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科幻 > 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最新章节列表 > 第6章 嬴稷:我现在赔礼道歉还来得及吗?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6章 嬴稷:我现在赔礼道歉还来得及吗?

秦霄离开洛京,向东进军的消息很快传回了秦国。

秦昭襄王嬴稷收到消息,立即召见樗里疾和甘茂。

“你们看看这个。”

嬴稷将情报递给两人过目,问道:“你们说,这秦霄,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王……”

樗里疾放下竹简,拱了拱手,问道:“听闻前几日,少良造的使者曾求见大王,不知所为何事?”

秦霄使者来到咸阳的时候,嬴稷并未让樗里疾、甘茂等人参与。

在见过面之后,使者也没有在咸阳停留,当天就离开。

樗里疾只知道有这么个人来过,却不知道嬴稷和对方都谈了些什么。

此时听闻秦霄选择向韩国进兵,樗里疾第一反应,就是和此事有关。

听到樗里疾的问题,嬴稷目光闪烁,犹豫了一会,表情舒展开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道:“也没什么,那秦霄向寡人索取秦之锐士的练兵法,寡人拒绝了。”

樗里疾:“……”

甘茂:“……”

这事,还真符合秦昭襄王的风格。

单方面毁约这种事,秦昭襄王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也正因为这一代秦王这样的性子,导致秦国在诸国之中的信誉一向不怎么好,愿意信任秦国的人也越来越少。

不但国家之间如此,就连民间,对秦国的认同度也很低。

这里的“民”,指的可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士子。

秦国地处西北,教育资源落后,自身培养人才的能力不行,对外部人才的依赖程度一直很高。

前有秦孝公重用郑国申不害(商鞅被主角拐走了),后有秦惠文王拜魏人张仪为相、公孙衍为帅。

而到了秦昭襄王这一代,却没有什么外国士子投靠。

仅有的一个楚国人甘茂,还是从秦惠文王时期就留在秦国的“老人”。

樗里疾和甘茂都很清楚,秦昭襄王这样言而无信的作风,对秦国是非常不利的。

两人也不是没有劝说过,但每次秦昭襄王都答应的好好的,然而到了下一次,该毁约还是毁约,该坑人还是坑人。

属于典型的认错态度端正,但就是不改。

两位老臣劝说了不止一次,没用。

次数多了,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好在除了信用差这个毛病之外,秦昭襄王还是一位颇为有为的君主。

樗里疾和甘茂一致认为,在秦孝公、秦惠文王之后,现任的秦王稷,也是一位能够让秦国继续向高峰迈进的明君。

然而……

此时听到秦昭襄王居然在和秦霄的约定上,又犯了毁约的老毛病,两人心里顿时生出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感。

老大,你毁约的时候,也不看看对方的实力的吗?

赵国、韩国这些国家,毁约也就毁约了,他们不敢报复,即便报复,秦国也不怕他们。

但秦霄手中,可是有着百万大军的啊!

要是被你激怒了,直接打过来,这可如何是好?!

好在,最坏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秦霄没有因为秦昭襄王的毁约而恼羞成怒,掉头来攻打秦国。

但……

他出兵韩国的举动,也确实让人看不懂。

“会不会……”

甘茂提出一个猜测:“少良造并非是出兵攻打韩国,而是投奔韩国?”

“投奔韩国?”

秦昭襄王一愣,反问道:“丞相为何有此一言?”

韩国?

投奔?

且不说秦霄刚刚跟韩国打了一仗,灭掉韩国大部分兵力。

就说这韩国的实力,有什么值得投奔的啊?

“大王,话不能这么说。”

甘茂尝试着从一个“军阀”的角度来理解秦霄的举动,有些不太确定地说道:“正因为韩国势弱,无法对少良造形成威胁,所以他们才有合作的空间?”

这话用的是疑问句,说明甘茂对这个猜测也并无太大的把握。

不过,听了甘茂的这个分析,樗里疾和秦昭襄王却都沉思起来。

以秦霄的兵力,若说想要占据绝对的主导权,投奔韩国,确实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啊!

以韩国现在的实力,在秦霄面前,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一旦秦霄进入韩国,就连韩王都得听他的。

若是他在韩国经营一番,扼守住秦国东出的路,对秦国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原本的历史上,河东之地本是被魏国占据。

不过,在这个世界,因为秦霄的介入,魏国在河西大战之中损失惨重。

虽然秦孝公为了争取到变法强秦的时间,将河东还给了魏国。

但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又重新将河东之地夺回,直接与韩国接壤。

本来,秦昭襄王打算的很好。

一旦秦霄在伊阙击溃了韩、魏的军队,秦军就可以顺势东出,夺取中原腹地的大片领土。

但,若是真的被秦霄控制了韩国,这个算盘可就行不通了。

想到这里,秦昭襄王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他不知道的是,甘茂只猜对了一半。

秦霄确实打算控制韩国,但并不是像甘茂想的那样,通过挟持韩国朝堂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切,而是直接灭掉韩国。

甚至于,秦霄的胃口比甘茂想得还要大得多,不但要韩国,同时也要魏国。

但秦昭襄王并不知道这一切。

他只是基于甘茂的判断,飞快思索着秦霄控制了韩国之后,会对秦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毫无疑问,一旦让秦霄控制了韩国,秦国东出的计划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秦昭襄王以己度人,自己刚刚坑了秦霄一次,换成自己在秦霄的立场上,必然是会阻挠秦国东出的。

这一下,秦昭襄王有些头痛起来。

本来以为秦霄只是个“工具人”,用完之后随手就可以扔掉。

所以在得到消息,韩、魏大军溃败之后,秦昭襄王不但拒绝了向秦霄支付报酬,也就是【秦之锐士】的练兵法。

同时,他还暗中下令,断掉了给秦霄的补给。

然而,现在秦霄似乎有控制韩国、截断秦国东出通道的趋势,秦昭襄王就有些坐蜡了。

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秦昭襄王忽然开口,语气中有着明显的迟疑:“你们说……寡人现在命人将【秦之锐士】的练兵法拱手送上,还来得及吗?”

樗里疾:“……”

甘茂:“……”

不愧是秦昭襄王。

只看利益,一点脸面都不要。

从理智上来说,他们也认为,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但……

拉不下这个脸来。

这个时代,贵族、士族阶层普遍注重脸面。

像秦昭襄王这样不要脸的人,实属罕见。

但,不要脸有不要脸的好处。

有时候,舍弃了脸面,只注重利益,反而能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就比如现在。

樗里疾和甘茂其实都希望让秦昭襄王服个软,和秦霄讲和。

但两人面面相觑了半天,谁都拉不下脸来开这个口。

“罢了。”

秦昭襄王想了半天,还是没能拿定主意,摆了摆手,道:“你们先退下吧,寡人再好好想想。是了,多留意一下韩国方面的情报,若有任何变故,立即呈报于寡人!”

“老臣遵命!”

“老臣告退!”

樗里疾、甘茂两人纷纷告退。

两人离开之后,秦昭襄王依然没法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安下心来批阅奏章。

他满脑子想的都是秦国、韩国、秦霄,还有【秦之锐士】的练兵法。

若是交出练兵法,就能打开秦国东出的通道,他不会有丝毫犹豫。

他担心的是,秦霄是否会和自己一样“无耻”,收了好处之后便翻脸不认人。

人总是以己度人,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

一个不信守承诺,喜欢毁约的人,便会觉得别人也和自己一样言而无信,信不过任何人。

秦昭襄王脸色阴晴不定,犹豫了许久,依然没能下定决心。

最终,他只是长叹一口气,将竹简丢到一旁,打算先观望一段时间。

万一,秦霄并没有打算扼住秦国东出的通道呢?

……

韩国。

秦霄率大军进入韩国境内,一路攻城略地。

六十多万大军,除了十多万的中军主力之外,其余全部分散出去,攻打各个城池。

韩国将国运赌在了伊阙之战,绝大部分兵力都陷落于伊阙,此时国内只剩下了区区数万兵力,根本无法抵抗秦霄的攻势。

尽管韩厘王在伊阙之战结束之后,立刻开始加紧征调壮丁,训练新兵。

但没有系统面板的加持,短短两个月时间,根本练不出一支可战之兵来。

在大臣的建议下,韩厘王一面龟缩防御,以空间换取时间,加紧练兵的步伐,力求在新郑受到致命威胁之前,将紧急征调的壮丁训练成军。

另一方面,他也立即派出使者,向秦霄求和。

来者是一名中年文士,乃是韩国的丞相张平。

“陛下,张平此人不算贤才,只能说中规中矩,但他的儿子可了不得。”

郭嘉提醒道:“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就是出自韩国张氏。”

“张良……”

秦霄点点头。

这个情报,秦霄在进入副本之前,在论坛上征集资料的时候,也有注意到。

虽然时间上看起来有点奇怪。

要知道,张良在汉朝建立之后还活了三十多年才去世。

即便是从现在这个时间开始算,也相差了一百多年。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古代老夫少妻很普遍,老来得子这种事也是常有。

若是张平年迈的时候才有了张良这个儿子,这对父子在历史上的时间跨度加起来达到一百多年,也是有可能的。

张氏在韩国属于豪门,从张平的父亲张开地便是韩国丞相。

如今张平也是丞相。

若非韩国被秦国所灭,未来的张良,也必然能成为丞相。

一门三相,即便是在世家门阀最鼎盛的时期,这也是顶尖豪门才有的待遇。

不过,比起张开地和张良来说,张平的能力方面就要差了不少。

能当上丞相,一来是靠着家族背景。

二来,也是因为韩国这个时期的人才匮乏。

本来还有个苏代,韩厘王当初能当上太子,便是靠着苏代的帮助。

但等到他继位的时候,想要拉拢苏代,已经迟了,后者已经投于齐国。

韩国势弱,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差,只能靠内部挖掘潜力。

张平虽然不算什么顶尖人才,但在衰落的韩国之中,已经算是为数不多能够拿得出手的了。

再加上家族的背景,官至宰相,也就不奇怪了。

“陛下是否对张良有想法?”

郭嘉看出了秦霄的心思,开口道:“陛下可灭韩,施恩于张氏,留下些许缘分。如此,数十年后,重回此方世界时,张良必为陛下所用。”

郭嘉了解秦霄的“收集癖”,知道他肯定不会放过张良这个人才,当即开始出谋划策。

想了想,郭嘉又道:“此外,韩国未来还有韩非子等贤才,陛下灭韩时,可传令各军,尽量避免伤害韩国士族,一来可收拢人心,二来可为未来做打算。”

“现在说这些太早了,张良要几十年以后才会出生呢。”

秦霄摆了摆手,带过这个话题,反问道:“张平这次是为求和而来,你说我们要不要答应他们?”

关于是否灭掉韩、魏,秦霄虽然有所倾向,但到现在都没有完全下定决心。

张平代表韩王来求和,秦霄就更加犹豫了。

这一路上,秦霄也问过其他人的意见。

大部分人都支持郭嘉的判断,认为灭国是更加有利的做法。

不过,司马懿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效仿在三国世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占领韩、魏,但保留其王室和大部分贵族,以韩、魏的名义行事。

反正秦霄不会永久性地留在这个世界。

将各国王室保留,或许还能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利益。

秦霄表面上对此不置可否,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不表态,就表明秦霄心动了。

听了秦霄的问话,郭嘉思索片刻,反问道:“陛下何不先见见张平,听听韩王的条件,再做打算?”

“也是。”

秦霄点点头,对卫兵吩咐道:“去请张平过来。”

张平很快被卫兵请来。

他是一名中年文士,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样子。

“韩人张平,见过将军!”

张平开门见山,说出自己的来意:“在下奉大王之名,特来向将军乞和。韩国愿割让十五城,拱手奉上,并以臣礼侍秦。”

简单、直接,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上来直接说出自己求和的代价,甚至姿态也摆得很低,直接说出“乞和”、“臣礼侍奉”之类的字眼。

如果没有韩王的默许,张平这个丞相,是绝对不敢用这种辱没国家的字眼的。

从他的话里,就可以大致看出韩王的态度。

他们被打怕了。

只要能免于兵灾,付出再大的代价,韩王也愿意接受。

秦霄丝毫不怀疑,所谓的“十五城”绝非韩王的底线,如果自己开口索取,多了不敢说,索取三十座城池,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只不过,韩王似乎弄错了一件事。

攻打韩国,并非是秦国的意思,而是秦霄自己的想法。

这其中,可是有很大区别的。

秦霄并未立即点破这一点,而是看向营帐中的地图。

张平立即会意,走到地图边,指向韩国西北角的一处位置,说道:“平阳一带,共计有城池十二座,我王愿再加三座城池,凑足十五之数,割让于秦。”

在地图上,韩国的疆域是一个不太规则的长方形。

平阳,就在韩国的西北角,与秦国接壤。

割让平阳,想来也是为了方便秦国接收。

另一方面嘛……

若是秦国接收了平阳,与赵国的边境就会扩大。

若是秦、赵打了起来,韩国便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

在秦昭襄王刚刚登基的时候,秦、齐、楚三强并立。

几年前的垂沙之战,几个国家联手攻打楚国,让楚国国力衰退了不少。

但赵国却是借着这个机会,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国力怎么样不好说,但军事力量确实是渐渐赶了上来。

一旦秦、赵的边境扩大,就更容易产生摩擦。

就算打不起来,关系也会趋于紧张。

两强相争,韩国,就有可能在两国的夹缝之中低调积蓄实力。

张平和韩厘王的想法很好。

秦霄也未必能一眼看透这其中的全部谋划,但却也知道,韩国割让城池,一来是被打怕了,二来,必然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不过,韩厘王最为失算的一件事就是,秦霄和秦国,是两个独立的阵营,并非是一家。

“不废一兵一卒而取十五城,确实是很划算。”

秦霄看了一眼张平,淡淡开口道:“但是,韩国兵力几近损失殆尽,若我百万大军攻韩,可取整个韩国,你告诉我,我为什么要因为平阳十五城,而放弃韩国其余的数十城池?”

韩国的国土不算大,整个国家加起来,也只有六七十座城池。

割让了平阳,对韩国来说也是伤筋动骨的损失。

但秦霄说的话却是直指问题的根本。

我有能力取整个韩国,为什么要为了平阳十五城,而放弃更多的利益?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但,在来此之前,张平就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做过预演。

秦霄这个问题,正好是他有所准备的。

“将军所言差矣!”

张平当即道:“韩国乃四战之地,秦若取之,北接赵国、东临魏国,南接楚国,强敌环伺,于秦而言,弊大于利……”

他的长篇大论刚起了个头,便被秦霄打断了。

“我想丞相和韩王恐怕搞错了一件事。”

秦霄很不客气地打断了张平的话:“我代表的只是我自己,不是秦国。之所以攻韩,也是为了有一立足之所。”

顿了顿,秦霄继续说道:“我麾下百万大军,平阳十五城,不足以供养。韩王若要议和,重新考虑一下条件吧。”

“这……”

张平顿时傻眼。

他来之前猜测了很多可能遇到的状况,做了大量的准备。

但这情况,他是真没想到。

这时候,就体现出张平的能力不足了。

面对有过预演的情况时,张平可以应对得井井有条,不出丝毫差错。

但面对完全出乎意料的突发状况时,他的应变能力就明显不足。

“请丞相回复韩王,若是要议和,条件方面,还是重新考虑考虑吧。”

秦霄不再和张平多说,喊来卫兵,下令道:“送客。”

“是!”

两名虎背熊腰的卫兵一左一右将张平夹在中央,说了一声:“丞相请!”

说罢,也不等张平答话,直接将他架了出去。

……

韩厘王派张平求和,只是一个小插曲。

秦霄并未受到影响,继续按部就班地向新郑推进。

大军分散开来,攻城略地,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攻陷了韩国南部近二十座城池。

这可都是韩国核心疆域的城池,也是最富饶的所在。

相比于北方的平阳、长平,南方的城池每丢失一座,都让韩厘王肉疼不已。

然而,看到秦霄恐怖的进兵速度,韩厘王已经顾不上心疼。

求和的使者一轮又一轮地派出,议和的价码也是一涨再涨。

当秦霄率领二十万大军兵临新郑城下时,韩王求和的价码已经提高到了仅仅只保留十座城池,其余领土全部割让给秦霄,并奉秦霄为“宗主”,年年上贡。

秦霄并未说接受,也没拒绝,暂时拖着韩厘王的使者。

占据了中原二十多座城池,这块地盘虽然不足以供养百万大军,但已经足够让秦霄稍微缓解一下后勤方面的压力了。

这段时间,秦霄需要将目前的地盘巩固一番,然后将接下来的计划梳理清楚。

首先是伊阙。

秦昭襄王毁约,秦霄自然不可能将伊阙拱手让给秦国。

在这处重要的关隘,秦霄直接让张辽率领第二军团镇守。

有张辽的二十万人马镇守伊阙,哪怕秦国倾巢而出,至少支撑一段时间不成问题。

其次是楚国。

原本,秦霄打算和楚顷襄王合作一把,在未来的【五国伐齐】剧情中拉上一个盟友。

甚至为了展示肌肉,秦霄还将张辽、张郃派去了秦、楚边境。

但楚顷襄王大约是因为和秦国的旧怨未消,依旧恼怒自己父亲死在秦国的仇恨,拒绝了秦霄的合作提议。

再加上和秦国翻脸,秦霄干脆放弃了这方面的谋划,直接让张郃进兵宛地,势如破竹地攻陷了十余座城池。

在垂沙之战惨败之后,楚国的国力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历史上,伊阙之战之后,秦昭襄王给楚顷襄王去信约战,后者吓得连忙求饶。

面对张郃的进攻,楚顷襄王以为是自己拒绝合作的举动惹恼了秦国,连忙派人到咸阳乞和。

秦昭襄王当然知道,楚顷襄王求错了人。

但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并未说破,而是要求楚国割让城池以换取“秦国”退兵。

嗯,只能说,这很秦昭襄王。

而且他直接狮子大开口,张嘴便索取上庸、汉北、西陵三地数十城。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楚国割让上庸、汉北两地共计二十九城给秦国。

然而……

张郃并未退兵,依然牢牢占据着宛地,并继续东进,又攻陷了七座城池,一直打到象禾,将领地与秦霄攻占的韩国领土连成一片。

至此,秦霄已经拥有了四十三座城池,占据了伊阙、象禾两处重要关隘,并且直接威胁到武关的安全。

虽然秦昭襄王趁火打劫,占了楚国不小的便宜。

但丢了伊阙,武关又面临威胁,这依然让秦昭襄王高兴不起来。

张郃集结重兵于武关之外,虎视眈眈。

虽然没有真的打,但光是这一副随时可能大举进攻的姿态,就让秦国上下非常的紧张。

伊阙、武关、函谷关呈一个三角形,互相支援。

伊阙已经丢了,若是再丢掉武关,函谷关失守,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

对于秦国来说,函谷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关隘。

若是函谷关受到了威胁,意味着整个秦国,都随时处于敌人的威胁之下。

然而……

巴蜀之地的叛乱至今没能平定下来,司马错带走了大部分的秦军精锐。

即便秦昭襄王想要打,也没这个底气。

一番无能狂怒之后,他只能选择向秦霄低头。

在秦昭襄王的命令下,四朝老臣樗里疾在白起的护送下,千里迢迢赶到新郑,与秦霄会面。

秦霄大军围困新郑已经有半个多月,不过连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发起过一次,非常的安逸。

听闻白起到来,秦霄当即来到大营外相迎。

“白起,可算把你给盼来了!哈哈哈!”

秦霄仿佛没看到樗里疾一般,直接走向白起,大笑着说道:“怎么样?终于想清楚了?来跟我干吧,嬴稷那老阴哔能给你的,我只会给的更多!”

听着秦霄讥讽秦昭襄王的话,白起和樗里疾都十分的尴尬。

毕竟名义上,两人都是秦国的臣子。

只是,两人也都知道,这事是秦昭襄王不地道在先,也让他们没办法责怪秦霄。

“咳……”

白起干咳一声,没有接秦霄的话,介绍道:“少良造大人,这次出使,以丞相樗里子大人为主,在下只是护卫……”

就算白起确实是有心投靠秦霄,就这么当着樗里疾的面,肯定也不好意思开口。

秦霄没有为难白起,和樗里疾打了个招呼,将两人迎进大营。

没有太多的客套,秦霄直接开门见山,对樗里疾问道:“嬴稷派你来求和?”

“咳咳……”

听到秦霄这么直白的话,樗里疾险些岔了气,咳得面色通红。

过了好一会,樗里疾才缓过气来,怪异地看了秦霄一眼,开口道:“少良造大人,此前我们沟通不畅,多有误会。大王得知少良造大人误会了他的意图,便派老夫来向少良造大人解释一番。”

说着,樗里疾拍了拍手。

门外的护卫立即抬进来两个大箱子。

箱子打开,里边满满的全部都是竹简。

“这便是少良造大人所要的练兵法,乃是秦国数百年积累的精华,还望少良造大人慎用。”

樗里疾率先给出诚意。

秦霄打开系统面板,确认了一下,秦昭襄王倒是没有在这上边造假。

这些练兵法的记载,都是真的。

也都是系统认可的“兵种蓝图”。

只要让手下的统帅学会,就能训练出【秦之锐士】这个兵种了。

当然,对应的兵源、装备等等,要求也会很高。

不过和兵种蓝图比起来,这些都是小事。

“先是言而无信,肆意毁约。如今见形势不妙,又想以一句误会轻飘飘的带过去?”

秦霄并未因为【秦之锐士】的兵种蓝图,就轻易松口要和秦国缓和关系。

以秦昭襄王的性格,若是自己这一次轻飘飘地放过秦国。

那么下一次,对方还是会照样把自己往死里坑。

必须要把秦昭襄王给打疼了,让他记住这一次的教训。

日后再合作的时候,才能安心,不用担心背后被人捅刀子。

因此,面对樗里疾率先拿出的“诚意”,秦霄连表情都没有半分变化,反而抓着秦昭襄王毁约的事情穷追猛打,一副你不给我一个交待,就别想好过的态度。

樗里疾十分的头痛。

但他也知道,一来,秦国理亏在先。

二来,伊阙、武关、函谷关这三处重要的关隘都在秦霄的威胁之下,这局势对秦国太过不利了。

再加上巴蜀的叛乱,无论如何,秦国都必须要安抚好秦霄。

否则,万一真的打起来,秦国即便是赢了,也要元气大伤。

何况,在樗里疾看来,面对秦霄的百万大军,秦国在不能动用大部分【秦之锐士】的前提下,胜率实在是不高。

打,没有底气。

那么就得低声下气地求和。

别看秦国自从秦献公河西之战大胜魏国以来,一直强势到了现在。

但,该认怂的时候,还是怂的很彻底的。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为了破解“外交困境”,便割让了大量的城池。

最多的时候,甚至连商於、河东,乃至于河西的部分领土都割让给了赵国、魏国、楚国。

当然,这些割让出去的城池,没过多久,又被秦国给打了回来,甚至还赚了更多的好处。

但有过“割地求和”的历史,秦国对于低头、丢面子这种事,已经是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樗里疾在来之前,就已经问清楚了秦昭襄王的底线。

虽然这种谈判不可能一上来就把底牌揭露出来,但他也知道,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利益,让秦霄看到秦国的“诚意”,才有可能谈妥。

思索了片刻,樗里疾缓缓开口,说道:“据闻少良造需要一块立身之地,大王愿将河东封与少良造,不纳贡、不收税、不征丁,完全由少良造自己管理。唯一的要求是,少良造从武关、伊阙撤兵。”

河东之地,对于秦国来说是颇为重要的领土。

丢了这块地盘,秦国东出,就只能走函谷关一带。

而现在,函谷关外基本上是秦霄的地盘。

再加上,秦国已经听说,韩国打算将平阳“送”给秦霄。

若是秦霄取了平阳,就能直接对秦国的河东构成威胁。

到时候,南北两个方向东出的路都被秦霄封死,秦国会非常的被动。

与其如此,还不如割让掉相对没那么重要的河东,换取函谷关、武关、伊阙三处重要关隘的控制权。

从河东出兵,只能威胁到韩国、赵国。

而从函谷关出兵,却能威胁到整个中原腹地和楚国。

再加上,河东和河西之间有黄河天险,防守不成问题。

而函谷关若是失守,整个关中都会处于秦霄的兵锋威胁之下。

一个只是关乎于利益,而另一个却关系到秦国的生死存亡,哪一个更重要,不言而喻。

“陛下,秦国此举有陷阱。若是取了河东,秦国就不再和赵国接壤,北方压力大减……”

郭嘉一眼便看穿了秦国的“小算盘”,低声提醒秦霄。

不过,关于是否要接受秦国的“议和”,郭嘉并没有给出自己的建议,任由秦霄做出判断。

和秦国合作,或者不和秦国合作,各种利弊早就分析得很透彻了。

此时,也不需要额外的提议。

是否接受秦国的条件,只取决于秦国付出的筹码,是否大到让秦霄心动。

河东之地虽然不错,但秦霄并不会在这个世界长期停留。

有多少领地,最后都是要送出去的。

仅仅只是领土,秦霄并不看重。

沉默了片刻,秦霄摇了摇头,说道:“我对河东之地没有兴趣。我又不会在这方世界停留太久,带不走的土地,要之何用?”

微微停顿,秦霄继续说道:“我只对特殊宝物,或者人才有兴趣。若是嬴稷想要回伊阙、武关,就在这方面想想办法,不要拿土地来糊弄我。”

秦霄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秦国高层面前说自己不会在这个世界停留太久的话了。

第一次说,秦昭襄王和樗里疾都不信。

第二次说,他们半信半疑。

现在,秦霄连领土都不要,又把这个说法拿出来,樗里疾心里难免就有了几分相信。

毕竟,对于任何人来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便是土地和城池。

只要是有野心的,无论是诸侯还是贵族,都不会对土地无动于衷。

哪怕是樗里疾自己,在秦国之内也有一些封地。

虽然这些土地名义上是秦国的,但实际上和国中之国没有太大的区别。

除了征税、征丁之外,其余的一切都由各个被分封的贵族自己治理。

几千年的分封制度,不是那么容易消亡的,早已成了全天下的“共识”。

哪怕是秦国,在一统六国之前,也不会轻易去碰这些原则性的问题。

秦霄说不要土地,樗里疾立即就相信了,秦霄不会在这个世界停留太久的话。

不然,根本没法解释秦霄为何对河东之地无动于衷,反而要练兵法、宝物、人才这些“价值不高”的好处。

“少良造曾言,对秦国朝堂上一些人才颇有兴趣。”

樗里疾犹豫了一下,将秦昭襄王给出的条件略作修改,开口道:“若是少良造不要河东之地,那么可请少良造在秦国朝堂任选三人。”

秦昭襄王给出的条件本来是一人。

但这是在河东之地之外,另外附加的条件。

秦霄不要河东之地,樗里疾便自作主张,修改了条件,将人数增加到三人。

别看只是三人。

如果秦霄索要的是秦国的重要大臣,必然会对秦国朝堂的运转造成不小的影响。

要消弭这些影响,哪怕是以秦昭襄王的手段,也要花费一番力气。

人才?

你要说这个,那我可就不困了。

秦霄眼前一亮,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白起,开口道:“三人?恐怕不太够吧?”

“三人,已是极限了!”

樗里疾生怕秦霄狮子大开口,连忙强调道:“最多三人,再多,秦国朝堂运转便要出大问题,王上绝不可能同意!”

“好吧,三人就三人,不过要再加普通官吏三百人。”

秦霄露出遗憾的表情,退让一步,降低自己的条件。

紧接着,秦霄又说道:“若是秦国同意,并主动说服这些人效忠于我,我可以先退兵武关。”

“武关?”樗里疾一惊,追问道:“那伊阙呢?”

“伊阙是我打下来的,和秦国有什么关系?”

秦霄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淡淡道:“若是嬴稷想要伊阙,也不是不行。供应百万大军一年所需的粮草,必须得是精粮!什么时候送到,我什么时候退兵。”

这其实是变相地增加价码了。

不过,相较于城池土地、人才、宝物,一些粮草,虽然数量庞大,但对于秦国来说,反而是价值最低的交换条件了。

这个价码,已经超过了秦昭襄王给出的底线,但以樗里疾的身份,仍然可以做主答应下来。

他犹豫片刻,用力 点头道:“希望少良造大人信守承诺。”

“放心,我可不像嬴稷那样。”

秦霄故意讥讽了一句,笑道:“我最重视承诺了,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除非有人故意毁约,想要空手套白狼。”

樗里疾面露尴尬之色,没有接话,岔开话题道:“不知少良造大人看上哪三位朝臣,请先告知,老夫也好设法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