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都市 > 嬉春物语最新章节列表 > 随笔四-回忆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随笔四-回忆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年,当然不只是按个体来区分的,也可以用每一代人来进行庞统的区分。这些依稀可见又有些似是而非的记忆,每次回想起来的时候,都会令我们不由得会心一笑。就好像是陈年的的一坛老醋一样,微酸中透露出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笑意。生于80年代初期的我,自然也不时的打开自己记忆的宝箱,回味着往昔那种青涩的回忆。

记得心中记忆最深也最早的动画,应该是《唐老鸭和米老鼠》、《蓝精灵》、《黑猫警长》、《巴巴爸爸》、《鼹鼠的故事》、《兔子,等着瞧!》(记得是前苏联动画)、《变形金刚》、《阿凡提》、《大盗贼》等等。当然最早出现在记忆中的应该是《大闹天宫》和《小蛋壳》了。在蒙蒙胧胧的记忆中,年幼的时候家中的电视台一共就3、4个频道,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看的节目让孩子们看。像上小学三年级左右才刚开播的北京21频道《七色光》栏目,想当然的一下子就成为了孩子们关注最多的话题,80年代的孩子先知道的不是咸蛋超人,而是《恐龙特级可赛号》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鞠萍姐姐为什么有名,呵呵,现在看来那也是必然了。只有一个台,也只有这么一个主持,不喜欢她又喜欢谁呢?放蓝精灵时,孩子们天天的喊着格格巫。放黑猫警长的时候,满街的孩子们都在唱那首主题歌。要是有人喊一声:“巴巴变~”呵呵,不用想了,绝对是刚看完巴巴爸爸的。记得放大盗贼的时候,我还在想这外国人天天的就吃土豆泥,他就不饿得慌吗?最初的一句口头禅也是在动画中学来的,那就是‘兔子!等着瞧!’

记得当时虽然也是很喜欢看动画,不过毕竟一个星期就放一天,大家每天还是主要玩一些老游戏。跳皮筋、摔方宝(后来有了洋画,就基本没有人玩方宝了。)、弹球、扎蛤蟆、扑蝴蝶、招老干儿(蜻蜓的一种,用芦苇杆拴住一只,然后一边吹口哨,一边招引它的同类来自投罗网。),每天楼前楼后的都是聚集着一堆孩子,玩的不亦乐乎的,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整天讨论的倒多是网游。家中攒一小袋子的弹球,或者是夏日里手中有一把像样的弹弓、扎蛤蟆用的叉子,就能让你在家附近小有名气起来了。

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现在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出版社呢?《城市猎人》(当时删减版名为侠探寒羽良)、《乱马1/2》等一批作品都是这家出版社翻译并刊印的。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对台版和港版喜欢给翻译的作品取个似是而非的中文名字很是反感。现在更是对很多的翻译也很抵触,ROUGH本来的意思是漫画时描白的格子……可是翻译们却非要给译成我爱芳邻。就像是水浒在外国被人翻译成官兵和强盗一样,让人啼笑皆非,作者煞费苦心想出的书名,却被改得面目全非了。ROUGH其实引申的意思是青春就像漫画中的描白格子一样,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看完作品,再回头细细的一品书名的含义,说实话,只有这时作为读者才能更加的理解作者所要阐述的意思的 ……而那些该死的翻译们,却为了能让书名吸引人去买,将我们这些读者所追求的和作者共鸣的权利,就这么生生的给剥夺了……

当时漫画书1块2一册,10册相当于日版的一卷,海南美术摄影这家出版社可以说对于80后的我们这些漫迷是大神一般的存在。只不过,最后这家出版社传闻被封杀了……《GAME集中营》、《画王》又还有几人记得呢?前者是电软的前身,国内游戏杂志的首创之作。后者是国内的第一本漫画月刊杂志,作为国内漫画第一人的颜开,他的《雪椰》就是在这本杂志上首刊的。只不过不约而同的就是,这两本堪称业界鼻祖的刊物,却同样也早到了封杀的下场。前者好些,后来被收编更名为电软。动漫游三栖人这个称号,就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最先提出的。当然,还有NEWTYPE网站……而画王……唉,回忆虽然美好,只不过,有很多东西都已成为过往了……

―――――――――――――――――――――――――――――――

老居自己的随笔涂鸦,写的不好,只是有感而发,请大家见谅。回忆太多了,发现简简单单的想一想,就有一堆的回忆涌了上来,想要写,又发现不知该怎样下笔。只得零零散散的挑出一些来写写,大家要是觉得写得太过于乱的话,请不要怪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