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大明领主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五百六十四章 这是要搞什么?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五百六十四章 这是要搞什么?

看到众人聚精会神的听讲,杨阳阳有点小得意,自己终于可以在这里展现自己的才华了。

“根据内阁审核,大都督书写的条文上讲,县下面每个村遴选一到两名代表,代表汇集到乡里,乡里对这些人进行审核,若如作奸犯科,大逆不道,谋反等重大恶迹的人进入镇里,镇里遴选四五名代表加上这些各个村,各个乡的代表进入县里,最终这些村里和乡里,镇里的代表成为县里的咨询局成员。”

再次看了大家一样,见大家不明白,杨阳阳没有理会,继续说,“这些代表将代表你们这些村,乡,镇的利益,在县里发出声音,或者提出对县里施政方针的建议,并且由全体咨询局成员讨论通过,你们通过的决议,将成为县府施政的方向这方针,只要不是上级部门必须要办的,或者国家军事等事情,就必须优先办理这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人能对知县的施政指手画脚了。”

“什么,让百姓对县里的施政方针指手画脚,这是什么意思?”

有一位知县恼火的问道。

他们都是张强在华夏义军时候就投靠的秀才士子,读书人等,开始只是派遣队形势的官员,就是个办事员,但他们下去的职责就是恢复战乱带来的没有官府统治地方的乱局,之后他们就成了当地的官员,但不是知县,而是辅助当地守卫的军队百户,千户掌管军政事物的书吏。

沟通当地,书写文书,同时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主要的管理人员还是华夏军的那些兵将们,实际上那时候金华义军处于地方上只要不乱,归顺华夏义军,名义上还是顶着大明土地暂时管理人员的名义。

之后由隆武朱聿健这位南明皇帝派遣官员,张强当时候只收税,打战,反抗清军,但那时候隆武朝不保夕,官员们也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很多官员都是原先流落在南方的北方大明官员,南方的一些官员都跟着弘光被杀死了,或者跟着永历跑到了广西一带了,朱聿健根本没有那么多官员可用。

因此实际上人是大明的人,官员也不多,土地是大明的土地,金华义军只是代为保管,之后,金华义军不想让站稳脚跟的朱聿健派遣官员,自己处于一种半独立状态,听调不听宣。

自己任命官员,但任命的官员从办事员升为吏员,仍然没有一个正式的称呼,之后多年当金华义军兵强马壮,形势稳定,占领地盘不再受到清军威胁,有了稳固的后方之后,才把这些读书人秀才们安排为县里吏员,官员,撑起一个县的官员骨架,之后任命一些举人为知县,后来实在没有人,已经历练多年的秀才和读书人们才正式成为掌管一县的知县等官员。

之后有了正式投靠的当过知县,县丞,甚至是知府的大明官员,这官员的架子才慢慢搭了起来,如今知县的位置上的官员已经不全是投靠的官员和当初的那些秀才读书人了,而是全部是参加华夏军科举考试,并且经历过官员任职培训考试,骨干虽然也是原先的读书人们,可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官员选拔,任命体系了。

后来投靠的官员和读书人,秀才们除了能力极强的人,其他的一些人都做了学政部的教师,被分散在各地教学生们读书识字了。

已经上手稳定的当自己的官,期望着能干出成绩,在华夏军官员系统中升迁的这些知县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肩膀上的担子再重一点,让百姓来教你怎么管理这个县的民政,这不乱了纲常,乱了千百年来的习惯了吗?

他们不服也是情有可原的。

杨阳阳咳嗽两声,压下群情激奋的那些地方大佬们的声音,冷静的说道:“这是大都督定下的,但不是给你们加重担子,而是帮助你们施政的,虽然也有些监督的意味,但大都督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让你们在为官的道路上犯错,没有错误,你们的考评成绩更好,百姓拥戴不好吗?他们就是代表百姓给你们评分,帮助你们进步的。”

“监察,前有监察部,后有你们民情部,现在弄一个县咨询局,还让不让我们这些底层官员活了?”一位知县跳起来挥舞着手臂大声吼道,其他知县也站起来,附和道:“是啊,是啊,还让不让我们活了?我们不干了行吗?”

“这,这,”就连杨阳阳也感到对不住底下的这些官员,他也曾经担任县丞,知县,知道华夏军本来就对底层官员监察严密,底层官员办事情战战兢兢,就怕犯错,现在加上一个县咨询局,这是往底层官员身上压重担啊,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是大都督定下的策略,不是他这个曾经的将军,如今的民情部监察官能推翻的。

不过这县咨询局也不是全都是监察官员的职责,监察官员的职责只是其中很微小的一项,主要的职责是让百姓发出自己的声音,给百姓一个当官的途径,当然这官员实在是有些微末,因为他没有品级,而且是一年一选,普通代表可以连续当选,最高五年,五年之后由其他人担任代表,但以杨阳阳的底层经历,越是乡村,底层的地方,利益纠纷越多,越麻烦,能常年担任代表的人很难。

他敲了敲桌子,众人好半晌才恢复了安静,等待他给出解释。

他却没有给出解释,而是照着条陈念了起来,“县咨询局的代表由镇代表中选出,每人任期一年,年满换另外的镇代表出任,但如果该人连续当选,则该人可继续担任县咨询局代表,五年期满,不得继续担任代表,换人担任代表,县咨询局代表代表县里百姓的利益,如果同官府冲突,交由上级咨询局审核,官府理亏则由县咨询局胜出,官府必须无条件执行县咨询局提出的要求。”

众人凝神细听,等待他给出答案,而杨阳阳继续往下念,知府等官员则在一旁喝茶,想事情,这些事情在他们看来不关他们什么事情,作为官场老油子,他们才不会把民情部的事情往自己身上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至于底下的知县们如何为难,那不是他们的事情,他们已经不是知县之流的底层官员了。

“村民代表必须在村里拥有价值一百华夏元的资产,并且在粮食行存款一百华夏元,并且一心为村里百姓谋利,众人认可推举,才能担任代表,该代表必须为村里做好事情,取得村民的认可,不得由官员推荐或者村长,里正,保长担任,该人必须为不和官府有关联的人士担任。”

这和那些知县没有什么事情,他们仍然支愣着耳朵等待有关对他们有利的条款。

“乡里的代表需要有资产一千华夏元,并且拥有房产,固定居所,身家清白,无作奸犯科前科之人担任,并且不得是官府或者和官府有关联的人员,也可以是村里有名望的族长或者百姓,商人,任何一种职业的人。

这不限于那个村的人,村代表全体为为乡咨询局成员,并且在这里面选举产生五到十名镇代表,参加镇咨询局,镇咨询局代表参加县咨询局代表由镇咨询局全体代表选举产生,名额为三到五名,汇集到县,成为县咨询局代表。

县咨询局代表负有代表百姓发声的资格,决定县里一切事务的权利,并且监督官府施政,如果官府施政者有犯罪行为,可以由县咨询局监督,并且提请上级官府罢免该官员。”

“县咨询局的主要职责,官员评级考核意见,该意见上级官府应给予高度重视,考核乘机百分之六十依靠县咨询局出具的意见;县咨询局监督县税收和上级官府拨款的应用,如果不能按照应有应用去运作,那么有权对该官员提出弹劾,上级官府应给予足够重视,不能让百姓的钱花在贪污浪费上面;县咨询局对该县的杰出人物给予支持,对贫困人物给予支持,做官府照顾不到的事情,……,一系列的条款给出,使得县咨询局的权利相当的大,但最后一条不得无故干涉官员施政,否则以重罪论处。”

听到最后一条,知县们懂了,这就是一双眼睛,能看能说,权利不小,但不干实事,他们可以自己玩,县里面也可以配合,但不能干涉他们施政,除非施政有错误,他们还必须每年提出有利于县里施政的意见和方针政策,还必须自己掏腰包给自己拨款,运作,主要的功用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一下时事政治,讨论一下县里的民生大事,帮助百姓,做一些好事情。

这下知县们放心了,虽然有些掣肘,但不大,也就是说只要应付过去就行了。

方以智管理湖北州,辅助萧飞防守边境地区,同时也是华夏军前线的后勤保障的大总管,本来就是一个有才的人,又是一名能干的官员,更由于张强的刻意培养,让他从高位下到低级的官位县丞去历练,他力量的地方为安徽州,第二次调到了安徽州另外一个县城担任知县,然后一步步跋涉上来,最高做到知府二把手,布政使,之后调回中枢继续在兵部侍郎位置上呆了一段时间。

打下湖北州以后,既唐殿风之后,出任湖北州巡抚,州长一职,和唐殿风的湖北州一起分担前线的民兵调拨,物资转运,为大军保障后方,同时管理他去下辖的州的民政事务。

他们两个接过了江西州的地位,解放一直为前线保障大军攻伐敌人的重任的米淳,作为江西州的巡抚,封疆大吏,随着战争的远去,江西州的发展紧追早就被解放,成为后方的福建州尤海波。

如今浙江州,福建州,江西州,成为华夏军的新的核心区域,湖广州成为以前的福建州,到后来的江西州,成为延伸的黄色区域,而湖北州广东州,安徽州成为边缘区域,红色区域,华夏军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消化大明的地盘,消弭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一点一点争取大明和大清百姓的人心,最终将一统江山。

方以智今天路过他任职的安徽州这个县,返回中枢给张强汇报情况,同时接受中枢内阁的问询,以评价他这两年来的政绩,为他的政绩考核争取高分,听说中枢有新的的举措,他就来到这了正在召开会议的县衙大堂,听这里的知府和知县们说些什么。

听了半天,他算是明白了,大都督这是要给予百姓一个发声的通道,给予那些遗老遗少们一个坐下来喝茶聊天的地方,让他们多少参与地方建设,为百姓做好事情而已。

功能吗,相当于前朝的御史制度,但不是指摘朝廷,而只是和县级官员打交道,给县级官员找麻烦,同时必须为百姓做好事情,调节百姓同官府的冲突和矛盾。

上了知府这一层,就没有什么用了,知府这一层已经不是和百姓打交道了,而是同官员和一些商人,乡绅们打交道了。

当然,他们是县里的,却由府里管理,这也和府里有一些关联,却不大了,不过也许能牵扯到一些府里的官员,毕竟还有民情部这一层的。

他觉得大都督这一招很妙,以往上层的知府这一层一般是听不到下面的声音的,有了县咨询局,知府也能听到下面的声音,有利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下属,官员们,以避开一些雷区,给百姓一些活路。

以后是不是还有府这一层的咨询局,照他看来不会再有了,监察部接过了民情部的职责,会对府这一层的官员管理的更加严格,由民情部和监察部配合,可以更好的让上层的意志到达下层,由知府这一层进行安排实施和反馈,就能更好的掌握局势。

不至于闹的底下造反,上面不知的地步,等事情闹大了无法收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