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穿越后周最新章节列表 > 第1章 序言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1章 序言

一个私企小老板迷信玛雅预言01世界末日,他准备了很多逃难物资。01年1月的一场大雾使他误以为末日降临便带着家人和部分员工仓皇逃离...

世界末日没有来临他们却不幸被扭曲的时空离奇的抛到了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与他们一起落难的还有一批自助游的驴友,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努力拼搏。他们利用有限的物资和自己的知识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并帮助周边的百姓摆脱贫困,刚刚解决了自己的生存危机之后其中几个小青年便幻想着挥动小翅膀企图通过蝴蝶效应改变历史轨迹实现大华夏之梦想,避免异族入侵,打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之魔咒...

试想,柴荣发现木牌撤了张永德的点检之职谁的利益最大?赵匡胤。

所以"点检作天子"肯定是赵匡胤或赵匡义所为。

唐朝已逝华夏四分五裂。柴荣在统一华夏初见成效的时候却在幽州城下"病"倒,是巧合还是阴谋?

拯救柴荣,帮柴荣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大华夏。

建立大华夏?实行君主立宪?

目标也太低了吧?二十世纪末的时候大家不是已经开始嚷嚷"地球村"了吗?以咱们现在领先时代一千多年的知识和技术,咱们完全可以把目标定的高一点...建立一个和谐的地球村。

实力达不到没关系,咱们可以先建一个小点儿的村,随着实力的壮大慢慢扩大村的规模。

要想建立新秩序就必须打破、推翻旧王朝,可又有哪个君主愿意心甘情愿的把江山拱手让出来?这一切都需要靠战争来解决,打来打去伤害的都是老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难道就不能换种方式来解决吗?让周边的百姓、豪绅和各级官吏从羡慕到敬仰,然后水到渠成、自觉自愿的加入、投靠咱们总比通过战争征服更稳固吧?百姓的生活改善了,豪绅的利益也没受到影响,各级官吏的收入增加地位更稳定他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制造麻烦?

百姓们不是把咱们称为警察吗?咱们可以把村里的三权分立,让大家相互监督,咱们只当警察,不当村长。村长、县令、知府及品级更高的官员只要民愤不大就继续保留,并传授新的执政方式供他们参考...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兵不血刃统一大华夏,于国于民是不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国家名称:华夏大周帝国元首:柴荣甘肃区长景琼;归义军敦煌区长曹元忠;南唐区长李煜;后蜀区长孟昶;于阗区长李圣天,契丹区长耶律璟;大理区长段氏等。割据的十国灭亡的除外其余全部收拢为区,吴越钱俶、北汉刘纪元、南汉刘鋹、荆南高继冲、愿意加盟就任命当区长,不愿意?嘿嘿,那就换个方式换个新区长;逐步扩大到暹罗、交趾、天竺、高丽等...

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至北宋建立前那段时期。

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太原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国后唐。后唐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女婿石敬瑭引来契丹军灭了并建立后晋,割让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养子石重贵继位后不愿向契丹称臣,契丹人挥兵南下灭后晋,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郭威篡后汉建后周,960年,后周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

显德六年春,柴荣率军北伐,志在收复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三月二十九,车驾发京师。

四月十八北伐大军刚到宁州境内,刺史王洪举城投降。

四月二十三,驾御龙舟,率舟师顺流而北,首尾数十里。

四月二十七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

四月二十九,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以城降,世宗以为汝州刺史。

四月三十,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来降。

五月初一,瀛州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

四十二天兵不血刃收复三州三关共十七县,户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是役也,王师数万,不亡一矢,边界城邑皆望风而下。

就在商议攻打幽州的时候柴荣病倒返京,六月十九,驾崩于万岁殿,享年三十九。

天妒英才,可怜柴荣壮志未酬身先死,病逝还是谋杀?8年的宋朝淹没了一切证据,史学家们无从考证。但史书的字里行间仍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柴荣很可能死于慢性中毒,是被谋杀的,而且认定赵匡义下毒的可能性最大。

柴荣年轻力壮常年驰骋于疆场身体何等强壮?什么样的慢性病可以让他五月初二病倒四十七天后死亡?如果他有旧伤在身史书肯定会记载,但只留下一句"虽宰辅近臣问疾者皆莫得见,中外汹惧。"

"点检做"天子的木牌怎么那么巧被柴荣看到?是谁想陷害当时的点检张永德?陈桥兵变前后的安排那么的周密,如果说这一切的一切没有阴谋鬼才信。

纵观宋朝三百二十年历史,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为避免被篡权就开始重文抑武,没有继续柴荣的军事先收复北方屏障,而是对富庶稳定的南方大打出手,失去了辽国睡王当政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期,从此屡受北方游牧民族袭扰,一退再退,终于在崖山退无可退,179年汉政权以及其悲壮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由此揭开了蒙元统治中原的序幕。

如果,如果柴荣活着燕云十六州能攻下吗?他不会像赵光义那么狼狈的独自乘驴车逃回吧?收复十六州后能否抵挡辽军的反攻?能否巩固长城沿线北方屏障?能否抑制党项兴起?对内是继续执行节度使制度?赵匡胤为防止部下也效仿陈桥兵变而冥思苦想而采纳文人治国的建议。如果柴荣活着赵普会不会把这条计策献给柴荣?柴荣在青少年时期曾经做过贩运茶叶生意了解民间疾苦,也切身体会到军阀割据的弊端,他会不会为巩固政权而在崇尚武力的前提下宣扬文化、执行文人治国的方式?当初他下令孔庙处亦收税本来是中华历史上改革文人士大夫最好机会,可惜被赵匡胤"不杀士大夫"使阉儒等越加猖獗遗祸千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