而且是救不过来的那种便又晕了过去。

制止兵变后赵家未来得及逃散的家丁仆人被押入天牢,符金定被接入后宫由御医医治。

符后送别范质、王著离宫便赶往后宫探视六妹但还是没能来得及。

可怜的妹妹自幼身子骨弱,嫁到赵家没多久便卧床不起,如今...

可恶的赵匡胤,枉费先帝对你的提拔和信任,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可那些法师竟说这次兵变是赵家兄弟的主谋于他人无关,不但没有追究他人的罪责,好像也没有处死赵匡胤的意思。

这怎么行?忤逆谋反之罪本该诛灭九族,否则王法何在?你们这是要鼓励后人效仿赵氏的作为吗?

符后暗中下定决心,一定要灭赵家,即便是不牵扯九族最起码也得灭他满门,哪怕私下行刑也要杀掉他们,全家抄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