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都市 > 浮尘之外最新章节列表 > 第62章 第一次审讯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62章 第一次审讯

被带进车里的那一刻,向北站立车旁,手扶车门,回看殡仪馆。

那只白色蝴蝶用力扇动着翅膀朝上飞,越过殡仪馆的房顶,飞入天际,与灰色的天空融为一体。

天空还在下着雪,准确地说,是混了雪的尘霾。它们落在向北的脸上、融化,然后形成一道道灰色的痕迹。他的脸,像个小丑。

也就是几秒钟的工夫,他脸上多了一丝笑容,那笑容很复杂。眨眼间,一颗泪珠滴落在地,落入混了污水泥浆的雪窝子里。

这样的天、这样的地,着实让人兴奋不起来。

赵庆东、于崇明他们扭过头去,不愿再跟这个人有任何交集,连眼神都不行。他就是个疯子!小丑!

他们明显自作多情了。向北眼睛里似乎没有这些人,他在看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很远,只能用心才能看到。

愤怒或者平静,都是爱。

“他妈的,这小子什么时候来的殡仪馆?怎么一点都没有察觉到。他还乔装打扮,化妆成清洁工。这么有能耐,以为自己是特工007?怎么不去拍《碟中谍》?!”于崇明愤愤地说道。

“头儿,‘007’跟《碟中谍》不是一个电影……”一个记者插嘴。

“就你懂得多!动手的时候怎么就怂了?”于崇明将他怼回去。

诧异的不止他一人,所有人都对向北的异常举动觉得不可思议。大家已经习惯了他先前的人设——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这才是一名记者该有的样子嘛。如今这个文人变成猛男,而且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猛男,这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赵庆东关心的不止这个。他要对上午的行动迅速做一个评估。一切都在算计之中,唯一没有算计到的是,会有这么多记者出现。

所有人都不知道,骨灰安放仪式前,向北已经来过殡仪馆几次。这里的空间结构、人员编制、上下班时间等等,他都已经了如指掌,甚至如何进入、如何离开,他都已经计算好。唯一没有计算到的是,会有这么多警察出现。

众人中,全部都算计到的,只有一个人——曲长国。因为这就是他的局。

仪式早上9点开始。向北扮成清洁工,提前一个多小时进入了殡仪馆。这里的清洁工都是劳务派遣,人员流动大,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在这个死人扎堆的地方,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整个骨灰安放仪式,向北都看在眼里。他远远地站在长廊一头,低头扫地、清理骨灰墙,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到这场仪式中。

周雪岑接过骨灰盒那一刻,向北手中的扫帚缓缓落下,两眼死死盯着那个小盒子,泪水瞬间涌出。他仿佛站在周雪岑身边,跟她一起摸摸那个盒子,摸摸那张照片,那里面装的可是自己的儿啊。

那一刻,他产生一种冲动,他想扔下手里的东西,冲上去抱过那个骨灰盒,跟儿子再说说话儿。上次在医院,他有好多话没来得及跟孩子聊。那时候诺一还活着,还能睁眼瞧瞧他父亲的模样。可是现在,他要面对的仅仅是一个小盒子,他不知道那些想说还没说的话,能不能再说出口。

赵庆东、于崇明他们的出现,让向北冷静了下来。他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他将眼里、鼻子里的泪水一股脑地吞下去,味道有点咸。

一个男人,最可怕的是眼泪能收能放。这些天他改变了很多,唯一不变的是理智。

众人离开骨灰廊之后,向北悄悄凑过去。刚刚这场仪式,弄得地面有些脏乱,他打扫着地上的纸屑、脚印,慢慢挪到骨灰盒旁。

没错,这个小格子是诺一的,上面的照片他认识。向北将脸贴上去,吻了一下照片,又侧脸贴上小格子的挡板,那是一块石板。长廊里的温度并不高,石板摸上去像冰一样。

他闭上眼,仿佛又回到那个冬天,一家人盖着厚厚的棉被,诺一躺在他和周雪岑之间,嚷着要将棉被搭成帐篷,然后将自己蒙上,而他则紧紧抱着诺一,就像抱着幸福。

这个年纪的孩子,刚刚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平日里总是跟父母对着干,让两人大伤脑筋。哎!真拿你没办法,向北想着想着笑了起来,脸颊流过两行泪。

石板很凉,眼泪很热。

向北想一直这样。不过时光短暂,他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殡仪馆门口的那场尊严之战,让他酣畅淋漓。从殡仪馆到河东市公安局的路上,向北一直在回味。他将头靠在座椅靠背上,呼吸平静,像是获得新生。

罗雨辰从后视镜里看了看向北,颓废、憔悴,头发也乱得不成样子,不禁对他心生怜悯。这是一个跟自己年纪相仿的人,甚至连工作、家庭都有很多相似,但是向北却比他经历了更多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真是命运弄人!

向北被带到警局,走完流程,又被带进审讯室。

眼下离市领导设定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谁都不敢有半点懈怠。向北被抓到了,至少可以在这一周里把案件理出头绪,这也算是给领导有个交代。

审讯室看上去并不起眼,房间里空荡荡的,四周墙壁都安装了蓝色的防撞软包。审讯室的中间位置,是一把特制的椅子,看上去像金属材质,四条腿固定在地面上,椅子的两个扶手间是一个挡板。

两名警察将向北押坐在椅子上,扣上挡板。向北坐下,将审讯室打量一番。平时都是在电影里看到这种场景,如今竟然有机会身临其境,体验一把,还真是不错。不过,这审讯室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

向北正前方,坐着两个警察,其中一人正是罗雨辰。

“向北,终于又见到你了。哎,我还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罗雨辰开场道。

“是吗?你是有多想我?”向北调侃。

罗雨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向北身边,仔细将他打量一番,一段长长的沉默后忽然问道:“你是体育特长生?”

“没错。”

“哪方面的特长?”

“你不知道?我以为你们已经把我研究的门儿清。”

“你的这一段简历是空白。”罗雨辰很坦诚。

“非要说吗?”向北表情尴尬,似乎有难言之隐。

“你可以不把这个问题当作审讯,而是当作朋友之间的聊天。”罗雨辰说道。

向北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座位:“朋友?呵呵,有这样的朋友?不过,我还是不太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尴尬。”

“那就不说了,”罗雨辰转过身,回到自己的座位,神情恢复严肃,“审讯开始。小李,准备笔录……”

“第一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似乎太没有诚意了,”向北打断罗雨辰,犹豫了一会儿,“我的体育特长是健美操……”

说完这话,空气冷凝,忽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向北抬头,罗雨辰和小李已经乐得前仰后翻。向北尴尬地低下头。

“哈哈哈哈,健美操,哈哈。妈呀,笑死我了。”罗雨辰几乎要笑岔气。自己之所以问他这个问题,是觉得向北的反侦察能力如此好,像是专业的训练,所以很好奇他的特长。结果,罗雨辰只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尾。这答案太考验人类智商了。

“哎,知道我为什么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了吧,”向北低下头,“自从工作之后,我从来没跟别人提到过我的特长。”

“唉呀妈呀,笑死我了。不行,让我再笑一会儿。”罗雨辰努力控制、控制,但还是没控制住。

向北愣在那里,看着两人大笑。过了一会儿,两人渐渐恢复正常。

“不笑了,不笑了。”罗雨辰平复好情绪,“我们说正事。”

“向北,我们接到报警,你涉嫌几起案件,因此需要对你进行审讯。”罗雨辰拿出一沓举报材料,一页一页地翻看,“有几个案件细节我要再跟你核实一下,希望你积极配合,认真回答我们的问题。”

“我想知道是谁报案的?”

“北江晚报社,举报你假借单位名义,凭借掌握的采访资源与采访对象和采访单位进行交易,涉嫌敲诈勒索、诈骗、行贿等违法行为。”

“我明白了……”向北冷笑一声,原本是网上的举报信,结果报社主动揽了过来,果然是棋高一着,这就是计谋吧。

罗雨辰:“我这里整理了几个案例,你要如实回答我的问题。2011年11月,你在北江晚报社主办的杂志《北江晚报年刊》发行过程中,是否跟河东钢铁、北方重工、北斗科技等五家企业有过来往?”

向北:“有过。这些企业都是我采访中认识的,我曾经给他们做过报道。”

罗雨辰:“你是否向他们推销过《北江晚报年刊》?”

向北:“报社有规定,我们在工作当中不能搞营销。我只是按照报社的安排,向他们推荐了《北江晚报年刊》。”

罗雨辰:“那就是说你推销过这份报刊。”

向北:“我是按照报社的部署推荐它”

罗雨辰:“这几家公司一共订购多少本?”

向北想了一会儿,说道:“加起来应该有10000多册吧,时间太久,具体的数量我忘记了。”

“总金额多少?”

“零售价是320元一份,应该有300多万元。”向北回答。

罗雨辰:“你说的是零售价,可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后来你又返还了部分金额。”

向北:“是的,有些企业高管提出意见。后来,按照他们的建议,经报社决定,最终将零售价改为批发价,每本便宜了20元。”

罗雨辰:“这样一来,就多出了20万元?”

“是的……”向北不假思索。

罗雨辰:“可是从公开账面来看,还是走的之前的价位。后来的这20多万,是返还给了这几家企业的相关人员。换句话说,这些钱是用来奖励促成报刊订购的人吧。”

向北:“奖励?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是按照后来修改的合同,把钱返还给他们。”

罗雨辰:“根据举报,你在其中涉及行贿。”

听到“行贿”二字,向北情绪忽然变得激动,“行贿?不可能!这笔钱我从来没有参与其中!我只是在中间牵线搭桥,至于资金如何转账之类的,我从来没参与!”

罗雨辰:“好,你到底有没有行贿,我们会调查清楚。你对整个事实过程没有意见吧?”

向北:“嗯,基本对的。”

“还有一个案子,”罗雨辰又翻出另一份材料,“2012年2月,北江晚报社营销部门是否有一名工作人员向你求助,希望你可以帮他完成报刊广告招商任务?”

“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经历过,毕竟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拉广告这种事情在所难免。”向北并未回避。

“明珠药业,你应该知道吧。”罗雨辰问。

“知道,这是河东市有名的药企。”

“你采访过这家企业?”

向北思考一下:“是的,工作以来,采访过十次左右,算是比较熟的关系。”

“后来,你曾帮助同事向他们摊派广告任务?哦,用你们的话说叫拉广告。”

“不是摊派,我曾经向明珠药业推荐过我的同事。”

“这家企业反映你存在敲诈勒索行为。也就是说,你以报道为由,向对方提出购买广告版面的要求,涉及金额50万元。”

“我……”向北被问得哑口无言,“这都是双方当时商定的,没有强买强卖,何来敲诈勒索?再者说,报社有广告任务,虽然与我们记者无关,但是这是报社多年来的不成文的规定,怎么都算到我头上了?”

“向北,你先不要激动,”罗雨辰举着手里的材料说道,“我这里还有一堆的材料反映你的问题。如果你这么早就激动,后边恐怕吃不消的。”

向北对于这种情形早有预料,但让他难以接受的是,由于事发突然,他毫无心理准备,根本无法反驳这些举报材料。事到如今,他终于明白什么叫防不胜防,更何况在当时他是零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