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次元 > 知否从蒙童开始最新章节列表 > 第224章 治标治本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224章 治标治本

大周苦黄河久矣!

梁山泊是怎么来的?

就是黄河多次决口后,洪水浩浩荡荡向东涌去,最后在古巨野泽处猪留,汇聚成八百里水泊梁山。

史书记载当时的场景:“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

后来的梁山泊水面广阔,物产丰富,也是重要的水利交通枢纽。

可千万不要忘记,当初形成梁山泊的过程中,有多少城池被淹没,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河防大事,关乎国本,偏偏黄河又是如此不驯,逼得大周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不得不精研水利。

就连顾廷烨这般昔日的纨绔子弟,也能随口说出个一二三来。

赵策英亦是如此。

事实上,赵策英一直十分注意搜集沿河府县治河的方针策略以供自己参考,先前向卫辰提起的浚川耙就是其中一例。

然而,如今的治河之策,就有如墙衅敷土,屋漏补瓦,年年治河,年年决堤,一年一年的没有个尽头。

每到夏秋时节,河水上涨,沿河百姓就紧张得心都提起来,一夕三惊是常有的事。

赵策英本来还对浚川耙信心十足,以为此举颇有创见,说不定能解决大周河防的困局。

可听到卫辰解释,赵策英才明白过来,这浚川耙和以前的方法比起来也是换汤不换药,一样没有什么用处。

好不容易生出的希望破灭,这让赵策英不禁有些沮丧。

倒是顾廷烨察觉到了卫辰说话时的神色,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顿时心中一动,当下开口问道:“兴云腹中可有良策?”

听到顾廷烨的话,正低着头长嘘短叹的赵策英也是精神一振,连忙抬头看向卫辰,眼中流露出希冀之色。

“办法其实很简单。”

卫辰目光炯炯,朗声说道:“四个字,顺势而为!既然黄河水能将泥沙带来,自然也能将泥沙带走。”

“能带来,也能带走?”

顾廷烨只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头脑,不明白卫辰这话的意思。

一旁的赵策英则是皱起了眉头,似乎若有所思,只是思来想去,始终不得要领。

见二人困惑不解的模样,卫辰微笑着解释道:“一直以来,治理黄河水患所用的方法大抵可以归结为两种,除了在两岸修筑高堤大坝,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将河水分流以减缓水势。”

“专则急,分则缓,这是水流的特性。因势利导,有什么不对么?”顾廷烨好奇道。

卫辰笑着摇头道:“专则急,分则缓,这话当然没错,可殊不知还有一句话,急则通,缓则淤!

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

黄河以两升之水载八斗之沙,一旦水势减缓,河水携带的泥沙就会大量淤积在河道中,导致河床越来越高。

由此堤坝也被迫跟着加高,最终变成屋上行舟的地上悬河,如同一柄利剑悬在沿河所有百姓的头上!”

“原来悬河竟是这样来的,分水势的治河之策竟然从根上就错了!”

听到卫辰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剖析,顾廷烨和赵策英都是恍然大悟。

“分水势作为一种治水方法,本身并没有错。”

卫辰及时纠正道:“黄河秋汛之时,河水会迎来一轮暴涨,如果不能及时分走水流的话,很可能造成溃堤。为了防御特大洪水,有计划地进行分洪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是从长期治理黄河角度来看,治河就是治沙,平时还是应当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这就是束水攻沙之策!”

“束水攻沙?”

顾廷烨和赵策英听到卫辰口中蹦出的这个新名词,一时间有些发懵。

“就是在已有的大堤内再筑一堤,收窄河道,使水流加速,带走泥沙。”卫辰耐心解释道。

说着就随手捡来一根树枝,在河堤旁的淤沙上给顾廷烨和赵策英勾画演示了起来。

“河水被内堤收束,自然要下刷河床,河床变深,也就相当于两岸堤坝变高,长此以往,河堤自然稳固,地上悬河的情况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卫辰此言别出一格,与这个时代世所公认的治河观点大相径庭,让顾廷烨和赵策英都为之深思起来。

二人结合卫辰在淤沙上画出的示意图想了半晌,最终都觉得卫辰的方法别出心裁,可以一举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河床逐年上涨的问题。

赵策英再度被卫辰的博学多才所折服,恭敬地向卫辰深深一揖,由衷赞叹道:“先生真乃再世河伯也!”

顾廷烨有些感慨道:“兴云你是江南人,却比我们这些生长在黄河之畔的北人更懂得如何治理黄河,真是令人汗颜啊!”

面对二人的夸赞,卫辰只是自谦地摆了摆手。

他心里很清楚,令顾廷烨和赵策英都为之惊艳的束水攻沙,其实也仅仅只是治标之策罢了。

真正的治本之策,还是澄清黄河,让黄河不再携带那么多的泥沙。

事实上,黄河所携带的泥沙,都是来自于关中和关西,再往上,则终年清澈如泉。

究其原因,还是关中和关西两地千百年来乱砍滥伐太过严重,遍地不毛之山。

一有雨水,这泥沙就随着水流汇入黄河,才造成了黄河一碗水半碗沙的现状。

要想治本,还是要靠恢复上游的生态环境,使山岭重新被郁郁葱葱的草木覆盖,如此才能避免水土流失。

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耗费的时间更是极其漫长,坚持一百年可能也见不到多少成果,这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共同完成的事业。

可是,封建王朝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亡政息,指望朝廷能够上下同心,始终如一地完成一项延续千百年的大计,不啻于痴人说梦。

即便是关乎国本的河防大事,在这一点上也不会有半点例外。

卫辰对此也早就看得明白。

因此,还是束水攻沙这样的救急之策更具有实际意义一些,至少能保沿河两岸的百姓几十年间不受河患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