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穿越后周最新章节列表 > 第128章 管理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128章 管理

不能逛街,不能上网,众女眷们天天嚷嚷着无聊死了。

后勤人员在一次聚会上批评了赵一方林岩等人,说他们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大家都那么忙,特别是老王他们有时已经忙到连轴转了,却还不给她们后勤人员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管怎么说她们也大都是知识分子,起码比民工中的那些班组长的水平高点吧?

赵一方林岩大呼冤枉,说没给她们分配工作是因为目前的环境太差,仅仅是不想委屈她们,绝对不是轻视她们的能力。

当初他们这群人刚被抛弃到这倒霉地方的时候,所有男同胞为了不让众女眷受委屈自觉自愿的担当起了所有的工作。特别是清理马贼现场的时候,满地的尸体伤兵,惨不忍睹,那血腥场面根本不适合女眷参与的。

除了曲玉华李敏等人还经常在机加工车间工作以外,其他女眷也只是负责营地的一些杂事而已,而且主要还都是程丽华宋悦等少数几个人参与管理,大部分丫头也仅仅在分配了任务时才勉强参加,比如给士兵和民工上课。随着士兵和民工学员越来越多,她们上课的任务已经很重了,所以才没有给她们分配其他任务。

程丽华说除了最初需要制定编写扫盲教材,大家的工作有点吃紧,后来就绪以后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无事可做,因为学员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而且理解、接受能力较差,教程必须从零开始,而且每天还不能教他们太多。

后来对肃州过来的那些丫鬟进行培训时发现她们也都认识字,她们甚至还偷偷讥笑咱们写的字缺笔少划错字连篇。其中很多丫鬟还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简单培训后已经都能胜任扫盲授课工作,特别是她们几乎每个人都能写一手好字,在编辑、抄录教材的时候,肃州来的那帮丫头丫鬟帮了很大的忙。虽说是让她们负责家政工作,但咱们现在也没多少家务可做,让她们去服装厂那边上班简直是浪费人才。后来就把她们全部吸收到了教育组,使师资力量大大加强,所以大家的空余时间就越来越多。

为了让李彤赵缘等那些无所事事的丫头们有事做,程丽华曲玉华等跟赵一方林岩商议给那些姑娘包括丫鬟们增加一些适当的工作,做一些文职、管理等工作。让她们后勤参与营地对民工的管理,比如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对各民工小组根据其工作性质不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方法,包括机加工厂和木工厂的技工。虽说现阶段民工们干活的积极性很高,但为防患于未然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绝对不能让老实人感到吃亏;无论是实行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都应该让踏实勤劳的人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人的积极性保持长久。

还有就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咱们工地,他们都不愿意继续租地主的地耕种,因为他们认为祖祖辈辈种地却填不饱肚子,现在在这儿做工基本上都能养家,连自家有地的村民都宁愿让地荒废都不愿再种。

虽然说从农耕向工业半工业转变是必然规律,是好现象,但目前情况下却不是什么好事。

现阶段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太低,如果周边的几万亩土地都荒废了每年要少收几百甚至上千万斤的粮食,这个损失太大。虽说以前给民工定下了种地指标,但还不够仔细,后勤可以把耕地、泼撒农肥、播种及播后耙地碾压、生长管理过程中的几次浇水、收割等等,各项工作量化计算一下,让每个班组在适当时期抽调适当人员及时进行农作管理。

整体量化下来计算每亩地的各项成本,等庄稼收获以后根据产量计算一下整体承包耕种土地需要补贴进去多少...看在管饭的基础上能不能再适当的给一些种地补贴,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的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大家商议后同意了后勤组的提议,但王东林钟锐等人认为现在营地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特别是周边城镇的人员加入进来以后,各色人等都有,已经不是咱们初到这儿时仅仅是几个村的村民,担心女眷们出入工地不太安全,虽说几乎各班组都有民兵,但他们还是告诫后勤人员安全第一,在去各矿山各班组的时候最好带几个士兵,反正每天都有一个班的士兵轮流在后勤值班,你们又是他们的教官,带他们一起出去也算是执行任务。

另外萧阳说雁儿娟儿她们也没必要天天跟着他去军营,除每周一次的集训之外也可以来后勤做些适当的工作。跟肃州的那些丫头们相比,雁儿娟儿她们除了武功好一点外,文化方面比人家差远了,所以让她们加入后勤,也学习一些现代文化和现代管理知识,对她们自己和营地都有好处,而且有她们几个人在安全上可以提高几个等级。

程丽华龙雨她们的第二个提案是对各班组负责人进行简单的培训,让各单位正副队长、组长也在业余时间过来参加培训,在扫盲的同时也学习一些简单的管理技能,咱们就这几个人,不可能一直插手最基层的管理的,迟早需要他们这些人进行管理。所以你们应该安排一下,让领工的队长、班组长轮流过来上课。以后升职、提拔使用也应该考虑一下管理技能吧?对一些实在是学不会的咱们也不勉强,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尽量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作用。怎么样?咱们又不收学费,我想他们应该很乐意参加的。

"好主意!"

"当然是好主意,这是我们这几个月验证过的。"

程丽华概括介绍了养殖场及蔬菜大棚的管理经验,说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临时抽调的民工,后来发现民工换的太勤很多东西还得从头教授,后来就挑选了一些悟性高、勤劳能干的人慢慢固定了下来。

那部分民工除了你们教给他们的专业技能外,我们后勤也学习教授给他们不少专业的养殖、种植技术。我们后勤人员把每种作物的习性、生长特点等全部做成卡片,而且是一式两份直接挂在大棚内和后勤办公室,直接根据资料指导民工操作,这样就避免了临阵手忙脚乱的局面。

在给班组长们上文化课的同时,顺便也教给他们不少的现代管理技术和知识,所以除了丫头们去大棚吃嘴以外,那些地方的管理基本上都由养殖组和种植组他们自己负责,我们只是按照墙上预定好的事项指导他们一下罢了。

营地内土地改造差不多的时候后勤她们就按照计划开始让民工们有偿提供农家肥,并用大车送往大棚和规划好的菜地果园。村民们对这种费时费力的劳动大为不解:段家堡的那些土地除了租给村民一部分外不还有上千亩吗?虽说远了点可以前不都是这么种的吗?干嘛要费劲整这些土地那得多少工钱?

老爷们制作的农具,比如锄头铁锹等,精巧实用,绝对是内行的庄稼人才能制作出来的。但看着老爷以及那些家眷拿锄头的笨拙样子就知道她们肯定没干过农活,可在她们的指点下大棚的蔬菜却长的那么好,她们到底是懂农活还是不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