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穿越 > 木匠王爷最新章节列表 > 第535章 吴潜得罪贾似道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535章 吴潜得罪贾似道

宋朝还不以为意,贾似道排挤走了故将,又想杀了故相吴潜。他接连命令言官弹劾吴潜,于是吴潜被贬谪循州。贾似道命令刘宗申监守,伺机下毒。吴潜也自知预防,凿井于卧榻下面,自己做了一个井盖,无法下毒。刘宗申见难以复命,于是借口开宴,邀请吴潜赴席。吴潜根本不去,刘宗申只得把筵席移到吴潜居所,强迫吴潜喝酒。吴潜不能再推辞,筵宴已毕,刘宗申别去。吴潜立即腹痛,便长叹道:“我的性命休了,但我是无罪而死,上天必会怜我。试看风雷大作,便是感及天心。”这夜,吴潜暴亡,果然风雷交加。

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原籍宣州宁国,出生于浙江德清新市镇 。他自幼聪慧过人,才华出众,他的诗文书法闻名乡里,他父亲吴柔胜为当时大儒。庆元三年,在韩侂胄的策划下,发生了庆元党禁,朝廷将所谓伪学逆党之人籍记成簿,其中有吴柔胜。 加之御史汤硕弹劾吴柔胜在浙东任官时擅放田租,又主张朱熹理学,于是被罢官。

自此吴柔胜无心仕途,转而在家升馆授徒,把精力放在儿子的教育上。除了自己的悉心教导,更为儿子遍访名师。当时临川人邹斌很有名,吴柔胜便让两个儿子吴渊、吴潜前往拜他为师,。邹斌是陆象山的徒弟,博记敏识。吴潜既有家学渊源,又得到了名师指点。

嘉定九年,吴潜参加了省试。省试结果公布,吴潜榜上有名,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殿试。这一年的殿试,于五月在临安集英殿举行。按照规定,主考官批完试卷,取出前十名的卷子,由宰臣复审,最后呈送御前。吴潜的卷子送到宋宁宗手中,宋宁宗阅后,亲自把吴潜的卷子擢为第一,点为状元。不久,他被授予承事郎一职,签镇东军节度判官。

其父吴柔死后,吴潜葬父于长安乡宋山石冈,居家丁忧。丁忧期满,他被起任秘书省正字,负责典司图籍。他整日埋头于文山书海之中,忙于整理、校正书籍。吴潜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赢得了同僚们赞誉,于绍定元年升任校书郎。

绍定二年,吴潜代理嘉兴府事。在嘉兴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关爱百姓,修建养济院以供贫民,政绩斐然。很快,吴潜转任朝散郎。同年,吴潜升任知平江府。绍定四年,吴潜返京任尚右郎官。京城发生火灾,大批百姓流离失所。面对此情此景,他没有一味哀叹,而是很快透过灾患,找寻根本的致灾缘由。

吴潜上疏,劝赵昀严于律己,亲贤远奸,才能挽回天意,消弭灾祸。 同时上书给当时丞相史弥远,提出正君心,缩减俸禄,赈灾救民,老成廉洁之人,用良将以御外患, 革吏弊以新治道等六条建议。 次年,吴潜担任吏部员外郎,接着改任太府少卿、淮西总领。

史弥远病死,赵昀亲政。蒙古约宋夹击金国。朝臣一致认为应当借机光复故都汴京,

吴潜上疏劝告当权者不可轻易用事,指出金人一旦灭亡,北方将直接面临蒙古,所以应当保持议和的表象,实际上严防戒备,并随时准备作战。 但朝廷对吴潜的意见不予采纳。 吴潜上疏朝廷有四大要务:"拱卫蜀地,加固荆襄,增强江防,预备海军。"因为他议政卓有见识,被授直宝章阁、浙东提举常平。他推辞不就,改吏部员外郎兼国史编修。不久,他升任太府卿兼沿江制置、建康知府。

端平元年四月,赵昀打算进兵中原,收复河南故地,朝臣们为"收复三京,据关守河"的方案争论不休。乔行简认为出师河南不忧出师无功,而忧事力之不继。 吴潜则上书对收复河南的利与弊进行详细分析, 希望赵昀量力而行。他认为一旦合兵攻金,中原大地又将是生灵涂炭,朝廷得到的也只是被战争摧毁过的荒城废墟,中原的百姓苦不堪言。夺取中原即使容易,固守和管理也很困难。平原易攻难守,驻城军队的粮草和辎重补给随时可能被切断,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民众又饱受折磨,易激起民变,导致盗贼流行。

吴潜反对轻易用兵,但赵昀一意孤行,派兵进入中原故地。后来果然如吴潜所料,宋兵溃败。 吴潜又应诏上陈九事, 因为太过直接,他得罪了丞相郑清之,不久就遭到弹劾,改秘阁修撰并罢奉千秋鸿禧祠。之后他任太常少卿、知镇江府事。吴潜奏请减小斛斗的容量,减免租税,让民休生养息等十五事。由于之前直言上谏反而遭贬,吴潜萌生退隐念头,他五次请辞,都未能得到允许。

丞相郑清之提出用"计亩纳会"的方法回收会子,袁甫建议朝廷只向官户和寺观征会。吴潜连奏急疏反对征大户,他说这一方法是剜心肉以救眼创,拨根本以扶枝叶, 纵然纸币可以升值,但是大户官家和寺观也会因为损失而对朝廷不满,加深矛盾。

窝阔台派三路大军攻宋,对襄阳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吴潜预到形式的严峻性,他以督府参谋官的身份向赵昀写了一篇长疏《论和战成败大计,襄宜急救,备不可缺》,指出襄阳危在旦夕,根据以往的经验,双方和议就指日可待,求和则遗害无穷,所以他反对议和,建议朝廷大力支持魏了翁督府。

吴潜到采石谒见魏了翁,魏了翁有感于吴潜的才能,上奏请求让吴潜暂时留在幕府,协助自己。魏了翁奏请得以通过,吴潜转赴九江,留在魏了翁的幕府参谋军事。因为赵昀之子早逝,国无储君,吴潜上奏请赵昀养宗室子弟为儿子,从而稳定人心。

嘉熙元年正月,吴潜代理兵部侍郎并兼检正。 这年夏,吴潜奏请急救襄阳,又要求朝廷须大力支持督府。但是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合理建议,致使蒙古军突破京湖防线,攻克襄阳,湖北九郡相继陷落,蒙古军直逼江陵,饮马长江。 吴潜组织义军,夜渡长江,协同攻击蒙古军,蒙古军只得引兵北还。 后来他改任知

平江府,上奏请兵部调拨粮款,派遣福建民船,招募精兵,防守江海要塞。

嘉熙二年,吴潜任知太平州、措置采石江防、淮东总领财赋。他提出国家财力要"放水养鱼",反对竭泽而渔。 接着他代理户部侍郎,知镇江府。提出要团结江淮民众,就要用知晓地情者。在宋蒙交界,他组织民丁壮兵进攻蒙军营寨,屡屡获胜。在浙江沿海地区,调度屯边水兵,积极应对倭船行动。在嘉兴,吴潜严禁私铸铜钱流通,积极以官铸铜钱收兑贬值交子,限制发行额,屡获成效。

淳佑元年, 吴潜进工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兼知临安府事。他再三推辞,赵昀不允。次年,吴潜再次建议在皇族中慎选太子,及早培养,以安人心。赵昀欣然采纳,让吴潜兼侍读经筵,授华文阁学士、知建宁府。台臣言吴潜在建宁府有三罪,于是赵昀下诏夺职,贬吴潜为提举南京鸿庆宫。

淳佑六年,吴潜转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封金陵侯。淳佑九年十二月,吴潜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开始参与朝中最高机务。郑清之死后,朝廷任命谢方叔为左相、吴潜为右相,但两个丞相之间权责不明,遇事推诿。 这让赵昀对谢、吴二人并相有所担心,故而以御笔告诫谢、吴二人及其他宰执,不要出现朋党交争的情况。

仅上任两个月的吴潜推辞整顿楮币的任务,奏请让谢方叔总管此事,徐清叟、董槐协助,他自己只管跑腿做事,不负其责。谢、吴二人的矛盾因言官弹劾而明朗化。李伯玉弹劾萧、谢没有成功,反倒使自己和吴潜被罢免。吴潜被罢免后,居在宣城响山,种竹筑堂,吟咏自适,与词人刘震孙相唱和。

宝佑四年春,吴潜以观文殿大学士授沿海制置大使、知庆元府。吴潜在庆元三年,勤政爱民,兴修水利。订立《义船法》,广征民间船舶充作战船。修洪水湾塘三坝,外泄江潮,内增官池蓄水,为阻隔江河之巨防,成为它山堰的重要配套工程。另修吴公塘、大西坝、北郭碶、澄浪堰等工程,惠泽万民。 同时吴潜采取措施,使财政大幅增加。

蒙古军进攻鄂州,京师震动,丁大全罢相。危难之际,赵昀起用吴潜为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庆国公。吴潜忧心如焚,主张加强战备。其时蒙古军兵分三路进犯京城临安,朝中惊慌失措。右丞相贾似道向赵昀奏本,主张迁都四明。在此紧急关头,吴潜极力谏阻。赵昀权衡利弊,总算听从了吴潜的谏言。

赵昀以蒙古军大举入侵为由,下令在朝文武官各陈所见,以决处置之宜。根据当前的紧张局势,吴潜命贾似道移军黄州。黄州正当军事要冲,经常与蒙古军正面接触,本来是为了加强防务。贾似道却认为吴潜在排挤他,怨恨吴潜,伺机报复。此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吴潜又得罪了赵昀,赵昀欲立忠王赵禥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