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玄幻 > 水浒真说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八百零五章 行军向潼关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八百零五章 行军向潼关

完颜娄室得到了圣旨,命自己经略陕西。

虽然皇帝没有再给他拨一兵一卒,他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完颜娄室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兵在精而不在多。

这一点和陆阳很像。

用来作战的兵马不需要太多,守城的活,交给普通士兵就行。

娄室手上有一万女真精锐。

光凭这些人,要打下早已空虚的陕西。

娄室觉得还是轻而易举。

他命完颜活女下去整军备战。

从投降的宋军中挑选一些能用之人守城。

并留下一千女真兵监督。

自己亲自率领兵马前往潼关。

娄室刚到潼关,便接到前方传讯。

宋廷任命的陕西宣抚使范致虚调集六路军马十余万人聚集京兆府,正准备东进,支援开封府。

金军众人一听这个人数,顿时被吓了一跳。

十几万西军,那是何等战力。

他们才一万人,光守城都捉襟见肘。

若是战败,后方刚刚投降的宋军听到消息肯定会反叛,到时候连后路都要绝了。

完颜娄室立刻召集诸将到帅府商议对策。

众人七嘴八舌,吵得不可开胶。

完颜活女道:“父帅,宋军人多势众,大举来攻。

我们还是避其锋芒,在潼关坚守。

潼关乃天下雄关,我们有精锐近万。

宋军无论如何也攻不破此地。

我们便能先立于不败之地,随后慢慢找宋军的破绽。

只要抓住机会,就有赢的可能。”

“不行,潼关虽然坚固,离洛阳却有些距离。

洛阳城内还有两万多刚刚归附的宋军。

要是咱们长时间不在洛阳镇压,我怕剩下的一千兵马镇不住他们。

潼关确实是雄关,所以也不需要太多人驻守。

留下三千精锐足矣。

我们还是返回洛阳为好。”

“要不要向大帅发信求援,让他派些援兵过来。

我们人还是太少了。”

“这个主意不错。

围困东京也要不了那么多人手。”

“嘭!”

堂中忽然传来一声巨响。

众人连忙朝堂上看去。

原来是娄室用手重重的拍了一下大案。

案上的笔架箭筒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看看你们的样子。

也不觉得羞臊!”

众人见娄室发火,只能低头听训。

“太祖起兵时,咱们才多少人。

加上周围归顺的部落,满打满算才凑出了两千五百人来!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接连战胜了辽国数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的大军。

当初我们哪一次作战不是以弱胜强,哪一次不是处于兵力的绝对劣势。

我们输过吗?

这几年顺风仗打多了。

硬仗反倒不会打了?”

众人自觉惭愧。

低头无言。

“想一想,想一想大金勇士的勇气。”娄室喝道:“明日全军整备,出潼关向京兆府进发。

由我亲自冲锋督战。

只要我不退,谁敢退,小心全家性命!”

“我等誓死追随将军。”

范致虚在京兆府歇息了一天。

第二日便集合大军,准备将兵马开到潼关之下。

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城,一路往潼关前开去。

范致虚将兵马聚集,与熙河帅臣王倚,环庆帅臣王似合兵一处。

兵马总计十六万。

范致虚不知兵,竟然让十几万大军聚集在一路往潼关开去。

十几万人连带后勤队伍。

一路绵延二十里地。

首先部队太多,通讯手段低下,前后部队的通讯要全靠通讯兵,光从队头跑到队尾就要十几二十分钟,还有周围的警戒部队和前方的斥侯,万一遇到道路不通、敌人袭扰,这么长的行军队伍根本无法调度。

会很容易被敌人优势兵力切断,被分割是战争的大忌。

金军东西两路大军各有十万人。

但金军不会将这十万人全部聚集在一处行军。

行军时大多是以万户为单位。

每个万户之间间隔的距离不远。

如果遇到伏击,周围的友军可以迅速支援。

斥候探查的范围也更大。

消息传递也方便。

范致虚麾下有一个将军,名叫李孝忠。

他一眼便看出了范致虚安排的不合理性。

于是便向范致虚提了出来。

“使相,大军聚集在一处,没效率也不安全。

不如让两位帅臣各自率领麾下人马分左右翼前行。

再将永兴军兵马分为前中后三军。

每军两三万人。

如此可互为犄角。

型似杷叉。

军令传递也方便不少。”

范致虚听了,也觉得李孝忠所言有理,但他偏偏不用。

他早就打探好了。

守卫洛阳的只有金将完颜娄室麾下的一万金军。

他又要镇压洛阳,又要把守潼关。

能拿出多少兵力来。

最多几千人罢了。

他几千人敢来袭击我十几万大军。

那不是找死。

我一人一口吐沫都淹死他们。

范致虚如此想到。

再说了,李孝忠一个小小的偏将。

竟然敢质疑自己的决定。

简直是狂妄之极,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就凭这一点,他也不会听李孝忠的建议。

“本官知道了,你下去吧。”

“末将告退。”

李孝忠行礼退下。

许久之后,他也没有看见队伍的阵型有变化。

这才知道范致虚只是敷衍自己而已。

“哎,希望不会出事。”

刘仲武的兵马在队伍最后面。

等他出城的时候,中午都过了。

人多了就会是这种情况。

前面的人已经要安营扎寨了。

后面的人可能还没出发。

大军行进速度很慢。

一天只走了十几里地。

一共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慢慢来到了华州境内。

华州之下有一个小县,叫做朝邑,此处往东便是黄河,东南不远,过了渭水就是潼关。

宋军一路前来还算是顺利。

根本没有遇到任何金军阻拦。

唯一的难点就是上面文官对于军队运行的阻碍。

武将们要一边听上面文官的蠢蛋命令,一边在这些命令的死角中找破绽。

让军队可以有条不紊的继续行军。

不过好歹算是到了朝邑。

用不了多久就能到潼关。

到时候应该能轻松不少。

范致虚下令在朝邑县歇息一夜,第二天再往渭水边进发。

随后在渭水边下寨,再过一天渡河。

众军结束了一天疲惫的行军,好不容易才休息了下来。

虽然每天走的路都不远,但大家却感觉非常疲惫。

这种累,是从内而外的,俗称心累。

李孝忠睡不着觉。

心跳的很快,似乎有些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

他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出帐来到营中,看向天上的月亮。

今天是月初,一轮新月高挂于空。

晚上冷风呼啸。

吹动黑云掩盖了月亮的真容。

大风呼呼吹过,吹的旗杆上的旗子飒飒作响。

忽地,只听咔嚓一声。

旗杆竟然被大风吹断。

旗杆轰然倒下,旗杆的头猛地砸进了旁边的帐篷。

帐篷里的军士吓得慌忙跑出来。

“怎么回事,金人来了?”

他回头一看,才发现是旗杆倒了。

“旗杆倒了,肯定是上天预示给咱们,此行危险万分,让咱们赶紧回去!”

其他军士也纷纷点头。

宋军中人就没几个读过书,多数人都十分迷信。

出征之前旗杆折断,更是在军中流传已久的不祥之兆。

此事在军中迅速传开。

军心不稳,搞不好要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