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穿越后周最新章节列表 > 第235章 历史的惯性2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235章 历史的惯性2

一切都在紧张进行中。

七月初六,中原信使赶到营地,告知在长安遇到王大人,并带来一封范质等人写的信。信中简要介绍了事情委源,希望得到"法师"明示下一步该怎么办。

信中说王著他们刚离开皇上就不顾众臣反对要继续北征,他拿出您们给他的信说法师大人并未反对北征,他不顾"耶律璟不会像对待燕南那几个州一样的,他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幽州的,幽州易守难攻不可轻敌,以您现在的实力胜负很难预料",只说"耶律璟打猎喝酒睡觉不理政务,是您北伐的好机会"。"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恭喜你...您躲过了一劫。"北伐大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前方又传来的八百里加急说幽州细作传回消息"留后萧思温已逃离幽州,众多富商大户也纷纷逃离。"说既然已经躲过了这一劫干嘛还要闷在宫中,何不乘胜前进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众臣更是随声附和,说幽燕之地汉民百姓及将士只是臣于契丹淫威,若朝廷大军一到必将如何如何,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也很无奈。

皇上五月初九派八百里加急信使告知前方将士"朕体安康,择日出战",初十便率侍卫出征。结果在视察前线时与幽州援军前锋哨探相遇,侍卫亲军死伤无数,张永德赵匡胤护驾身负重伤,返回军帐后次日回京...

"张永德赵匡胤不是比他伤势还重吗?怎么就...惯性,历史的惯性。咱们事先的诸多努力都白费了。"

"天意,也许真是天意如此。也许秦华说的对,等黄袍加身咱们直接出手效果会更好。只是王著等人可能已经从咱们说话的字里行间嗅到赵匡胤的反叛,不知道赵匡胤还有没有机会。"

柴荣已逝,赵匡胤又是救驾功臣,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什么也不知道。就算王著从咱这儿听到什么,仅凭他一家之言未必...现在一切已经无能为力,只能静观其变。

信使还在等着他们回信,赵一方林岩等人紧急商议:从范质信中内容看,中原的人事及将领安排基本上跟原轨迹相同。只是张永德未被免职,但他却重伤卧床;赵匡胤没有被任命殿前都点检,但加了检校太傅,依前忠武军节度使。

既然嘉峪关这边也都赞同了秦华他们的计划,回信也只能是按原历史轨迹让北伐军回撤中原,加强已收复州县的防御地方辽军反扑;再就是黄河流域几处水灾,希望朝廷以民生为重多给予赈济,希望范质等人团结众臣齐心帮扶新皇等等。

自六月初发现电台联系上黄河渡轮的张迪等人后,得知他们在石门镇发展的还不错。永兴军王彦超、河中张铎等都被调往幽燕参加北征,张迪秦华他们与同州王耀相处又比较融洽,所以他们那边的压力并不大。因设备有限他们只能小规模挖煤炼焦加固煤矿外墙,只炼制了少量钢铁打造了部分农具炊具和浇铸了几门最初级的"火炮"用于防御。

嘉峪关营地众人聚会时谈论的内容就多了进入中原的议题,从王著离开以后他们谈论的已经是前往中原的时间问题。

根据资料石门镇那个铁场虽然已经废弃,但那儿毕竟是一处铁矿,恐怕韩城县衙没有权利把那块地盘划给或卖给咱们,甚至同州也没权利。不过可以试试通过同州郡衙和韩城县衙先把那地方租下来,租期三五年都可以,然后让王著、范质等出面说一句话:那地方任凭咱们使用就可以。

那儿临近水源,机加工、木工厂房及生活区都建在那地方。

建房、搭建玻璃大棚需要大量的玻璃,不可能像董掌柜一样采用人背方式运输,最好能就地烧制,等过去后林岩王东林再考察勘探一下矿区建砖窑、玻璃窑炉、炼钢炉以及水泥厂的具体位置,争取尽快把生活区建起来。

从制砖、烧砖、烧石灰、少量烧制水泥以及锻打"钢筋"等,生活区最起码也得三四个月才能盖起,加上上下水管道恐怕得半年以上,先期过去的人员只能暂住临时简易房屋。

几乎所有后勤女眷都嚷嚷着要去中原,但嘉峪关这边好不容易发展成这样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即便是全部去中原这边也得留人值守,否则仅凭遥控根本无法管理,特别是几项工程。

韩城营地的基建任务很大,最后决定由林岩王东林带领部分人员及家人先行过去,再在机加工和木工车间找一部分技术骨干也跟着过去。

由萧阳、张帅带领两个连士兵负责沿途安全,随行人员有孙莉红、曲玉华、王博、王莉、李林、张满、蒋小博、李彤以及他们的家人。

经长安董掌柜及其他商客确认,从陇西到陈仓枯水期只能走两百石以下的船只,但现在是丰水期,走三、四百石的船只绝对没有问题。陇西至陈仓的四百多公里的逆行水路即便是空船也需要大约十天至半个月,嘉峪关到陇西的八九百公里陆路至少需要十五至二十天,雨天道路难行除外。

郑志航电报通知秦华他们抓紧时间到长安联系董家商号和苍穹镖局,由他们出面联络十艘二三百石的船只上行至陇西等候,船只不够可以就地再租。因为有时间差,嘉峪关这边决定七月十三出发,大约八月初三可以抵达陇西码头,让船家根据时间确定船队出发日期。

电文希望秦华那边联络同州或韩城,尽量有他们联系永兴军路人员跟船队随行,以便协调沿途的秦州和凤州,以保障船队返程时安全顺利减免麻烦。嘉峪关方面会提前派遣回鹘军和归义军人员提前到达陇西,联系陇西的蜀方人员给予方便。

获准去中原的女眷一个个得意洋洋,不能过去的那些人只能以大棚的水果蔬菜以及这边的优越生活自娱。

机加工厂和木工车间则紧急行动把能拆下的机器部件全拆下来打包,不能拆卸部分则予以固定加上包装并装上特制的轮子以便能用马匹拖行。

先期去中原的龙家技术人员由营地先做工作再自愿报名,最终确定了三十多名机加工技术员和木工技术员。护卫士兵则由仆固浑雁和萱儿的亲兵连各派出一个骑兵连,到时候可轮流在船上休息和沿河岸警戒随行。

因到陇西码头要经过部分蜀国地段,为途中安全赵一方林岩临时决定加派一个炮兵排,让车队再带上二十个水泥墩发射架,以保障人员和物资在路途及陇西码头的绝对安全。

七月十三,各类物资、个人用品及随军粮草整整装了近百辆大车,还不包括仆固浑让沿途的甘州、凉州等地准备的物资;数百车夫马夫及两百骑兵浩浩荡荡离开营地出发前去中原。

送走去中原人员后李军和张朋也按原计划去玉门勘探油井及沿途道路。

紧接着铁矿矿区接连发生了两次哑炮事件,其中一次排炮时爆炸,负责排除哑炮的民兵六连连长和一个民兵当场死亡,一人重伤。

死亡的那个民兵是伤者的同伴,他们二人同时进入铁矿,因生意赔本无颜返回中原,流落在肃州几天了,是六连长介绍他们进入工地的。他们勤劳勇敢工作积极,这次排除哑炮时自告奋勇,结果一死一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