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古代 > 红楼之绝黛无双最新章节列表 > 44、第 46 章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44、第 46 章

元春省亲的园子建的是美轮美奂,前些日子天还未大寒的时候贾政便带着一干清客相公进去了一次,又命宝玉在各处题了匾额对联。

宝玉虽然不爱读那些《四书五经》之类,但素来聪慧,也颇有几分捷才,再者这两年来也看了不少诸如《花间词》类的歌赋诗咏,因此各处匾额对联倒也拟得有模有样。

那一众清客相公难免又对着贾政恭维了一番,女儿是宫里头的主子,儿子又这般才华,将来定是“雏凤清于老凤声”。贾政心里暗暗得意,脸上却不露出来,只喝命宝玉好生念书,不准把那心思都放在那些浓词艳赋上。

此时已是寒冬,又下了两场大雪,园子里边儿固然花儿草少了些,但衬着雪色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黛玉这几日心里边儿正有些低落。前日接到林如海的信,得知林如海给康熙启请回京的折子未被准奏,黛玉心里边儿虽是不乐,然也知此乃朝廷规制,外官无宣召不准入京。再者,黛玉虽然对这段历史不甚明了,也明白这个时候正是风云变幻之际,父亲和瑾儿远在江南,倒比在京里的好些。

因那日黛玉应允了去荣府里边的话,贾母赶在腊月前便打发了凤姐儿亲自来接。黛玉也想趁此机会去瞧瞧传说中的大观园,顺带松散松散几日来的低落,便收拾了东西带着雪雁等人跟凤姐儿去了。

贾母见了黛玉自然高兴,仍叫她住了暖阁。又恐黛玉南边儿的人不耐北方寒冷,又叫人多多地拢了火盆放到了黛玉的屋子里边。

三春姐妹都是高兴地很,聚在暖阁里边儿跟着黛玉说些悄悄话。一时宝玉也过来了,彼此见过礼后,复又想起史湘云来。

要说这宝玉,心里边儿总有一股子痴意,想着姐妹们都是水一般清灵尊贵的女孩儿,彼此间有什么嫌隙?自然还是和和美美的好。因此便求着贾母叫接了史湘云来。贾母先是犹豫了一番,只是史湘云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又怜惜她无父无母,想来这些日子来在史家也颇受了些教训。又见宝玉企盼热切的目光,只得叹了口气,便命人去接了史湘云。

史夫人原不想叫湘云过来——这丫头到处败坏自家的名声不说,没得还得罪人。再者前次乃是贾家老太太亲自叫人来让自己接湘云回来的,无疑是打了自己的脸面。只是思忖再三,到底还是叫湘云过来了。

这次湘云到荣府里边倒是老实了些,也不敢浑说了,只是比先前瘦了好些,一看见贾母宝玉便含了一包儿眼泪,拉着他们的袖子抽噎起来。

贾母也不好再提前边儿的事情,只叫湘云跟迎春黛玉等人去说话。宝玉瞧着湘云一张圆乎脸瘦成了鹅蛋脸,大眼睛里满是泪水,要哭不敢哭的样子,只觉得心疼不已,忙拉着她到姐妹中间儿去了。

湘云想着前次因为黛玉自己被送回了史家,受了叔叔婶娘的责骂不说,还被罚禁足,便是老太太生日也没叫自己出来。心里便堵得慌,脸上又下不来,便只扭头跟迎春等人说话。黛玉端端庄庄地坐在搭着银鼠椅垫儿的椅子上,怀里抱着一个鎏金八角五蝶闹春的手炉,笑吟吟地看着她。

湘云心里虽不忿黛玉 ,却也知道不能在此时得罪了她,老太太宝玉可都看着呢。便委委屈屈地叫了声“林姐姐”。

黛玉含笑点头,算是应了,又和旁边的惜春去说话了。

因为天冷日短,贾母也不叫众人散去了,只说等着在这里吃过晚饭再各自回去。又将史湘云安置在了迎春的屋子里边,史湘云虽然惦记着宝钗,到底有些顾虑,也没敢再提要去跟宝姐姐一处儿的话。

黛玉既好奇那省亲的园子,宝玉也有心叫林妹妹瞧瞧自己在园子里边的题咏,便撺掇着众人要去园子里边逛一回。

贾母想了想,笑道:“今儿晚了,天又冷,没的叫你姐姐妹妹们去受罪。不如明儿早上天好些再去。到时我和你太太大太太她们也都要去瞧瞧还有没有不妥之处。”

宝玉只得作罢。

第二日一大早,宝玉早早地起来了,匆匆地穿上了一件儿大红色缎面儿狐狸里子的袄,又罩上了银白色的鹰膀褂儿,便急急地来了贾母这边儿请安。

雪雁等人都知道宝玉的毛病,早就嘱咐带来的小丫头看好了门,别大早上的放了他进来。果然,黛玉还没有梳洗好,宝玉便来了。

小丫头笑着叫道:“宝二爷早!我们姑娘还没梳洗好,请二爷先去老太太那里。”

宝玉笑道:“我刚从老太太那边儿过来的。”说着还要往里边去,正巧雪雁从里边出来了,正好挡在门口,见了宝玉,只做惊讶状,笑道:“宝二爷好早啊!”

宝玉见雪雁穿着一件儿葱绿色绸子小棉袄,也没穿大衣裳,伸手朝雪雁胳膊上捏了一捏,叹道:“这屋子里边虽然暖和,也该多穿些。这个时节最易着凉,你们女孩儿又比不得我们男子,娇娇弱弱的,哪里受得了?”

雪雁脸上变色,甩脱了宝玉的手。宝玉又要说话,里边儿帘子一掀,黛玉出来了。

宝玉见她穿着鹅黄色缂丝立领棉袄,罩着粉滚兔毛的褂子,系着一条烟色绫子棉裙,清清淡淡的也未涂脂抹粉,俨然清水芙蓉。

见了宝玉一副呆傻的样子,黛玉皱了皱眉,回头对打着帘子的秋雁说道:“好生看着屋子,我去给老太太请安。”说着,似笑非笑地看了眼宝玉,“二表哥这么早杵在这干什么?若是无事,还是去老太太那边儿罢。”

说罢,也不看宝玉,只自己往贾母的屋子走去,雪雁忙忙地带着小丫头跟上了。宝玉愣了一下,也赶紧跟上去。

不一会儿功夫众人都到了贾母的房中来了,就连薛姨妈和宝钗也随着王夫人一同过来了。一时请安的见礼的,又是好一通忙乱才坐下来吃过了早饭。

邢夫人一见了黛玉,便想起了王夫人在黛玉那里闹的笑话,当下便欢欢喜喜地跟黛玉说话。

王夫人也不理会,只朝着贾母笑道:“老太太原说天好了些也要到园子里边儿瞧瞧去,今儿倒是晴天的。老太太意思如何?”

贾母接了鸳鸯递过来的茶,饮了一口方才笑道:“昨日我们便商量好了,今儿要去逛逛。”

王夫人心里边一堵,却还是笑着说道:“正是也要请老太太给把把关,瞧瞧可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贾母含笑应了。于是黛玉等人又各自回房去换了大衣裳,一同往着省亲的园子里边儿去了。

贾母年纪大了,因此便坐了软轿,叫粗使婆子抬了过去。邢夫人王夫人跟在两侧,凤姐儿李纨迎春黛玉等人跟在更后边。

众人一径入了园子,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处处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端的是一派富贵风流的好去处。

宝玉已是进来过几次了,各处都是熟的,便自告奋勇地做了向导。一时来至一处院子外,贾母因怕黛玉几个累了,便叫进去歇歇。

这里边儿因元春省亲日近,唯恐潮湿,便派了婆子在这里守着,夜拢着火的,因此只一掀了帘子,便觉一股温香扑面而来。宝玉先叫道:“好香!”

众人鱼贯而入,见屋子中四面皆是雕空的玲珑木板,一一的,或是设书,或是放鼎,或是安放花瓶盆景,或是摆放笔墨纸砚,真是精致的不得了。再看屋子里边的家具,无一不是红木紫檀,名贵之极。

贾母原是宫中出来的,心里边儿极是喜爱奢华,见了这屋子如此布置,点头笑道:“这里倒好,不失了贵人省亲的脸面。”

王夫人笑着点头,又回头问宝玉:“这里是何处?”

宝玉喜滋滋地说道:“那日天气暖和,院子里边儿的芭蕉海棠瞧着还好,我便题了‘红香绿玉’四个字,暗合着这两样东西在里边呢。”

王夫人微笑不语,凤姐儿见了,度其心思,凑趣道:“这园子里边儿的题咏都是宝玉所作。听说贵人进宫前便教了他不少字呢,这一回定叫贵人欣慰的。”

众人都说是。黛玉心里想着,这便是那有名的了,确实精致,难怪刘姥姥将这里认作是小姐的卧房呢。

歇了一回,贾母便笑道:“这里边儿倒是大得很,一时也逛不完。咱们倒是就近再瞧瞧便罢了,他们小姐妹有喜欢逛得,只管自己再过来罢。”

王夫人心里未免不虞,只是也不说话。邢夫人撇了撇嘴,只瞅着凤姐儿。贾母也不在意,又各处看了一回,见各色家具幔帐摆设俱都妥当了,再没什么疏忽之处,才放了心。

回到了上房,看着屋子的丫头们忙着倒茶送手炉,众人吃了一回热茶,方觉得暖了过来。

贾母忽又想到元春省亲之时正是正月里边儿,一年中大冷的时节,除了那梅花儿青松一类的以外,竟是没什么花草的。偌大的园子景致全无,未免不美。

王夫人倒是笑道:“这个我已经想到了,还是那日宝丫头提醒了我。咱们且用各色绢缎纱绫扎成花儿叶子样儿,在粘到那树上去便是了。远远地看过去,也和真的没什么两样。再多多地做些水晶玻璃各色风灯来,挂在上边儿,也甚有光彩的。”

贾母听了,看着宝钗笑道:“到底是宝丫头,见多识广。”

宝钗红了脸,转头去跟湘云说话。薛姨妈便笑道:“她小孩子家家的,当不起老太太夸赞。”

贾母摇头笑道:“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儿奉承,论到这几个女孩子,还得数宝丫头。到底大了两岁,比玉儿迎春她们都要懂事。”

薛姨妈笑容一滞,才又摇头笑说不敢当。

黛玉听了贾母的话,险些笑出来。这老太太还真是处处不给薛家面子,得了机会便要敲打一番。也是,听说这园子里边儿二太太用了薛家不少的银子呢,老太太只装着不知道罢了。王夫人如今行事张扬,连带着薛家住在这里也底气足了不少,若是再好声好气儿地敬着,王夫人恐怕越发上脸了。

在看看宝钗,只跟湘云拉着手低声说着些什么,好似没听见贾母的话一般。

贾母便招招手儿,叫宝钗过去了。宝钗不知何意,只款步走到贾母面前,贾母拉着宝钗的手,眯着眼睛仔细打量了宝钗一番,只看得宝钗脸红不已,心里怦怦直跳,慢慢地低下了头去。

贾母看向王夫人,说道:“你这做姨妈的也是粗心,你妹子他们在这里住了这么长时间,也没给宝丫头好生做个生日。这孩子又端庄又懂事,我喜欢的不得了。我记得她是大生日,明儿等着贵人省亲过去了,好好给这个孩子过个生日。”

王夫人大喜,忙笑着应了。薛姨妈却是脸上微一变色,随即又笑着和邢夫人去说话了。邢夫人淡淡地应了几句,二人便喝茶不语了。倒是宝钗又坐到了宝玉和湘云中间,和他们低声说笑。

黛玉冷眼瞧着众人脸上犹如带了面具一般的神色,端起茶来放在嘴边儿,掩去了嘴角一丝笑意。不经意间一偏头,正对上凤姐儿会心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