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穿越后周最新章节列表 > 第204章 节外生枝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204章 节外生枝

"我们长官那个紧张啊,竟然命令所有高炉停火,你知道的,高炉在中途一旦停火整个炉子都要废的。但那时我们的人太少,只有几十个士兵加上民兵总共才二三百人,我那时还只是民兵排长;长官命令我们全体停工待命,连煤矿上的工人也全部召集回来了。幸好仆将军带人把的将军府围堵了,把女眷及时带了回来,否则恐怕肃州城就要遭殃了...我们上次在茅庵河打五六万回鹘军的时候高炉都没有停工,但那次...

"你说你是民兵排长?"

"哦,现在已经是上尉连长了"

"上尉连长?你们一个连多少人?"

"一百人。但从打了几次仗看来,我们一个连足以对阵敌人两三千人,我说的是我们民兵连。"

"你怎么在这儿领工而不是去领兵呢?"

"我觉得这正是我们长官的高明之处。我们长官...

女长官,不就是些家眷吗?一口一个长官为什么不叫夫人太太?

原来她们还都是教头?他们把军官和教头都叫教官,教授所有的士兵及民工认字。

当兵的只要会杀人、民工只要能干活就行干嘛还要认字?字是好认的吗?你以为是个人都能认字?要是都认识字了谁还去种地干活当兵杀人啊?

助理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说就是因为自己机灵认字快所以很快就当上了组长、队长、炉长,一直到大队长助理,而且还是民兵八连的上尉连长。所有人不论职务高低都把上级叫长官,下级必须无条件的服从长官的命令。

王著得知连长相当于从九品武官。因为他们只招收18...0的人当兵,而且只招了三个连就不再招了,但民兵不受年龄限制,18...40岁的都可以加入,平时没时的时候就工作养家,有任务打仗的时候就给他们分发武器,跟士兵完全一样,连长说他们民兵的战斗力一点儿也不比士兵差,而且他每月算下来的银子比那些职业军官还要多,军队里的上尉连长每月四两银子,他每月工资一两半银子,高炉补贴一两,技术补贴半两,职务补贴半两,民兵半两,连长一两,每月可以拿到五两银子;如果加班的话还有补贴的;要是能遇到打仗的话补贴更高,每天就半两银子。

"啊?你们的工资这么高还分的这么细?哪谁还愿意去当兵啊?"

"十几二十岁的孩子会做什么?就算有力气来到高炉没技术一样挣不到高工资的,顶多拿到工资、高炉补贴和民兵补贴,也就三两银子,当兵是二两,但不用干活。这里的活很重的。"

"你们领工的人都不拿鞭子?你们怎么监督属下干活?有偷懒的怎么办?"

"从我们长官到这儿的第一天起就没用过鞭子,我们长官不打人,也不许领工的人打人。这儿的工人干活都很自觉的,很卖力,如果有偷懒的被警告过两次就会被调离岗位,在新岗位还偷懒的就会被开除回家。不能工作连家人都要挨饿,没人拿自己及家人的饭碗开玩笑的。"

"领工的小头目是谁定的?你们长官怎么能知道谁适合当队...长?"

"刚开始人少的时候是长官根据个人表现指定的,后来就由基层的班组长队长推荐,大家都通过了就可以上任,推荐人可以得到奖励;如果上任了不称职推荐人也会受到牵连。"

"这个办法好!"王著情不自禁的赞叹道。

原来他们总共才三个连的兵马,加上陪嫁过来的四个连也不过七百人,还有十二个连的民兵预备役,也就是说他们总共不到两千兵力?预备役,不就是杂役或者叫青壮能当士兵用吗?那个曹传喜说他们用一半的人马就打残了一万回鹘精兵,还让五万兵马不战而降这得多恐怖才能做到?可他们竟然保留了肃州、嘉峪镇及玉门关的所有兵马还能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服从自己,这就是那个老赵所说的和平演变?

哨声响起,助理让他们站在安全距离。

铁车沿着轨道滑向煤场的高台上稳稳的停了下来,车上随行的操作员下车站在一边。只见一个前方带着铁叉的车子一样的东西把铁叉伸进煤车的下边,高耸的铁架上落下一个钩子直接把铁车拉起侧翻,整车的石炭就被卸往几丈高的台下,然后高悬的铁钩慢慢落下车厢恢复原位,依次卸完四车,接着过来几个民工用铁锨把遗落在铁路边的石炭铲往台下。

这一车石炭少说有几千斤吧?原想卸车也得好半天功夫没想到人家直接把车侧翻一下就完了。

助理过去告诉操作员稍等片刻,让王著等人看个仔细。

车轮边沿约两寸,与工字型铁轨同宽,车轮内沿略多出半寸,正好卡在轨道内侧...王著后悔这次出来没带几个匠师,自己看到的东西只能满足一下好奇心。

操作员上车后信号员挥动绿旗,车辆徐徐启动。

助理奉命还带着王著参观了轧钢厂,几条流水线让王著眼花缭乱,看到大块的精铁从一端进去,沿着一排滚动的铁辊出来的竟然成了铁板,铁板继续往前走几次下来就成了铁片,几道铁辊压轧下来就达到了他们所需的厚度。另外几间大厂房内的机器基本上也一样,只不过出来的是铺路的那种铁轨或精铁管...

午饭时间助理本来让卫兵带王著等人回招待所那边吃饭的,但王著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就随着他们在钢厂食堂吃了工作餐。

午餐不是很丰盛,但量很足,就算是大户人家也是平时不能经常吃到的那种。王著问普通工人吃些什么时助理告诉他跟他们的都一样,只是这几个蔬菜是长官吩咐让食堂另加的。说营地蔬菜产量有限,还不能保证所有工人都能吃到,每月只能吃到几次,但主食能让大家吃饱,因钢厂和高炉的工作量大,所以长官命令食堂每天都给加有肉食,说是提高食物蛋白质含量。

难怪这里的工人不用拿鞭子监管...

王著等人除了午饭时间以外一直都在几处厂区查看,贪婪的观察着所能看到的一切,直到傍晚才恋恋不舍的回到营区。

晚饭后他们又谈了半宿,最后赵一方嘱咐王著:"柴荣不是见过陈传吗?希望他能牢记陈抟的那句话:优好之处勿久恋,得志之处勿再往。"

"大人们也知道这幅字?这是陈道长临别时送给皇上的,皇上把它挂在书房自勉。"

林岩把李彤送来的一张由当地画师临摹出来的五代时期地图和一付望远镜递给王著:"石壁年代久远,上边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很多地名难以辨认,可能地图上会有些差池,希望你们在使用的时候予以校正。这付望远镜是我们打造的,送给皇上做礼物,还望笑纳。"

"我替皇上谢谢诸位大人。"说罢跪下给众人磕了三个响头。

六月初五一大早吃过早饭王著等人出发了。

林岩赵一方王东林等人一直把他们送到营门外。

留在肃州的士兵已经准备好粮草马匹等候在城外,甚至连刺史龙飞和肃州营长官苍野和拔悉密野也在等着恭送他们。王著他们在肃州没有停留,带上士兵和粮草便一路东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