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都市 > 商业大宋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八章 赵顼的术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一百七十八章 赵顼的术

王雱在上海书院传经受道的时候,大宋帝国的首都汴京朝堂上,一场滑稽的演出拉开了帷幕。

御史蒋之奇抛出的“欧阳修和媳妇吴氏私通案”大大满足了首都人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刚刚办完父亲丧事正准备一展身手中兴帝国的赵顼则恼怒的看到自己手下大臣的无聊和不务正业。

参知政事,副宰相欧阳修的府邸这些天很冷清,被自己推荐的蒋之奇狠狠倒打了一闷棍后,这座府邸的主人一直闭门谢客,他倒不是因为做贼心虚,只是实在接受不了自己看人的眼光。

当然欧阳修的低调更多是因为他的仕途已经走到了尽头,从新君登基后,文采风流而政商不高的他很清楚,自己当初大犯忌讳提出把蜀国公主和亲张笑后,这位和妹妹关系很亲密的哥哥心中会有怎样的反应。

虽然知道自己未来的仕途,但被一手推荐的蒋之奇污蔑还是让欧阳修怒火中烧,尤其是他居然使用了这样一个极难听而难以辩白的由头。

御史蒋之奇这几天很得意,弹劾欧阳修使他即洗清了被对方推荐而成一党的常情,更是自以为得到了新君的欢心。

望着汴京城西顺天门方向,自当了御史后,就下定决心做帝王鹰犬,奉献出所有忠诚,抛弃所有不必要和迂腐的“善良,正直及相关人性”的蒋之奇轻轻叹了一口气。

“别怪我,反正皇帝已经看你不顺眼,既然当初是你举荐我,不如再成全我一次。”

世上的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这一刻春风得意马蹄急,下一刻也许就是黯然销魂伤别离。

赵曙的墓地修好了,韩琦回来了。

没有人不知道这两人之间交情深厚,也都知道韩琦决不会看着老友身败名裂。

“这件事有人证吗?谁看到了?新君继位,有多少大事要办?你却以帷薄之私毁诬大臣淆乱朝政….。”

朝堂之上,韩琦的质问回荡其间。

赵顼眯起了眼睛,看着朝堂上大臣们一副噤若寒蝉的模样,脸上虽然还挂着从容淡定的神色,一刻心却渐渐冷了下来。

没有出现意外,除非在床上抓了现行,否则这件事当然是查无实据。御史中丞彭思永知了黄州,蒋之奇去道州监酒税。

而已经看清楚自己命运的欧阳修没有接受赵顼要欧阳修回中书视事的手诏,再三上表求退,终于去亳州作了太守。

一个风轻云淡的清晨,在这场闹剧中的主角欧阳修悄悄的离开了汴京城,望着高大雄伟的城墙,他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番感叹。

“看来这里我是回不来了,但愿我大宋能度过海外张氏之危。”

憨直而文采斐然的欧阳修离开了,虽然他的理智告诉他,史上没有一个帝国会在有像张笑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后,还能继续存活乃至中兴,但多年的感情还是让他对这个帝国致以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他的祝福,帝国皇帝作为一个自然人而不是龙或者天神的后代亲戚,自然听不到也感受不到。盛夏还没有到来,但夏日阳光的热情已经让汴京城里的人类感受有加。

清晨,微风袭来,如果不考虑睡眠被牺牲,本是很舒服,很愉快的时间段。

帝国皇帝缓步凝着眉头走向太皇太后曹氏居住的庆寿宫,他昨晚没有睡好,已经当了快半年的皇帝,但他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整天就是大臣间的相互攻奸和蝇营狗苟。

恭敬而熟练的给老而不死的曹太后请了安,当然这个老而不死是赵顼心里私下给她起的。

“官家的身子看来不错,精神也好,正是要好好注意,以后没什么事,就别这么早到我这个老婆**里来了。”

“那里,给老祖宗请安是我做孙儿的本分,那里能如此。”

祖孙二人合唱了一出亲情早戏后,赵顼挥了挥手,屏退左右,神色一端,对曹后请教了自己的疑问。

“新上任的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相跋扈,孙儿见识浅薄,还请老祖宗帮着想个好法子。”

“韩琦!韩相算是三朝元老了,他….”

太皇太后曹氏说到韩琦的名字,语气踌躇,古井不波的面容也似乎微微抽动一下。

“官家,有句话也许你父皇走的太急,没有仔细与你说过。”

轻轻顿了顿,似乎想找个合适的词修饰,曹氏接着说道:“对于底下的臣子,做帝王要记住一句话,他们是臂助,是依靠,但归根结底是….狗。”

最后这个“狗”字,曹氏说的很轻,但很坚定。

“不要奇怪,这个比喻似乎有些难听,但…你仔细想想,臣子们之所以忠于皇家,无非是咱们给了他们该有的地位罢了。”

赵顼低着头,仔细嚼嚼着曹氏的微言大义。

“唉!难道你真以为这世上会有人当真天生就忠心耿耿不成。君王之道,不在于臣子是忠是奸,而是他们是不是有能力,有条件成为权臣。”

说完这句话,曹氏的脸上又重新回复了一向的庄重慈祥,或者….道貌岸然。

“知道了,老祖宗说的金玉良言,孙儿谨记在心。”

标准的把该做的礼仪做完,赵顼在心里暗暗冷笑了一声,回到了自己寝宫。

“你还当真把我当抢使,难道我不知道你一向对韩琦心中有龌龊?”

虽然对曹氏借刀杀人的把戏赵顼自以为已经了解,但这个老女人的话倒也不完全是错的。韩琦的权威已经大大影响到了他作为帝王的威信,无论什么理由,这个老家伙都不能让他把宰相继续当下去。

大宋朝廷接下来的变故让所有朝臣都知道了官家的想法。

御史中丞王陶被免职,但马上有了迁他为翰林学士的诏书,不过这一次韩琦多年执宰的效果显现出来。

中书省居然不理会赵顼迁王陶为翰林学士的诏书,只出告了司马光担任御史中丞。

皇权和相权在这个初夏冲撞起来。

参知政事吴奎作为这场冲突的中心人物,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他不但接连驳回了赵顼的诏书,还力谏王陶罪大恶极,是和蒋之奇一样的小人。

这场风暴来势汹汹但平息的很快,吴奎和王陶最后都被罢黜,一个各打五十大板的中庸之道。

皇权和相权似乎找到了平衡,但中心人物韩琦不这么看,他自从这场风暴袭来后,就窝在家中请辞,死活不去中书。

当然,以大宋帝国皇帝一项的仁义,赵顼自然没有太为难一个“病人”。

在多次召唤韩相不起,确定劳苦功高的老宰相身子骨不利索后,勉强同意了他回相州做个清闲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