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看书 > 都市 > 三尺人生最新章节列表 > 第251章 据理力争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第251章 据理力争

权威遭遇挑战,或者说,白小海的狂傲激怒了在座的每一个专家。

即便吴天宇,望向白小海的目光也有些变化,心里暗道,年轻人,你胆子真够大的,即便事实确实如此,你也不能直白干脆的说出来吧!你痛快了,我怎么办?

会议室的气氛有些凝固,范诺诺气得扭转头,其他六位资深专家开始轮番轰炸白小海。

“白老师,我承认你有才,工作半年,便有数十遍论文获奖,有数十遍教案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省级班主任技能大赛第一名,长三角班主任技能大赛又力挽狂澜,再次拿到第一名。你提出的项目有可行性,但实效性如何呢?”

钱大壮、朱思淼先前都嘲讽过白小海,阴沉着脸不讲话,语文特级教师孙茂龙温和开口了。与前面几人相比,孙茂龙更客气了。

“哦,对了!我叫孙茂龙,也是教语文的。其他人上不了劝学,我可以!”

瞧见白小海没有立刻回答自己,孙茂龙又补充一句。试图缓和会议气氛,收效甚微。

中等身材,面容清瘦,说话的时候字正腔圆,声音充满磁性。听到孙茂龙的名字,白小海微微动容。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孙茂龙的教案集。

孙茂龙可是省内语文专家,每年都参加省内高考试卷编写和阅卷工作,各种学科荣誉,孙茂龙全都拿到了,也是省内少有的几位正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正高级教师啊,之于大学来讲,那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中学教师来讲,正高级教师,那可是学科教学方面的泰斗人物。

奇怪,孙茂龙来做什么?我立项的课题是德育方面的,难道,孙茂龙此次前来,还有其他目的?

不可能!

白小海很快就打消了胡思乱想,即便自己的论文、教案获奖很多,但在孙茂龙这种权威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再说,自己怎么获奖的,孙茂龙又是怎么得到容易呢?

“对不起!”收敛傲气,白小海神情郑重的道歉,“刚才论辩太激烈了,言辞方面有些过火,如果不小心冒犯各位,哇哦诚挚道歉。”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首先购买的便是孙老师的教案集。你的一课一得教学理论,影响了国内半壁江山。钱梦龙老师,于漪老师给你写的序言,这都足以说明你的地位。你的那份劝学教案,至今都是我们年轻教师上课的范例。在你面前,我取得的那点儿成绩不值一提!”

“既然孙老师问道实效性的问题,那我就说说自己的想法。”

白小海聪明的奉承一番之后,立刻将话题准一到项目上。开玩笑,傻子才与孙茂龙讨论教学问题呢!

“说吧!”孙茂龙微笑点头,对于白小海刚才的一番话很受用。

“既然要谈项目的实效性,那就首先应该从当前中学德育的低效开始说起。育人与传授知识难以分割,但在中学教育阶段,却出现了重知识传授,忽略育人的突出问题。各位都是教育专家,也都奋战在教学一线,是否认同这个现实?”

“认同!”孙茂龙率先点头,吴天宇、钱大壮、范诺诺等人虽然生气,却也无法反驳白小海的言语。即便吴天宇,也微微颔首。

“幼儿园、小学教师,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可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即便一些追求成绩的小学,也会将培养习惯和做人作为该阶段的主要目标。”

“至于大学,我不想多言。不管哪个时代毕业的大学生,校园环境都是大同小异的。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说话、做事,脑子里自然有法律约束,即便品格又缺陷,那也是他自己的问题,无需大学教授强力纠正。能够自我认知的,可以利用大学四年强迫自己改变,不能改变的,未来会被社会淘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并没有太大问题。”

“基于这样的德育教育现实背景,我提出这个德育项目的时候,当然考虑到实效性问题。实效性是相对概念,原来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现在稍有提高,那算不算实效性呢?实效性用在生产领域,可以用产品数量来衡量,之于学生德育的养成和提升,用实效性去衡量,我个人觉得,这并不科学!”

白小海微微停顿,目光落在孙茂龙脸上。

“有点儿意思!”孙茂龙放下茶杯,脸上多了一丝欣赏之意,“人的品德高低,原本就是模糊,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甚至在不同时间,表现出的品德都是不一样的。同样,在不同人眼里,你是什么人,也有不同的论断。罪犯在警察眼里是品质恶劣,可是,罪犯之于他的子女来讲,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德育教育的确不能简单的用实效性衡量,可是,我想问一句,那你又怎么证明当下的中学德育是低效的呢?”

“诚然,中学阶段因为中考、高考的压力,的确出现了重知轻德的情况,可是,这种情况真的就是普遍的吗?据我所知,临县一中是省级重点高中,你们学校的学生,即便没有教师引导,也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求取知识的过程,了解前辈先贤的思想精华,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辨别对错,自我纠偏成长。”

“我承认实效性衡量德育不确切,可是,你又如何证明你的那些想法更高效。换句话讲,如果你的那套理论,最终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效果,那我们为何要改变!”

孙茂龙不愧是语文教师,以退为进,继续温文尔雅的辩驳。

“是啊!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也是顶着中考、高考压力过来的,初中、高中也没有整天却想着如何变成一个高尚的人。可是,我同样也没有变成危害社会的渣滓。中学生有自我纠偏能力,何必要用一种模式或者程序僵化?”

范诺诺见缝插针,伶牙俐齿的表达的自己的想法,瞪了白小海一眼,等着他给出解释。

“其实,这就是一颗老鼠屎和一碗粥的关系。”白小海稍稍沉吟,正色道,“初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三观逐步形成的过程。绝大多数人,不需要老师和家长操心,便可以成为国之栋梁。即便不能成才,也不会成为社会蛀虫。”

“孔子曾经说过,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上智和下愚之人,根本不需要进行任何教育。范诺诺,我,在座各位,读初高中的时候,都没有学业压力,即便有,也很小。我们生活在师生赞赏的仰慕的目目光里,即便偶尔遭遇小挫折,也完全可以自我纠偏。”

“孙老师说得对,重点高中的学生,品德教育德育不是大问题。可是,重点高中只要出现一个犯罪天才,那他带来的危害,恐怕是几何级的。发明原子弹的人,最初的想法并不是毁灭人类,可是事实呢?当然,这不是研究者的问题,而是使用者的问题。”

“中学阶段,真正需要重视的学生并不是所有人,而是少数人。我任教的高中是重点高中,但是,我接手的班级却是学校公认的差班。有抽烟的,有恋爱,有顶撞教师的,有抄袭作业,有沉迷网络游戏的……”

“一个班级,四十二名学生,真正需要强力纠偏的只有十几人。可是,就是这十几人,导致整个班级风气不正。也正是因为这十几人屡次三番的违纪,导致整个高二年级不安宁。如果某一天,他们中的某个人违法了,学校会因此蒙羞。”

“所以,德育是笼统,实效性是模糊,但是,他的危害性却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在回到孙老师的问题上来,我立项课题的实效性到底如何,应该用危害性是否降低来说明。我以自己的高二七班为例,进一步证明我的观点!”

……

争执之后的躁动消散了,白小海也渐入佳境,摆事实,讲道理,既不因为自己年轻而怯懦,也不因为自己年轻而盲目,该承认错误的时候,脸不红气不喘,应该据理力争的时候,也绝对不因为在座的是谁而弯腰。

最初的不快化成尘埃,会议室研讨的氛围越来越浓,笑声也渐渐多起来……